劇情簡介
人往往在經歷痛苦、經歷生死後,才能徹底明白道理背後的真諦。一個「藏」字,蘊藏了多少智慧、經驗與覺悟?要經過多少洗鍊才能領悟箇中真諦?父親死前留下缺筆「藏」字,余靖因一時未能參透真諦,結果身墮樊籠,經歷劫難,並與亦師亦友的董昭展開一場一場的造王鬥爭……
博文得罪寧王 要求董昭出賣自己
余靖
(黎耀祥飾)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余博文
(張國強飾)乃宋寧宗
(郭峰飾)的師父及其「造王者」。博文一次失言自認為寧宗的「造王者」,寧宗有感龍顏受辱,遂借國舅楊次山
(李國麟飾)藉詞誣陷博文寫反詩。博文得知後即命弟子董昭
(鄭則士飾)以寫反詩之罪先告發自己,好讓董昭領功不讓奸臣得勢。
博文最終遭受抄家發配邊疆,由於博文計畫無人知曉,余靖認定董昭出賣父親,與他反目成仇。另一方面,董昭受博文所託不許余靖入仕為官,以免惹禍,矢志發奮圖強的余靖遭受董昭連番打壓下,毅然投靠與董昭對立的楊次山,誓要對付董昭……
余靖弟妹遭劫持 忠義兩難存
其時宮中分為大王子趙貴誠(敖嘉年飾)與二王子趙貴和
(黎諾懿飾)兩派,帝皇之選不出二人。董昭以太傅身份輔助恭淑皇后
(苑瓊丹飾)之子貴誠,慧妃
(郭少芸飾)與兄長次山則密謀為子貴和謀奪太子之位,兩派自此勢不兩立。
次山與慧妃為求貪功而挑釁金兵,卻闖下大禍,余靖提出「籌鐵論」助貴和將功補過,可惜余靖立論反被次山扭曲成「全民煉鐵」的擾民苛政,令百姓苦不堪言。次山即以余靖弟妹性命作威脅,迫他將責任推在貴誠身上,一向大義凜然的余靖,面對兩難困局……
貴誠被金俘虜 余靖獨攬罪名
「籌鐵」風波平息後,董昭乘勢為博文進言,寧宗赦免博文之罪,余靖始知自己錯怪董昭,既愧疚又感激。董昭又舉薦余靖為貴誠侍讀,二人同心協力輔助貴誠。
失勢之慧妃竟然以退為進,獻計寧宗正式策封貴誠為太子,讓他出使金國議和。董昭、余靖眼見一手調教的貴誠登上了太子一位,以為距離「造王者」一步指日可待。誰知董昭、余靖陪同貴誠出使金國,和談成功在望,金國大王子卻忽然中毒身亡,矛頭直指貴誠下毒殺人,並且將他俘虜囚禁。
在次山煽風點火下,董昭、余靖要為貴誠被俘虜一事負責。余靖為保董昭,竟效法父親博文獨攬罪名。博文得悉後激動難當,吐血身亡,只留給余靖一缺了最後一點之「藏」字錦囊。
余靖身陷囹吾 弟妹同告失蹤
董昭設法營救余靖,可惜次山設計陷害董昭兒子董明軒
(李天翔飾),董昭惟有將愛女玉喬(姚子羚飾)嫁給次山為妾,甚至轉而投靠慧妃麾下,推舉貴和為太子,更成為貴和之太傅…
音樂原聲
幕後花絮
鄭則仕(Kent)與黎耀祥兩位重量級演員將進行一場大格鬥,無線八月會開拍《造王者》重頭劇,Kent哥及祥仔飾演太子的師傅,為成功扶助身邊的太子成為皇帝,兩人角力使出陰招斗到九彩,Kent哥為拍這部劇,不惜推了兩部內地劇集,損失七位數字也在所不計。
《造王者》古裝劇賣點以戲為主,不走靚仔靚女路線,以男人鬥爭戲取代情情塔塔的感情線,“影帝”鄭則士及“視帝”黎耀祥兩位性格演員,在劇中互相格鬥。在拍攝過程中有一共有22場吻戲,是一大看點。
本劇於2011年初開始計畫,演員是來自《
盛世仁傑》的
鄭則士和
黎耀祥,這將是兩人第二度合作的古裝劇。
雖然本劇是類似《
盛世仁傑》的陣形和鬥爭性題材,在加上鄭則士和黎耀祥拍《盛世仁傑》曾傳不和,但監製
梁材遠一心希望兩人互相和好,繼續合作拍攝類似《盛世仁傑》的古裝鬥爭劇,之後兩人同意繼續合作,為古裝新劇而準備。在2011年8月16日的12時30分於
將軍澳電視廣播城一廠Common Room舉行試造型記者會,並為新劇更名為《造王者》,繼而開始在2011年8月至12月期間拍攝。
播出信息
以下為本劇於香港無線電視
翡翠台、高清翡翠台之收視紀錄:
周次 | 集數 | 日期 | 平均收視 | 最高收視 | 百分比 |
1 | 01-05 | 2012年8月13日-8月17日 | 27點 | | |
2 | 06-10 | 2012年8月20日-8月24日 | 28點 | | |
3 | 11-15 | 2012年8月27日-8月31日 | 29點 | | |
4 | 16-20 | 2012年9月3日-9月7日 | 31點 | 34點 | |
5 | 21-26 | 2012年9月10日-9月14日 | 31點 | | |
27-28 | 2012年9月15日 | 33點 | 38點 | |
全劇平均收視29點
劇集評價
正面評價
《造王者》以男人“
宮心計”為賣點,圍繞著“造王”這個話題,“影帝”鄭則仕和“視帝”黎耀祥展開連場激鬥。兩位男主角的出色演技成功撐起該劇。相比起《
盛世仁傑》中黎耀祥和鄭則仕涇渭分明的忠奸對決,《造王者》中多了幾分人性設定,鄭則仕飾演的董昭亦奸亦忠,幾次轉變讓人看得很過癮。董昭瘋癲,黎耀祥飾演的忠臣余靖成為“造王者”。雖然結局仍是邪不勝正,但董昭與余靖最後交鋒中的一句“一念忠臣,一念權臣”點明全劇主題,讓不少觀眾看得熱血沸騰。該劇取得平均31點的高收視,結局篇劇情緊湊、主題明確,獲得觀眾好評。
負面評價
該劇開播時遭到不少質疑———不符歷史、穿幫多多、場景簡陋,但在結局篇中,結局篇的劇情設定節奏很快,短短兩集就展現了皇后被毒殺、太子滴血驗身、董昭發動叛變和余靖背後掌權等幾個高潮,緊湊不拖沓,是無線近期少有的不“爛尾”結局。
歷史差異
1、余靖角色原型為
余天錫,曾協助史彌遠“尋訪”趙貴誠兄弟。名稱借用北宋同名人物,為慶曆四諫之一,他活躍於北宋
宋仁宗、
宋英宗年間,而非約200年後的南宋。
2、董昭角色原型為鄭清之,名稱借用三國時同名人物。
3、樊照麟/彭國柱一角,原定引用史實人物、紅襖軍李全,後來改為以虛構角色代替。
4、嚴三娘角色原型為李全妻子楊妙真,名稱來自其別號“四娘子”、樊紅櫻稱嚴三娘為“姑姑”,實際上“姑姑”一名,來自楊妙真在紅襖軍中的尊稱,與輩份無關。
5、趙貴誠與趙貴和非宋寧宗親子,只是從遠房宗室收養的養子。與恭淑皇后、恭聖皇后和楊次山均無血緣關係。
6、楊次山與趙貴和應該是對立,不是處於同一派系,反而楊家與趙貴誠方是一派。
7、本劇時間設定是史彌遠執政時代,按宋史宰輔表,史彌遠自寧宗嘉定二年五月起,以右丞相官職獨相逾20年,期間沒有其他人出任左右丞相。
8、如上所述,當時執政的權臣史彌遠被刪去。
9、恭淑皇后是宋寧宗時第一位權臣韓侂胄的侄女,早於
慶元六年(1200年)去世。
10、慧妃在歷史上是繼韓皇后為宋寧宗第二個正宮皇后,亦即恭聖皇后。
11、史實上,慧妃(即恭聖皇后)與楊次山毫無血緣關係,其實是偽稱其妹。
12、楊次山最後封王,能避權勢,不預國事,享盡榮華,在嘉定十二年善終,與劇中的奸角表現完全不同。
14、史彌遠見趙貴和對自己不滿,於是派遣余天錫從民間“尋訪”到趙貴誠兄弟,刻意把其培養成繼位人選,但是寧宗至駕崩前並無改易趙貴和的繼承人地位(宋朝皇帝收養宗室為皇子,即指定該皇子為繼承人,後來寧宗病重,史彌遠進言立趙貴誠為皇子被寧宗所拒),是史彌遠聯合楊次山的兒子勸服恭聖皇后偽造遺詔立趙貴誠為皇帝。
15、如上所述,趙貴誠是史彌遠派遣余天錫,在民間“尋訪”得來的所謂宗室,非如劇中提到被俘囚禁多年。
16、趙貴和的地位比趙貴誠高,理論上,趙貴和是皇兄,而趙貴誠為皇弟。
17、第1集描述到宋金戰爭與議和問題,當時主導開禧北伐的權臣
韓侂胄並無出現於劇中。
18、第1集的全民鑄鐵活動影射
中國共產黨的大躍進運動,在宋朝歷史上並無發生。
19、第1集的全民鑄鐵活動中曾經提及於“各省各縣”推行,但是省級行政單位始於金朝晚期,因為蒙古入侵而設定的行尚書省,而南宋時的對等行政單位應為路。
20、余靖和董昭不是造王者,寧宗的造王者是
趙汝愚與韓侂胄,理宗的造王者是
史彌遠。
21、余靖之父的大政敵為楊次山,以嘉定元年倒數,當時為韓侂胄執政時期,楊次山尚未獲得重用。
22、開禧北伐時,金國的皇帝為
金章宗,而其皇子,都於幼年夭折而亡,沒有所謂的銀龍太子和銀虎皇子,亦不可能有類似
徐榮、
金剛飾演如此年長的皇子。
23、金國皇室姓氏為“完顏”,非劇中首十多集中所展示之“元顏”。
24、南宋向金人議和,也是指派大臣出使進行,而且有靖康之難的經驗在前,絕不可能派遣皇太子親自前往
金國都城進行議和。
25、第三集的和約中,顯示金國所使用的文字是
滿文,但當時金國事實上是使用
女真文。儘管滿清亦是女真人的一支,女真文與滿文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字,彼此沒有關係。
26、第三集中,銀虎皇子聲稱蒙古人行刺銀龍太子;事實上蒙古當時仍然臣服金國,對金國皇帝非常尊敬,不可能派員行刺金國皇太子。後來
成吉思汗因為早年與金國繼任皇帝衛紹王會面,認為衛紹王儒弱無能,才改變對金國皇帝的態度。
27、第三集董昭所說的“共抗蒙古論”不符合歷史時流。雖然當時蒙古逐漸壯大,不過未達到嚴重威脅到金國的地步,數年以後金宣宗才為避蒙古兵勢而遷都汴京,南宋朝廷斷絕輸送歲幣,真德秀等大臣方提出應該支持金國並與其聯合的言論。
28、第四集中,余靖要弟妹背誦《
朱子家訓》,
朱熹在慶元六年(1200年)方才死去,明朝以後才稱呼朱熹為“朱子”。
30、劇中演員所穿戴的服飾與歷史上的宋代服飾差異極大,例如宋代官服應該沒有圖案、圓領之領緣較窄;劇中的演員平日都半披髮及不戴冠,而當時男子必須束髮戴冠才符合禮儀。劇中不少女性服飾配披帛,但是南宋時期
披帛已經不流行了。
31、第五集中,自嘉定和議過後十年,楊次山聲稱銀虎皇子及其弟銀豹爭奪金國太子之位,於是釋放趙貴誠回國,即是顯示金國皇帝仍然未有切換;歷史上,當時金國已經二易皇帝,金章宗在嘉定和議結成後同年末去世,衛紹王即位後第二年已經立完顏從恪為皇太子。四年後,衛紹王被胡沙虎所殺,金宣宗即位時亦已經立長子完顏守忠為皇太子,同年遷都汴京,兩年後完顏守忠去世,金宣宗再改易完顏守緒(即
金哀宗)為皇太子。
32、第五集中,劇中宣稱“蒙古集結兵馬,勢力逐漸擴大,金國亦受到內憂外患的困擾”。歷史上,當時金國已經遷都汴京開封府(史稱“貞祐南渡”),金國中都(今北京)亦已經被蒙古攻陷,金國勢力範圍只餘下黃河以南,國勢大衰。
33、劇中的稱呼不合宋朝禮儀,當時后妃之間不可能像民間妻妾般以姊妹相稱,而后妃之親屬不論輩份皆需要對后妃行臣禮,不可以再以親屬稱謂稱呼。
34、南宋對首都臨安稱呼為行在,即皇帝臨幸之地,換作現代用語解釋,即是臨時首都之意,不會如劇中稱呼為“京師”或“中原”。
35、第六集董昭偽稱蒙古行刺趙貴誠,嫁禍於金人挑發宋金爭執。而第九集則指金國送還發瘋的趙貴誠,希望引致南宋內亂,為金國帶來出兵滅宋的機會。但實際上在南宋寧宗嘉定十年、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是在金國丞相
術虎高琪先發制人之下,發動了侵宋戰爭。戰事一直膠著,兩年後術虎高琪被殺,戰事一直持續至南宋寧宗嘉定十六年、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直至金宣宗去世、金哀宗即位侵宋戰爭才停止。按當時歷史時空,金國已經發動侵宋戰爭。
36、劇中宋寧宗與儀妃有子趙貴賢,歷史上並無此人。
37、第十四集指宋寧宗賜趙貴誠為沂王,但歷史上沂王是
宋寧宗的堂弟,在開禧二年死去,後來立遠房宗室趙貴和為沂王之後,承襲沂王爵位,後來宋寧宗冊立趙貴和為皇子(即繼承人),由史彌遠刻意培育的趙貴誠繼承沂王爵位。
38、第十八集樊照麟(即彭國柱)指三十年前身為皇太子的宋寧宗陷害彭國柱一家,以嘉定十一年(1218年)倒數三十年,是為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當時宋孝宗正為宋高宗守孝,皇太子是宋寧宗的父親宋光宗,而
宋光宗已經協助宋孝宗處理國事,地位亦已穩固。
39、如上所述,宋寧宗指因為儲位被“三殿下”威脅,彭家為“三殿下的後盾”才陷害彭家。但當時最有力爭奪太子之位的魏王趙愷在光宗被立為太子以後被外放,亦已於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
40、如上所述,宋寧宗的父親宋光宗是
宋孝宗三子,宋光宗才是真正的“三殿下”。而宋寧宗是宋光宗的次子。
41、趙貴誠之皇后應為
謝道清,趙貴誠亦無姓樊或姓余的妃嬪,樊紅纓或余晴於歷史上不存在。
42、第二十六集余靖建議向蒙古結盟,實際上蒙古當時仍然經略華北地區,蒙古與南宋直接接觸的時間是在趙貴誠即位後的紹定四年(1231年),蒙古滅亡
西夏,窩闊台與拖雷分兩路伐金,拖雷實現成吉思汗所指導的戰略,經南宋國境伐金,南宋才與蒙古有實際上的接觸。
43、如上所述,余靖指與蒙古結盟並非真正滅金,與金國簽訂密約,令金國與蒙古互相猜忌,以夷制夷。但實際上金國國勢已經大衰,形勢對蒙古一面倒,蒙古只差沒有越過黃河防線進攻汴京,聯蒙滅金之政策,待史彌遠死後,趙貴誠親政時決定。
44、史彌遠擁立趙貴誠成功以後,把趙貴和送到
湖州。寶慶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太學生
潘壬、潘丙兄弟與堂兄潘甫連絡山東忠義軍首領李全,準備擁立
趙竑為帝,討伐史彌遠。趙貴和驚覺擁立勢力單薄,派
王元春稟報朝廷,並派遣州兵討伐,史彌遠亦調遣軍隊鎮壓,不久被平定。事平後,史彌遠派余天錫逼迫趙貴和自裁,並殺害其子,而且把其貶為巴陵郡公。自此以後,真德秀等大臣為趙貴和呼冤,均被史彌遠及趙貴誠放逐,直至趙貴誠的侄兒宋度宗繼位以後,才恢復原來追贈的少師、節度使等官銜。南宋滅亡前夕,趙貴誠的皇后,當時的太皇太后謝道清才正式追贈趙貴和王爵並平反。
45、如上所述,趙貴和從未貶為庶人。
46、大結局提及趙貴誠在位時期被後世視為“南宋中興之期”,但歷史上在史彌遠治下南宋正日漸步向衰落,儘管趙貴誠親政以後推動端平更化,但未幾因為端平入洛失敗,趙貴誠沉於享樂,蒙古亦入侵南宋,南宋最後一個權臣
賈似道得以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