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學派

通貨學派

通貨學派是19世紀中葉與 “銀行學派”相對立的英國資產階級貨幣金融學派和理論。通貨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奧維爾斯頓、諾爾曼、皮爾等。通貨學派的主要理論主張是: 認為銀行券性質與金屬鑄幣不同,可以隨意發行,但過多發行,將使其價值低於金屬鑄幣,誘發金融危機。該學派從金本位制所具有的自動調節作用出發,主張嚴格限制銀行券的發行,實行足額的黃金準備制度,以保證市場穩定,防止和克服經濟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貨學派
  • 所屬學科:金融學
  • 出處:金融大辭典
通貨學派的出現及其理論主張的提出,主要原於19世紀30年代~40年代,英國爆發了兩次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早的經濟危機,導致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英格蘭銀行多次停止兌現,引起了關於發行制度的爭論。由於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諾爾曼在英國議會“眾院發行銀行委員會” 的證詞中使用了 “通貨主義” 和 “銀行主義” 的名稱,以後在貨幣金融理論史上就把這兩派稱為 “通貨學派” 和 “銀行學派”。1844年英國議會通過以通貨學派理論為根據的英格蘭銀行條例,即 “皮爾條例”。這一條例廢止了銀行券由多數銀行發行的制度,規定由英格蘭銀行集中發行,並規定只能發行1400萬英鎊以政府借款為保證的銀行券,超過此限額的發行,必須有100%的黃金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