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日前,上虞市普查隊在豐惠古城新發現一處民國時期民間消防組織——通濟洋龍局舊址。 周圍地勢平坦,水網縱橫,交通便捷。建築坐北朝南,為三間普通老式平房,各縫梁架穿斗構架,四柱用八檁。西次間門楣上掛有“丁巳季秋 吉旦 通濟洋龍局 眾姓公立”橫匾一塊,中間對開實榻大門上墨書“通方自具出洋志,濟世尚懷臥龍心” 對聯一幅,字跡已模糊不清。
歷史沿革
晚清民國時期十八里河一帶由於新通明壩物資運輸繁忙,帶來運河兩岸人口稠密,經濟活躍,但火災頻發,給許多人造成損失慘重。通濟洋龍局建於民國六年(丁巳年即為1917年),由當地眾姓出資修建,主要負責十八里河沿線新通明壩一帶及相鄰地區的消防事務。調查中我們在西次間看到了一套保存基本完整的消防滅火設施。這套消防設施包括帥旗、龍頭、銅鑼、木桶、水機子等設備。據當地老人介紹,一旦發生火災,救火隊員就會拿起銅鑼,快跑急敲高喊“救火”,其他救火隊員聽到後會迅速從附近趕來,由帥旗開道,抬著救火工具,趕往事發地點,然後擔著水桶來回挑水,輪流為水機子提供水源,救火時,由4名會員壓槓,水從龍頭中噴出,一人拿著龍頭滅火,噴出的水柱最高可達10餘米,通濟洋龍局裡原有五個龍頭,四個錫制,稱“天、地、人、和”,一隻銅製,在許多火災事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隨著專職消防隊的建立,民間機構逐漸淡出。傳統的救火行業,也漸漸為更先進更有效的消防力量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