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潮閣遺址位於海南省澄邁縣老城城西,澄江水畔,因“潮水依城”,故名通潮閣。據記載,閣為正方形磚木結構,兩層,高8米,閣門正中牆嵌有“通潮飛閣”4個大楷字,為古澄邁八景之一,歷代均有重修,可惜最後毀於1945年間侵華日軍的戰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潮閣遺址
- 地理位置:位於海南省澄邁縣老城城西
- 所屬地區:海南澄邁縣
- 毀於時間:1945年
通潮閣遺址位於海南省澄邁縣老城城西,澄江水畔,因“潮水依城”,故名通潮閣。據記載,閣為正方形磚木結構,兩層,高8米,閣門正中牆嵌有“通潮飛閣”4個大楷字,為古澄邁八景之一,歷代均有重修,可惜最後毀於1945年間侵華日軍的戰火。
通潮閣遺址位於海南省澄邁縣老城城西,澄江水畔,因“潮水依城”,故名通潮閣。據記載,閣為正方形磚木結構,兩層,高8米,閣門正中牆嵌有“通潮飛閣”4個大楷字,為古澄邁八景之一,歷代均有重修,可惜最後毀於1945年間侵華日軍的...
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欄和精細通窗。聖域坊門外側牆鐫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警示字碑。1988年政府撥款維修學宮,作為廣東省近代史上農民起義鬥爭的重要遺址之一,1990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起鳳書院 在古城內文明橫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縣裴正時創建,以對岸有鳳凰山,取“騰蛟起鳳”...
大明宮周長7.6公里,共有11座城門。城內的主要街道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已經發現的40多處宮殿閣亭遺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宮殿遺址。含元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的地方,殿基高15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長41.3米;面闊11間,進深...
臨清縣治遺址閣樓位於臨清市區考棚街西側,為明初臨清縣治所,又稱“文昌閣”,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清縣治遺址閣樓 臨清縣治遺址閣樓,是臨清縣治所的門樓。閣樓用臨清大磚壘砌基座,高3米,占地42.3 平方米 ,基座辟有南北向門洞,直通街巷,北達會通河的臨清閘(今...
目錄 1 古遺址 2 古墓葬 3 古建築 4 石刻 5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百科地理組維護詞條列表(景點景觀類·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篇)古遺址 編輯 語音 名稱維護人名稱維護人名稱維護人 延慶古崖居 葉家廟遺址 新地里遺址 四方洞遺址 城河遺址 小黃山遺址 化...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州丁允元又於城東筆架山(韓山)古揭陽樓遺址(即今址)建祠,因祠“背倚秀嶺,前涵碧波,盡攬山川之勝”,選址精當,歷800多年而終無他徙,其後或修或拓皆沿用其址。1984年,胡耀邦總書記蒞潮視察,對修復韓文公祠做出重要指示,韓文公祠迎來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韓文...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嘉慶七年(1802年)移建今址。清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坐南向北,由前殿(文昌宮)和文昌閣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楊泗將軍廟 楊泗將軍廟,始建於清代中期。坐西向東,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頂。文廟遺址 文廟遺址。文廟始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後...
左寺丞第遺址 左寺丞第遺址,是明萬曆進士大理寺左丞劉思誨舊居,此遺址為復原的大門門框和石獅一對,粉紅色砂粒岩質地,坐西北朝東南。鄉賢園 鄉賢園,位於贛南客家名人公園園區中段,用12塊天然巨石素描了12位贛南籍的鄉賢人物,基座配以各鄉賢人物的銘文簡介。這12位鄉賢人物是:鐘紹京、盧光稠、溫 革、李潛...
蠶沙口位於灤州以南灤河入海口岸,“灤控韁索,翼蔽畿甸,負山濱海,是為形勝”(《讀史方輿紀要》),故,時有元軍駐守,今村北仍有“韃子墳”遺址。元人對歌舞戲曲酷好,據文史載,元人出征亦帶優人隨軍。可考知蠶沙口於雜劇鼎盛之時,因其雜劇可犒駐守元軍兵甲之勞頓,可解南來船客羈旅之愁苦,可悅...
民國十五年(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宮殿的遺址上,經奉天省議會決定,在瀋陽故宮設立“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它的職能從這時起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中國早期建立的博物館之一,而且是東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館。此後,瀋陽故宮又...
隆興寺現有面積82500平方米,主要建築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門、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閣、御書樓和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龍泉井亭等。院落南北縱深,重疊有序,殿閣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築...
潮州八景,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現在人們所說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鱷渡秋風”、“西湖漁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凰時雨”、“龍湫寶塔”(原位於北閣對面江心,現仍存遺址)。外八景 湘橋...
《雲浮文物志》是一部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收錄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刻、革命文物等。作品目錄 封面 《雲浮縣文物志》編纂委員會 目錄 序 凡例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地理概況 第二節歷史沿革 第三節疆城 第四節文物分布 附:雲浮縣文物分布圖 第二章古遺址 概況 照片 1—1 富林石子圍出土的...
有正定南城門長樂門、陽和樓遺址、蕉林書屋、梁氏宗詞,更有香火旺盛的開元寺、廣惠寺、臨濟寺的悠悠鐘鼓以及名冠華夏的國寶級文物須彌塔和唐代鐘樓、澄靈塔、華塔等交相輝映。這一切都為這條街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也正是這塗抹著歷史滄桑的風景才造就了它的深邃和神秘。可以想像得出,當年這一帶樓台歌謝...
1926年版的《麗水縣誌》記載,由於多次遭受河水沖刷,樓舊無存,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郡守趙亮熙在遺址重建。我們又在1935年的麗水城區測繪圖上找到了署名“應星閣”的樓宇,但此時,樓址已經不在“城內水南流者出其下”的出水口處,而是遷移到了出水口附近。爾後,據史料記載,應星樓又在1944年日本侵略軍第二...
北極閣指的是江蘇省南通市北極閣,是通州古城北城門的遺址,也是南通城牆的唯一遺蹟。通州(南通)古城建於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北宋政和年間( 1111-1117年)塞掉北門,門樓改建成玄武廟,後來被稱為北極閣。由於種種原因北極閣城牆遺址只剩下殘垣斷壁。於2009年,南通市啟動北極閣城牆遺址保護工程,城牆...
三洲古城,原始形狀為船形,城中和周邊的主要文化遺蹟有:古城牆,南城門,關帝文武廟,四角亭,戴氏總祠.丘氏宗祠.俞氏宗祠,溫氏宗祠,肖氏宗祠遺址,黃氏宗祠,東宮圓井,西宮四角井,文昌閣(重修),回龍庵(遺址),眾多明清古民居,甚至元代建築,午門,三閭大夫廟(遺址),東林寺,社公廟,古牌樓(遺址),黃溫橋(80年代修...
只是歷史遺蹟,建築舊居都是文化珍寶,後代應該珍惜保護。“閣老墳”歷經戰亂的摧毀,又經“文革”破壞,已經破敗不堪。雕梁畫閣幾乎不在,韓士英母親王氏夫人之墓碑任然被當著鋪路石板——古蹟保護的不及,文化傳承的衰落可見一斑……。近年來弘揚傳統之風吹拂,“閣老墳”也在逐步修繕。新的問題是用材隨意(瓷磚...
桃花源景區又可分桃源山、桃花山、桃仙嶺和秦人村四大片。景區內現有自唐以來的文物遺蹟14處,桃花源古建築群現存明清建築18處,主要集中在桃花山景區之內,有方竹亭、菊圃、桃花觀、觀月亭、躡風亭、高舉閣等。主要建築 方竹亭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 明代建築,它在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由江東之捐被修建,...
同年在學院路舊址重建文廟時,因房梁未上便遭火災,於是棄舊址不用,選定西城原明代海防道署遺址(即今文廟路215號),重新修建廟舍,歷時一年竣工,占地計17.3畝,今日文廟即由此而來。清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壓境,上海縣官、紳商為防不測,共邀英、法兵入城協防,將文廟作為西兵駐屯場所。清同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