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脊獸製作技藝

通渭脊獸製作技藝,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傳統技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通渭縣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渭脊獸製作技藝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存單位:通渭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通渭縣馬營鎮瓦房村是通渭脊獸製作的主要基地。自明清之期,馬營鎮已為甘肅四大名鎮之一,經濟通渭製作脊獸的歷史悠久,始於清末,至今已有150多年的繁榮和商業的發展帶動了地方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為民間建築風格的形成提供了流播的歷史背景,通渭脊獸正是這一文化交融的產物。

工藝流程

通渭脊獸的製作工藝主要有選料、和泥、制坯和燒制四個步驟。 通渭脊獸製作的主要原料為紅土。先將選好的紅土加工為粉末狀,並且加入棉花、驢毛、磷肥後加水混合攪拌,然後反覆用泥槌敲擊,成型後將和好的紅泥加工為要製作脊獸的大致輪廓,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細加工,這些完全由手工製作。制坯所使用的工具為各式刮削器,所製作的成品主要有龍、虎、鳳、鶴、雀、魚、花草盆景等;燒制坯體的瓦窯也叫罐罐窯,上大下小,上部收口,上面共有五個煙囪。在燒制過程中,先進行裝窯,把捏制好的坯體一個個在窯內擺放好,然後進行封窯、點火。在正常情況下,燒制好一窯成品需要三到四天時間,燒制溫度一般高達800℃—1000℃之間。出窯的時機由經驗豐富的老把式靠觀察窯內作品的顏色而定。

傳承保護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居住環境的變化,脊獸的使用場所越來越少,市場不斷萎縮,加之脊獸製作工藝複雜,純手工製作勞動強度大,導致通渭生產脊獸的農戶越來越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