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城遺址

通安城遺址

通安城修建於公元1106年,宋代古遺址。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大溝鎮通安村通安社西南50米,為會寧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安城遺址
  • 地理位置: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大溝鎮通安村通安社西南50米
  • 所處時代:宋、元
  • 占地面積:約 70000 m
  • 保護級別:會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遺址概況,出土文物,遺址保護,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通安城修建於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三》亦有記載:“通安砦,崇寧五年,烏雞三岔新砦賜名通安。東至寧安砦六十一里,西至同安堡三十五里,南至甘泉堡一百五里,北至定戎砦一百里。同安堡,系通安砦管下。”
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會州(今靖遠縣城)入西夏,金乃僑寄會州於會川城(今郭蝦蟆城),稱新會州。故西夏、金同時有會州,時通安寨為金會州所屬,是為現今資料所見也。
後蒙古大軍雄起,於1227年先滅西夏,1234年再滅金,1279年最後滅南宋。通安城自然成為大元一統之地,並被廢棄,後遂少有問津者。

地理位置

通安城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大溝鎮通安村通安社西南50米,築於東山樑向西延伸出的一坪上,城北為通安社後山及通安社居民,城西北為稍溝河,城西臨牛家河,城東為牛川河。

遺址概況

通安城城中心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05°14′,北緯35°54′,西北角制高點海拔1771米,東南角最低點海拔1746米,和一般古城堡不同的是,城內並不平整,而且古城遺址既非圓形,也非長方形,而大致呈三角形。面積約7萬平方米。城現僅存東城牆和北城牆,未見南、西城牆。東城牆長150米,北城牆長180米。東北城牆外均有城壕,壕底寬17米,口寬38米,內城牆殘高2--5.5米,外城牆殘高5--10米,牆基寬8米,夯層厚15厘米。城西北角有明顯的轉折點,西城壕向東開挖約50米後未開挖,西、南面城牆未築。該城修築時,只夯築了一半,一半未完成,和當地村民的傳說相符。
古城內有六戶居民,現存的一座古蹟龍王廟,方圓近十里的百姓常常前來拜佛燒香。其餘為耕地。

出土文物

據考察,在城中心曾出土過一個極具文物價值的銅佛像,已被國家收藏。城內採集有元代醬黃釉瓷碗1件。

遺址保護

會寧縣人民政府於2018年10月24日公布為會寧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東至通王河大路,西至康衛軍承包地,南至董禮承包地,北至董禮宅基地。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價值意義

城內採集有雨點紋灰陶罐片,內刻花耀州窯青瓷、黑瓷殘片、醬釉瓷殘片等遺物,初步推斷,該城始築於宋代,對研究宋代會寧史志有重要價值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