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國具有現代商業精神的群體。從“三軍”闖天下到“新僑之鄉”,目前,通商總人數已近百萬,其中走出國門達10萬人,足跡遍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建市外商會93家、境外商會45家。
通常指海內外江蘇南通籍和在南通創業投資的企業家群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商
- 外文名:Businessman of NanTong
- 通商精神:強毅力行 通達天下
- 南通企業家日:5月23日
基礎介紹,通商精神,通商總會介紹,發展歷程,南通企業家日,通商大會,社會啟示,
基礎介紹
南通地處江蘇省東南部,靠江靠海靠上海,陸域面積93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949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區面積44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4.85萬人,轄海安、如皋、啟東、如東縣和崇川、通州、海門3區,擁有5個國家級、12個省級開發園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5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南通是全國著名的紡織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體育之鄉、長壽之鄉、新僑之鄉。南通擁有長江岸線166公里、海岸線276公里,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長江以北唯一城市,也是江蘇“1+3”重點功能區中唯一具有揚子江城市群、沿海經濟帶“雙重功能”的城市。
2020年,南通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萬億。民營經濟在全市GDP占比超70%,民營經濟稅收貢獻率占比近80%,吸納就業數占城鎮就業人口比例超90%,已成為南通經濟成長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主動力”、就業創業的“主渠道”。
南通始建於公元956年,中國近現代化先驅、清末狀元張謇開風氣之先,創造了諸多中國第一,探索構建的“一城三鎮、城鄉相間”城市格局具有典範性意義,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高度肯定企業家精神作用,同時高度評價張謇等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同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南通博物苑時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民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的事跡很有教育意義,要把這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四個自信”。
通商精神
“強毅力行,通達天下”
“通商精神”是南通籍企業家這個特殊群體的所具有的共同精神特徵,“通商精神”的表述語是要對“通商”所具有的獨特的個性素質、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模式作出的抽象概括,以區別於其他地域的商人群體。它不僅要體現地域商業文化的傳統特色,同時還要提煉“通商”成功的規律經驗,更體現出我們所要倡導和弘揚的時代精神。“強毅力行,通達天下”頗為貼切地表達了數百年積澱而成“通商精神”。
強毅力行
“強毅”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人生信條。《禮記》中指出儒士應該“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禮記·儒行》),“強毅”是人應具有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儒士須身體力行,弘揚這樣的品性,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作為一個儒者,需要有遠大的抱負,頑強的意志,堅忍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目標。反之,如果“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沉溺於世俗私情,碌碌無為,就將永遠淪於平庸的地位(諸葛亮《誡外甥書》)。
“力行”同樣是儒者的一種優良品質,是傳統文化中重視實踐、勇於探索精神的表達。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司馬遷說“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史記·儒林列傳》)任何理想、目標的實現,不能依靠空口大言,必須通過躬行實踐方能有所成就,所謂“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以頑強之毅力奮鬥踐行是世人走向成功的優秀品格。
“強毅力行”是南通地域文化的傳統基質。南通的地理形成有數千年的歷史,遠古先民一次次會集於長江口新陸沙洲,他們面對江潮海颶、蠻荒僻壤屢覆履興、百折不回,惡劣和危險的環境塑造起他們意志堅韌、自強不息的品性,他們奮力開拓,辟斥鹵而為膏壤,變滄海而為桑田,逐漸使南通一帶成為“望縣”、“福地”。
在中華民族最為災難深重的近代,以張謇為代表的南通先賢開展了實業教育救國的偉大實踐。不同於腐儒空談、清流議政,張謇將他的理想和主張“以強毅之力”付諸行動。他們大力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科學文化,實施“地方自治”,以大生紡織公司為代表的現代工業文明與傳統的土布業、植棉業緊密結合產生了巨大的“聯進效應”,地方經濟崛起,南通由此開啟了現代化的歷程。
在此進程中,“一代儒商”張謇對南通地域文化基因進行了凝練提升,注入儒家優秀品格和現代工商理念,形成南通商界精神,並加以發揚。“強毅力行”是其中的最主要的內涵,此語出自張謇1911年在北京商業學校的演講中:“人患無志,不能以強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之大小,雖亦視乎材能境遇及其他種種關係,然果能以強毅之力行其志,無論成就大小,斷不至毫無所成。”對於這些未來的工商人才,張謇最希望他們擁有的是立定志向、強毅力行的精神。
近代南通工商精英胸懷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儒家情愫,抱定救亡圖存、強國富民的現實志向,繼承南通傳統美德,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奮勇開拓的精神,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戮力踐行自己的理想。“以強毅之力行其志”是南通近代企業家走向成功的法門,這種精神不僅創造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偉業,也凝聚成一種企業家精神,並第一次走出了南通,影響了全國。
通達天下
“通達天下”本是傳統商業運行的理想境界,所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然而在古代,山川阻隔和交通能力的落後限制了商人的追求,在南通尤為如此。
公元958年,後周軍隊占領南通一帶,打通了攻取江南戰略通道,在設立地方建制時取名為“通州”。歷代史志無不誇張地描述過南通的交通區位優勢:“州之東北,海通遼海諸夷;西南,江通吳越楚蜀;內,運河通齊魯燕冀。故名通州。”(明萬曆《通州志》)“州據江海之會,由此歷三吳,向兩越,或出東海,動齊燕,亦南北之吭喉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但事實上,江海阻隔對南通商業的制約遠遠超過了它的區位價值,加上缺乏自然良港和物產豐富的腹地,南通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成為過流通口岸或者商業樞紐。
近代,張謇等在發起南通近代化進程時,敏感地意識到現代交通運輸的重要性。他認為,“國內產業凋敝,交通不利實為最大之原因”,“道路交通為文明發達之母”。他們辦公司、修公路、開運河、辟航道、置車船,南通的交通面貌迅速改觀。然而,更需要改變的是南通商人的精神面貌。
南通人自古從商意識淡漠,“商不列肆,不趕集,不以婦女主店,不久客在外,僅於本土貿遷有無。”(明萬曆《通州志》)以至於外輸的棉、布多由外地客商集散。這種農業社會的心理狀態到近代才開始改變。近代南通,張謇等精英人士除了通過興辦工貿金融企業及商會、舉行勸業展會活動培育人們的經商能力意識外,還創辦商業學校和各種專修班,“養成吾通州開門商戰人才”,培養一代具有現代商業精神的“通商”。
近代中國已無法閉關自守、脫離世界,“世界之潮流噴涌而至,同則存、獨則亡,通則勝、塞則敗。”(張謇語)商人必須通達事理,通權達變,要把握客觀規律,適應情況變化,突破舊規陋俗,因時制宜尋找發展之路。商業人才不僅要懂“商業學術”,更要有“世界眼光”。張謇諄諄教導說:“今日我國處列強競爭之時代,無論何種政策皆須由觀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當之手段,然後得與於競爭之會。”在貿易“通達天下”之前,首先要擁有“通達天下”眼光和胸懷。從此時起,南通商界不斷改變著狹隘的小農自閉意識,將南通發展置於世界潮流中,以包容開放的姿態吸收西方文明的成果,以高遠的眼光、寬闊的胸懷,通達的智慧,關注和參與到世界經濟的商戰大潮中。
北宋教育家、思想家,如皋人胡瑗說過:“君子之人則當果決其行而力學審思,強問篤行,使其性明志通。”(《周易口義》)他認為,君子要獲得通達的智慧,除了勤思好學,更要果敢踐行。這句話很好的解答了“強毅力行”與“通達天下”的關係,即“強毅力行”是因,“通達天下”是果。只有通過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戮力踐行所思所學,才能獲得通行於天下而無阻的智慧,實現自己目標和理想。
如果去考察商界精英成功的履歷,我們會從他們身上發現多方面的良好素質,例如 “勤儉”、“耐苦”、“自強”、“誠信”、“嚴謹”、“膽識”、“創新”、“和善”、“包容”等等,這些是各類優秀商人所共有的屬性。然而,在歸納南通商人的群體特徵和精神理念即“通商精神”時,我們更應該深入考察他們身上擁有獨特的群體個性,我們應當從地域特色、文化傳承、演化歷程、心理觀念、行為模式、業績成果、社會認同等多方面去發現和標註他們特徵,我們應當摒棄其中過時與糟粕的一面,弘揚放大其健康積極的價值,進而進行詮釋和推介,使“通商精神”深入人心,成為南通商界共同的心理追求和行為準則。通過前文分析,我們認為“強毅力行,通達天下”一語達到了上述要求。
——從地域特色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表達了“通商”在江海之交開發創業的艱辛和突破地理隔絕的強烈願望,包含了自古以來的地名也有體現,在時空層面的區域內涵得到了強調。
——從文化傳承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體現了對南通先民艱苦自立、堅毅頑強的墾殖文化的繼承,同時“通商”身上具有的儒家“強毅”的意志品質、“力行”的實踐精神、“通達”的人生智慧得到直接的表達。“儒商文化”在“通商精神”中得到了很好繼承。
——從演化歷程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記錄著“通商”從保守到包容,從閉塞到開放,從放眼世界到融入異國他鄉、足跡和美譽遍及天下的數百年發展歷程。
——從心理觀念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體現了“通商”的自信自強、百折不摧的心理定力,圓通融合、合作共贏的寬廣心胸,通曉世事、通權達變的智慧遠見。
——從行為模式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 強調了“通商”所具有的由“行”而“達”的處事行為特徵,就是力行實幹不空言浮誇、腳踏實地卻志向高遠,它還體現出“通商”對理想勇往直前、永無止境的追求精神。
——從業績成果看,通商在近代的“強毅力行”艱難實踐為南通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當代“通商”群體已經形成的“通達天下”大好局面方興未艾。
——從社會認同看,近代通商已有“國內有事,通電必有張季直署名;實業界有事,必請南通領銜”認同,在當代更有“江蘇最具有闖天下勇氣、意識和氣魄的,首屬南通人。通商走出去的精神和膽略值得充分肯定”,這些正是“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的“通商精神”有力佐證。
總之,“強毅力行,通達天下”一語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概括了數百年“通商”從形成到發展面貌和特質,其中不僅體現著“通商”發展壯大的規律和成因,更體現了“通商”健康向上群體性格和充滿活力的內在精神,值得的大力推介、弘揚。因此,這八個字作為“通商精神”的表述語,通俗貼切,言簡意賅,個性鮮明,內涵豐富。
當代“通商”根植於傳統商業智慧,秉承先賢儒商精神,他們的商業網路不斷延伸、商業目標不斷實現,他們膽識和業績跟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南通商界企業界不斷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著“通商精神”內涵,並使其成為我市爭當蘇中新一輪發展“領頭雁”、實現“兩個率先”進程中更具競爭力的群體軟實力。
通商總會介紹
基本情況:南通通商總會由市內、市外、海外三部分通商代表組成,旨在整合發揮通商資源優勢,立足南通,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全面深化南通與全國、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推動南通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海內外通商搭建一個聯絡感情、對話交流、共謀發展的平台;為海內外通商密切經貿合作、加強文化交流、維護合法權益等提供服務。南通市委統戰部為業務主管單位,秘書處設在市工商聯。
發展歷史:通商總會在2017年5月首屆通商大會上揭牌成立,2019年在南通市民政局註冊登記。2017年成立時理事總數61名,經2018年和2021年兩次增補,現有理事總數為120名,其中市內41名,市外47名,海外32名。通商總會第一屆理事會設名譽會長7名(丁佐宏、方鏗、石明達、陳錦石、昝聖達、姜照柏、黃宏生)、執行會長3名(袁亞康、陳惠、薛馳)、副會長15名、秘書長1名、理事102名。根據通商總會章程和社團組織管理相關規定,通商總會第一屆期滿,計畫於2022年5月20日召開換屆大會。
主要職能:宣傳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引導通商回歸發展、服務通商企業轉型升級為主要任務,促進通商企業的健康發展和通商的健康成長;聯繫廣大通商,建立境內外通商、以通商為主體的社會組織的聯繫網路和資料庫;聯絡廣大通商,激發通商回歸發展的熱情;推薦南通各地招商引資項目,搭建交流平台,整合資源優勢,促進南通與市外、境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開展通商文化研究,建立各類宣傳平台,大力弘揚通商精神,提升通商文化品牌;開展各類教育培訓、論壇、聯誼等活動,為會員發展提供諮詢、信息、技術、法律、經貿等服務。
發展歷程
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距上海僅100餘公里。明清時期,隨著棉花生產和手工紡織業的發展,南通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商業城市。通州、海門一帶盛產棉花,手工棉紡織業與棉布商業也相當發展,光緒元年(1875年)的土布年銷量達200多萬匹。
1895年,清末狀元張謇滿懷實業救國的抱負,在通州興辦大生紗廠。大生紗廠既不是官辦企業,也不是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企業,而是“紳領商辦”,這是當時民間資本爭取到企業管理自主權利的典範,由此開啟了中國近代工業的歷程,形成了中國最具現代商業精神的群體——“通商” 。歷經一百多年沿革,通商群體規模不斷壯大,知名度美譽度日益提升。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批通商立足南通,面向全國,走出國門,創業足跡遍及五洲,為南通乃至全國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899年,出現了第一個有關商會的民間擬定章程《擬中國建立商業會章程》,光緒28年(1902年),張謇組建的南通州商務總會和盛宣懷飭令建成的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成立,這是中國最早的兩家商會。通崇海泰總商會始名南通州商務總會,張謇三哥張詧任總理,劉桂馨任協理。商會從花布行業發展到各行各業,分布通州、海門、崇明、泰州,如皋、泰興、姜堰、海安等地,會員多達數萬人,其職能包括聯絡工商,調查商情,受理商事糾紛,保護工商利益等。
1949年以來,通商群體隨著共和國的誕生、改革,從私有制到公有制,再到民營經濟“半壁江山”,幾代人強毅力行,經受了政治的、經濟的多重磨鍊,艱難發展。改革開放,承載張謇血脈精神的南通工商人士解開束縛,迸發活力,從闖蕩大江南北,到走出國門,創業創新,抒寫了歷史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南通經濟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主,產業結構以農村經濟為主要特徵,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在民族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時,南通湧現出張敬禮、張文潛、陳東明、盧潛庵、閔仲輝、黃雨辰、盧靜之、王念組、易企衡、徐委亮、司作舟、陸筱千等一批帶頭公私合營的民族實業家。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南通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鄉辦、村辦、聯戶辦、戶辦企業“四個輪子”一齊轉,發揚“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方百計、千辛萬苦”的“四千四萬”精神,湧現了啟東天汾鎮、觀音山鎮等新型工業鎮以及海門疊石橋這一國內最大的家紡交易市場,催生了一大批家紡生產大戶和知名品牌,也湧現出了一大批明星企業,例如中天的薛濟萍、綜藝的昝聖達、國盛的潘衛國都是從鄉鎮企業走出的通商領軍人物。
從1992年底開始,南通市先後進行多輪產權制度改革,在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性的改組後,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形成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私營、外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深人,國有、集體企業裂變而生的民營企業不斷增多。到2001年底,全市所有鄉鎮企業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並全部轉民營企業。到2008年底,全市工商戶總數33萬家,列全省第一;私營企業數13萬家,列全省第二。通商隊伍在市場中成長,更在改制中壯大,石明達、許世俊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2003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從發展的實際和長遠出發,作出了“爭創全省民營經濟第一大市”戰略決策。並連續多年舉辦“張謇杯”傑出企業家、傑出通商、南通“三名”年度人物等表彰活動,營造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提振企業發展的信心,加快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近年來,南通突出創新轉型,持續追趕超越,順利躋身“萬億城市”。2020年南通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成功突破萬億大關,2023年達到11813.3億元,全市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在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的大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極為不易、難能可貴,這份成績凝聚著全市廣大人民民眾的辛勞與汗水,也飽含著廣大通商群體的智慧和力量。
通商在國內創業的同時,也紛紛走出國門,闖蕩世界。特別是作為承載張謇血脈精神的新一代通商,衝破體制的束縛,擔當起歷史的使命和社會的責任,借簽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藉助世界的空間和平台,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謀求更大的發展。目前,海外通商大軍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足跡遍布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數超10萬人,成為新一代的華僑,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南美洲,成了“一帶一路”的急先鋒。2012年初,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到南通考察,盛讚海外通商堪稱“新僑之鄉”。
一直以來,南通持續厚植企業家發展成長土壤,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達70%,入庫稅金占全部稅收比重超過80%,民營企業吸納職工數占城鎮就業人口比例超過90%,共有市內商會組織360餘家(市級直屬商會 63家)、在外南通商會43家、海外南通商會 46家。新時代的通商在張謇企業家精神的引領下,秉承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的通商精神和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南通精神,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商界傳奇,譜寫了通商成長成功的光輝篇章。
2022年9月,通商總會海外商會成立,真正實現了市內、市外、海外通商並駕齊驅的發展新態勢。
2014年9月,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總商會)啟動通商精神大討論活動,先後徵集到49條表述語,經多次研討、聽取各方意見,最終確定了“強毅力行通達天下”的通商精神。
2016年4月,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經審議,全票通過議案,將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投產日——5月23日確立為“南通企業家日”,以法定形式要求全社會尊重、支持企業家。
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2017江海國際博覽會暨首屆通商大會,以“通商達天下、江海連五洲”為主題,匯聚通商力量,放大僑鄉優勢,尋求合作共贏。
南通企業家日
每年的5月23日是“南通企業家日”。自2016年起,南通設立了“企業家日”,以法定形式要求全社會尊重、支持企業家,屬全國首創。 已連續9年開展系列活動,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助力培育張謇式企業家,聚焦最佳化營商環境。
通商大會
通商大會是由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高規格、大規模會議。 舉辦通商大會旨在進一步弘揚通商精神、凝聚通商力量,助推市外資金、人才、技術向南通集聚,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為江蘇勇挑大樑、走在前列爭作貢獻。通商峰會作為大會的主題論壇,旨在為企業家們搭建一個敘鄉情、話桑梓、促合作、謀發展的平台,傳遞通商聲音,展示通商表情,集中通商智慧,匯聚通商力量,共同創造南通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7中國南通江海國際博覽會暨首屆通商大會於2017年5月22日至24日召開 ,以“通商達天下、江海連五洲”為主題,集中展示南通在江蘇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下的發展成果和發展願景,匯聚海內外通商共同打造推動南通產業、城市和交通轉型的重要平台,全面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激發產業發展活力,更好推動“兩聚一高”、建設新南通。
第二屆通商大會於2019年5月22日開幕 ,以“匯聚海內外通商力量,助推南通高質量發展”為宗旨,策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弘揚通商精神,唱響通商品牌,促進通商與南通融合發展。大會期間,海外僑團南通峰會、通商故里行暨僑領南通行等活動一併舉行。
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暨第三屆通商大會於2020年3月27日舉行,以“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 奮力奪取‘雙勝利’”為主題,南通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一批優秀民營企業,“南通市十強民營企業”等名單榮譽公布。全市民營企業組織帶領廣大勞動者開拓進取、創業創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暨第四屆通商大會於2021年5月23日舉行,大會隆重表彰了嚴聖軍、顧志平2位“張謇杯”傑出企業家、石磊等11位“傑出通商”以及100家南通市優秀民營企業。全市大力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全力推動全市民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共襄江蘇發展行暨第五屆通商大會於2023年5月21日舉行,以“聚力新南通 奮進新時代”為主題。耿裕華被評選為“張謇杯”傑出企業家,大會表彰了中天科技、南通四建、通州建總等16家社會突出貢獻企業,丁佐宏、陳祖新、石磊等20名傑出通商,譚柏、董趙勇、沈煜婷等10名優秀新通商,薛馳、董力源、楊朦等10名十佳青年通商,田程程、任明俊、劉利成等10名十佳科技新銳。
大會期間,同步組織南通海外鄉賢僑團峰會,“5·23南通企業家日”主題訪談活動等系列專題活動,進一步加強與海內外南通籍各領域知名人士的溝通聯絡、交流合作,激發全球通商共謀發展新動能,聚智聚力共同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
第六屆通商大會於當地時間2024年5月25日下午在澳大利亞悉尼市成功舉辦,積極推進南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江海特色文化,助力提升南通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南通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市內外通商交流合作,凝聚通商力量,弘揚通商精神,唱響通商品牌,積極搭建中外經貿文化合作平台,為南通高質量發展貢獻通商力量。
社會啟示
張謇之後的一百多年裡,通商群體日益壯大,通商精神日趨豐富,通商文化日臻成形。綜觀張謇企業家精神與通商文化,就其精神性、社會性、集合性、獨立性、一致性而言,可以概括為:
興邦哺民的家國情懷。作為社會精英的通商,胸懷祖國、立足民族,心繫百姓民生,肩扛社會重託,視中華振興為美好願景,以“大德曰生”為匹夫己任。
強毅力行的實幹精神。作為企業靈魂的管理階層,通商有知難而進的鐵漢意志和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懼風吹浪打,力行建功立業。
信義斂朴的商道品格。作為南北融合的地域人文,通商誠信為本,取信於世;道義為上,義利兼顧;內斂行事,不擅張揚;儉持家企,不圖奢華。
崇文和善的人本意識。作為教育之鄉和禮儀之邦孕育而生的南通人,尊師重教,崇尚文化,以人為本;上善若水,品儒雅致,以和為貴。
通達創新的執業理念。作為全國首批進一步開放的沿海城市的創業者,通達天下,包容海內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得益彰;敢為人先,勇闖第一,形成獨樹一幟的江海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