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民國:最後的士》是2014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松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逆襲民國:最後的士
- 作者:吳松林
-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1日
- 頁數:22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7105022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講述的各界人士也歷政界風雨,也擬疏狂人生,也奮長鞭策群英,也灑碧血沃丹青;他們,兼具了文學的氣度,哲學的人生,國士的風骨,才士的手筆……先生去後,何處再尋真名士?
圖書目錄
真名士自風流
第一卷思想
梁啓超:一部活的百科全書
梁漱溟: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
馬寅初:中國人口學第一人
熊十力:凡有志於根本學術者,當有孤往精神
金岳霖:中國哲學界第一人
傅斯年: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
蔣百里:中國是有辦法的
第二卷國學
辜鴻銘: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王國維:人生只似風前絮
劉文典:養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禰正平
錢穆:故國文化的代表者和監護人
趙元任:文藝復興式的智者
陳寅恪: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章太炎:民國之狂士
第三卷文學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胡適: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
林語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俞平伯:到了地老天荒,赤條條的我,何蒼茫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
第四卷教育
蔡元培: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
蔣夢麟:被刻意忽視了的北大校長
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
吳宓:真學識、真性情的希臘悲劇英雄
聞一多:詩人最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作者簡介
吳松林(1964-),男,滿族,鑲黃旗,黑龍江省望奎人,博士、教授,東北大學研究生導師、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語言學院院長、中國對外翻譯實踐基地主任,國家翻譯界泰斗許淵沖先生關門弟子。公開出版主編、編著、編譯的學術圖書60部,出版外語語種含英語、法語、義大利語。主持省部級及以上項目5項。學術方向:典籍翻譯。目前的亮點工作:組織承擔國家“十二?五”《二十四史》(238部)整體英譯工程。
序言
動盪民國,英雄輩出,軍閥翻雲覆雨,政客朝秦暮楚,土匪占山為王,幫會大肆橫行……加上新舊文化衝突,中外思想碰撞,破壞與建設並行,規劃與解構同有,舊權威被顛覆,新偶像又產生,誰都有機會開宗立派,人人都被捲入到“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來。
世間一切,仿佛仍存秩序,又好像徹底亂了規矩。套用狄更斯《雙城記》里開篇一段話來描述:“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在這混亂的年代裡,偏偏出現了一批特立獨行的人,猶如暗黑蒼穹里的群星,努力使自己不被淹沒,固執地探求真知。
譬如說,當綺麗奢靡之風占據文壇,酬和唱作成了主流,文學已成無源之水,如何走向新生?胡適、陳獨秀等人看出端倪,頂住壓力做出嘗試,徐志摩、聞一多另開新風,讓白話詩一度輝煌;當尊卑等級觀念已根深蒂固,精英掌控資源,貧者自甘頑愚的時候,下一輩的教育該怎么辦?蔡元培、梅貽琦等教育大師致力於兼容並包、有教無類的教育改革,真正讓出身寒門的學子們理解了“人之生來平等”的含義;當“全盤西化”的理論甚囂塵上,盲從者如蟻附膻,群起攻擊傳統文化的時候,陳寅恪、吳宓等學貫中西的大師,堅持苦讀精進,引來西學方法整理國故,以延續五千年文明之傳承……
這些才能優秀、品格高尚的人物,在中華歷史上有個詞,叫做“士”。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周為貴族階層。春秋戰國時“士”的範圍更廣,有著書立說之學士,有慨然豪邁之勇士,有精通陰陽之方士,有縱橫捭闔之策士等。子貢曾問孔子:“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孔子回答:“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以儒家宗師的身份,指出了“士”的最基本條件和責任:一、“行己有恥”,即有道德心與正義感;二、“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能完成主公託付的事情。前者是對道德品質的要求,後者是對才能的要求。二者統一,方為“士”。
到了後世,“士”一般特指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他們重品行風骨、學識才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無論順境逆境,均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如擊鼓罵曹的狂士禰衡,處變不驚的學士蘇東坡,正氣凜然的義士夏完淳……
清末民初,這個混亂又混沌的年代,出淤泥而不染的“士”們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非幸運,因為他們必須承載更多的責任。
國學大師如辜鴻銘,精通英、法、德、俄等9種語言,獲13個洋博士學位,對西方諸多國家歷史文化均有深厚的造詣。在“批孔批封”矯枉過正的時候,他執著地維護著儒學的尊嚴,將《論語》《中庸》翻譯到西方,在東方理論中加入了歌德、席勒等學者之妙語,以理想主義之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掀起了國際學界的東方熱。儘管牆外開花,於國內卻被當做老古董。
家境貧寒的王國維,潛心鑽研,幾乎全憑自學整理國粹,且貫通英文、日文、德文。在諸多大師都囿於“維繫傳統”和“參照西方”論爭之時,王國維從容冷靜化合中西,其甲骨學、“古史新證”、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和古器物學研究成果,讓當代史壇無法逾越。惜此老不懂世情,以為傳統文化終將消亡,以身殉之。
家學淵源的陳寅恪,留學歐美十餘年,不拿一個博士學位,自雲“求學主要是學知識,不可被虛名所桎梏”。他在牛津大學講授東方學和漢學,歐洲學者雲集牛津,除了少數國際知名的漢學家,大多人聽不懂。倒不是因為陳的外語不過關,只是因他在演講中廣泛徵引各種文獻,使用10餘種中亞古語,讓眾多學者們瞠目結舌。 還有掀起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胡適等人亦是士,他們讓文學普及,讓平民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回到孔子那句話,“士”當“行己有恥”,故而民國士子——無論是舊派大師,還是新派驍將,都堅持理念蔑視權威。
特立獨行的章太炎,清末狂罵光緒帝,一度入獄;北洋時代怒罵袁世凱,被軟禁;南京國民政府時痛罵蔣介石,屢遭特務威脅;他反抗權威,宣揚自由,“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剛烈孤傲的劉文典,在安徽大學當校長時,因不滿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到學校抓革命黨,當面大罵。蔣忍不住扇了其一耳光,結果遭到劉狠踹一腳。愛國詩人、民主戰士聞一多,堅持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在教育家李公朴於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後,聞一多當即通電全國,控訴反動派的罪行。在李公朴追悼大會上,他面對特務的槍口拍案而起……
星移斗轉,斯人已逝。
今天,在這和平安寧的時代,我們再次回望民國,正因為有這么一群人,才讓冰冷的歷史,還能泛出幾分暖意,讓那痛苦而絕望的年代裡平生幾許希望。
吳安寧
2013.12.4
名人推薦
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梁啓超
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馬寅初
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
——王國維
吾一去,樸學從此絕矣。
——章太炎
平民性,是濤的主要素質。
——俞平伯
人謂我孤冷,吾以為人不孤冷到極度,不堪與世諧和。
——熊十力
道德之精神,在於思想自由。
——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