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條件作用

逆條件作用

逆條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 ,一般用於治療恐懼。屬於系統脫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利用這種方法誘導求治者緩慢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的情景,並通過心理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焦慮習慣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逆條件作用
  • 外文名:counterconditioning
  • 參考文獻:《健康心理學》
系統脫敏法:逆條件作用治療恐懼
假設你對醫生的打針具有強烈的恐懼,你會怎么辦?標準的治療方法是系統脫敏法。脫敏是基於經典的條件作為原理,但對其真正的機制仍有爭議。Wolpe將這一方法稱為互動抑制的心理療法,並深入的解釋其邏輯原理。
首先,恐懼是一種多元反應,包含行為,認知,生理成分,生理成分包括警覺性心率,呼吸,出汗等,在條件作用過程中,類似的刺激被條件分化,也會引發恐懼反應。當產生喚醒後,認知系統會貼上有關恐懼的標籤,而工具性的逃離行為也會迅速發生。其次,Wolpe認識到自主神經系統的互動抑制原理,即在交感神經系統激活時,副交感神經系統要相對抑制。Wolpe的邏輯推理接下來有一個部分分成幾個成份,可以這樣歸納:既然時條件化的內部喚醒引起的整個恐懼反應,那么應該可以通過內部線索條件化而阻止恐怖反應。放鬆就是控制交感喚起的行為開關,而且他推論刺激引起的恐懼強度可以通過刺激的強度來控制。因此,他設計了恐懼刺激階梯,即從喚醒輕度恐懼的刺激到喚起高度恐懼的刺激,然後要求來訪者想像階梯的項目,這個過程稱為情緒想像。
逆條件作用治療被廣泛用於治療簡單恐懼和性功能失調,它也用於治療諸如血恐症等症狀等患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