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筠仙南歸序

《送郭筠仙南歸序》是清代曾國藩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郭筠仙南歸序
  • 作者曾國藩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曾國藩文集》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郭筠仙南歸序
凡物之驟為之而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覽而易盡者,其中無有也。郭君筠仙與余友九年矣,即之也溫,挹之常不盡。道光甲辰、乙己兩試於禮部,留京師,主於余。促膝而語者四百餘日,乃得盡窺其藏。甚戰!人不易知也。將別,於是為道其深,對於迴路贈言之義,而以吾之思效焉,
蓋天生之材,或相千萬,要於成器以適世用而已。材之小者,視尤小者則優矣。苟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於用,則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視尤大者則細矣。苟尤大者不利於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則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賦大始,人作成物。傳曰:“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不極擴充追琢之能,雖有周公之材,終棄而已矣。
余所友天下賢士,或以德稱,或以藝顯,類有以自成者。而老筠仙躬絕異之姿,退然深貶,語其德若無可名;學古人之文章,入焉既深,而其外猶若鉏鋙而不安其無所成者與?匠石斫方寸之木,斤之削之,不移瞬而成物矣。及乎裁徑尺之材以為榱桷,不閱日而成矣。及至伐連抱之梗枏,為天子營總章太室之梁棟,經旬累月而不得成焉。其器俞大,就之前艱。淺者欲以一概律之,難矣。且所號為賢者,謂其絕拘攣之見,曠觀於廣大之區,而不以尺寸繩人者也。若夫逢世之技,智足以與時物相發,力足以與機勢相會,此則眾人之所共睹者矣。君子則不然,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德不苟成,業不苟名,艱勤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既其純熟,則聖人之徒;其力造焉而無扦格,則亦不失於今名。造之不力,歧出無范,雖有瑰質。終亦無用。
孟子曰:“五穀不熟,不如荑稗。”誠哉斯言也!筠仙勖哉!去其所謂扞格者,以蘄至於純熟,則幾矣。人亦病不為耳。若夫自揣既熟,而或不達於時軌,是則非余之所敢知也。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道光二十三年以翰林院檢討典試四川。轉侍讀,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部。後因鎮壓太平軍立功,官至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諡號“文正”。學宗程朱理學,文承桐城傳統,推崇方苞、姚鼐,以中興桐城派古文為旗幟,廣納弟子培養人才,為桐城派在清代中後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於桐城派文論有所發展,在“義理、考證、文章”之外,朴充並強調“經濟”的重要性,擴大桐城派古文的寫作範圍,以適應新的形勢。著有《曾文正公全集》,編選《經史百家雜鈔》等。《清史稿》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