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曰補南還》是清代詩人沈欽圻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為贈別之作,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前兩句寫去年的“春盡”時,詩人與一樣老鄉都是旅居在外的人,而今年又是暮春(差不多也春盡”)時節,老鄉卻要回故鄉了。後兩句寫身在異鄉送人遠行已是難耐,何況所送之人要去的也是自家的家鄉。全詩自然樸素,仿佛口語,但卻理順意暢,氣韻流動,層層遞進,詩意婉轉,將鄉情和羈旅之思盡情地傾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楊曰補南還
- 作者:沈欽圻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晤書堂詩稿》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楊曰補南還
去年春盡同為客,此日君歸又暮春。
最是客中偏送遠,況堪更送故鄉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楊日補:作者之友,生平不詳。南還:返回江南的故鄉。
②客:指旅居在外的人。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記得去年同為客子送春歸啊!今日呢,君將歸去,春又難留。
身在客中又將送故人遠別,更何況這遠別的是我依依難捨的故鄉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年代不詳,詩人的同鄉迴轉故里,詩人想到去年的“春盡”時,他和老鄉都是旅居在外的人,而今年又是暮春(差不多“春盡”)時節,老鄉要回故鄉了。這首詩為贈別之作,同時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詩人在客中送一位同鄉迴轉故鄉。這件事如果據實直寫,那是一二句話就可以講清楚的,但要是真這樣寫,詩中內容也就會一覽無餘,沒有什麼詩味可言了。
“去年春盡同為客”是詩中第一層意思。這裡的“為客”指的是在他鄉游幕或教書,明、清時期做不上官的知識分子常以此為謀生手段。離鄉背井,作客他鄉,自有一番孤寂況味,但有這位同鄉作伴,總算多少得到了一些慰藉。所以在“同為客”一語中,包含著詩人和這位同鄉之間的深厚情誼。
“此日君歸又暮春”句轉入第二層意思:現在這位同鄉卻要回鄉去了,而回鄉的時節同來時一樣,也是暮春。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暮春”一詞往往與遊子的思鄉之情聯繫在一起。因為暮春時子規鳥的啼聲與“不如歸去”相似,很易觸發遊子的鄉情。此詩首句提到“春盡”,次句又標出“暮春”,如此反覆強調,顯然是在暗示讀者:自己正在思鄉情緒的困擾之中。
“最是客中偏送遠”句又轉一層。遠客他鄉,已經情不能堪,偏偏又要在此時此地送客遠去。明人徐熥有詩云:“春風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當春。寄語鶯聲休便老,天涯猶有未歸人。”(《寄弟》)意境與此正同。客中送客,因客人遠去而忽悟己身亦是遠客他鄉,所以送客翻成愁客,種種別恨離愁,自會一齊湧上心頭。全詩經此一轉,感情流程陡然加速,變得十分湍急。
“況堪更送故鄉人”句把詩意轉入第四個層次。客中送遠,已經使人雪上加霜,鄉思之外又加別愁,更何況所送之人就是自己故鄉之人。本來還有一個故鄉之人作伴,可以聊慰客中的孤寂,而現在則連這一點慰藉也將不復存在,這是一個方面;所送之人所歸的故鄉,就是詩人自己的故鄉,別人得以迴轉故鄉,而自己卻仍滯留他鄉,這又是一個方面。正是由於這兩個方面的緣故,這最後一句把詩人的思鄉之情表現得越來越濃烈,越來越迫切,形成了一股不能自已的感情激流。
一般的送別詩,多從被送之人著眼,而這首送別詩卻別具一格,以抒寫送行者自己的思鄉之情貫串始終。儘管經過多次曲折反覆,這條感情主線始終未斷,而且越來越鮮明強烈。這種寫法在送別詩中並不多見。
自然樸素,接近口語,是此詩的又一優點。這種不假雕琢,類似脫口而出的語言風格,使人覺得這是詩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更能得到真切的感受。
名家點評
清代·沈德潛評:“四層曲折,一氣傳寫,又脫口而出,略不雕琢,是唐人絕句品格。”(《清詩別裁集》)
作者簡介
沈欽圻,字淂輿,長洲(今蘇州)人。明末清初人,諸生。以孫沈德潛之貴顯,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從陸世臁學詩,規模陶淵明、杜甫,下涉劉長卿、陸游,自攄胸臆,不受公安派之風濡染,其師稱之為“豪傑大士”。其詠梅詩尤著:“冰霜磨鍊後,忽放幾枝新,獨立江鳥暮,能開天地春。自然空色相,誰與斗精神,野容閒相對,如逢世外人。”著有《晤書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