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解碼企業從成功走向失敗

《迷途:解碼企業從成功走向失敗(第1部)》是一部深度解析企業由成功走向失敗的專著。作者庖丁解牛、抽絲剝繭,以規模化、多元化、產融結合的企業發展方式為軸心,對企業家前赴後繼、樂此不疲地做大,冷峻而深刻地進行批判。通過眾多典型案例揭示企業由勝轉敗的過程及其根源,指出企業文化理念的深層影響和作用,尤其對人性的分析入木三分,警醒企業家迷途知返。 作者大膽直言,其研究皆為獨立思考,其結論多為創新之果。為中國企業在第二個三十年,如何做大做強,穩健經營,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理論分析和操作思路。

基本介紹

  • 書名:迷途:解碼企業從成功走向失敗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頁數:16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經濟出版社
  • 作者:周培玉 黃飛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178310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迷途:解碼企業從成功走向失敗(第1部)》:功利面前誰對企業家苦口婆心說事《大敗局》後誰來為企業指點迷津
《迷途》精彩回放——
眾多成功的企業,之所以步入發展的迷途,原來有著極為相似的共同特點:領先的商業模式、落後的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家貪婪的人性。將唯我獨尊的主人觀、賺錢為本的價值觀、利己損人的道德觀相組合,可以完整地寫照一個落後的企業文化:藉助一時領先的商業模式,快速壯大企業規模,大量積累利潤。占領龍頭地位,實現稱王稱霸。在中國國情下,幾十年來企業家的思維驚人地一致:放手往大里做,企業不怕大。仿佛把企業做大就像是中國人吃辣椒,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而雲貴一帶的人怕不辣。
人性貪婪往往使人膽大枉為,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於是由大向多進軍,一心只想創造更多的輝煌,創造更多的商業奇蹟,致使企業的經營戰線越拉越長,越繃越緊,直至斷裂。
企業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極具榜樣作用。想想青島啤酒做了一百多年,而華潤啤酒僅僅做了十幾年,二者就可平分秋色,實在不可思議,也實在令人羨慕不已,叫人怎么能心無旁騖做實業?
在金錢、名利瀰漫的今天,人心浮躁,需要救贖的人越來越多,但誰來救贖企業家?沒有人能救得了他們,能救他們的唯有他們自己——迷途知返。
我們不能幻想依靠理論說教使企業家克服貪婪的人性,也不能指望某個事件的發生,激發企業家提高自身修養,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家果能迷途知返,並不取決於專家學者的呼籲,政府部門恐怕也無能為力,一切取決於企業家內心的反省。

作者簡介

周培玉,安徽巢湖人,1977恢復高考第一屆,文理兼修。二十年關注西方管理與中國文化之融合,探尋中國特色的企業經營之道。平生最大財富為見證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憑藉個人豐富的經歷和中西雜學,倡導並開創商務策劃學科,推動大學本科新專業的設立近年來樂此不疲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企業家研修班授課,常以特色專家受各地邀請,同時完成多項政府和企業委託諮詢項目、個人著作有:《企業戰略策劃》、《商務策劃原理》、《策劃思維與創意方法》、《商務策劃管理教程》以及《無同的薔薇》(詩集)、《與希望同在》(報告文學集)等。
黃飛,山西大同人,曾在大學任教15年,又在大型企業中從事經營管理工作15年。在學府傳道授業解惑和商海摸爬滾打的30年中,細心觀察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不斷總結企業經營的真諦,在積累實踐經驗的同時,業餘筆耕不輟,主要著作有:《三維管理》、《經濟新思維》、《企業文化的生產與經營》等、2000年以來,經常受邀為社會各類機構高端培訓班和清華、北大總裁研修班授課,擔任一些複雜項目的設計與諮詢,在收穫客戶信任的同時,也收穫了知識生活的快樂。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失敗的成功
1.1 致命的迷途基因
1.2 脆弱的企業命門
1.3 領先的商業械
1.4 落後的企業文化

第二章 無節制的規模化
2.1 規模化的必然
2.2 規模化的變異
2.3 規模化的把握

第三章 瘋狂的多元化
3.1 “專業化與多元化”之爭
3.2 多元化的誘惑
3.3 多元化的條件
3.4 多元化的選擇
3.5 多元化的提升

第四章 迷情的產融結合
4.1 產融結合的誘惑
4.2 產融結合的陷阱
4.3 產融結合的學費
4.4 產融結合的進化

第五章 迷途知返
後記

後記

拙作由我和黃飛教授合著,這也是我們頭一次嘗試合作寫書。此前我們相識、共事已十餘載,並一起為清華、北大總裁研修班同堂授課,一起為政府和企業委託項目搭檔諮詢。彼此為人相近,做事相近,風格相近,人生態度亦相近,沒想到合作寫書競也心照不宣。
寫作要有動因,兩個在體制外、年過半百的人,不會為人前炫耀而寫,也不需要為晉升職稱而著。2008年11月,我們為福建一家商會移交項目諮詢報告,在回京的班機上,當我一口氣讀完《中國企業家》雜誌《南望:一個浙商的非意外死亡》長篇報導後,頗有感慨地對黃兄說,國內有那么多的企業成功後再失敗,而且敗得乾淨、徹底,實在令人惋惜。原因何在?主要是老闆們貪婪成性,不是無節製做大,就是瘋狂地多元化,抑或熱衷於資本運作。中國企業家實在需要一點道家修煉,順其自然,當止則止。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黃兄,他亦有同感,並指出許多企業的失敗實際上是企業文化落後所致。於是一番小議後,就有了事先沒有任何謀劃的合作寫書計畫。
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批判企業、批判企業家的書?實在是因為這些年我們所見到的那些能力出眾的企業家們,完成原始積累後不再有創業初期的那種率真,那種執著但卻是本分的財富思想。他們中許多人因成功而困惑,常常在繼續做大的途中致企業於死地,明明是深不見底的陷阱卻視為藏寶的洞穴。

序言

2008年,中國最大的奶粉生產企業石家莊三鹿集團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宣告破產,一時間震驚了中國企業界乃至整個世界。外國人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中國會發生這樣草菅人命的事情,為什麼中國的企業為賺錢會如此喪心病狂。
改革開放30年來,在市場經濟的大舞台上,中國企業演繹了一幕又一幕發展的悲喜劇,有的不斷從成功走向成功,成長為行業領袖、世界級企業;而有的卻一步步從成功走向失敗,甚至以造假傷及無辜而倒閉,令人感到百般的不解。
從主觀願望出發,我們當然願意更多地看到中國企業發展的喜劇,但殘酷的商業社會向我們展現的卻是更多的悲劇。
對於企業發展的喜劇,社會已經給予了足夠的讚美和傳播,那些一度曾經輝煌的企業,它們的領導人受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尊重和禮讚;而對於企業發展的悲劇,人們研究的熱情顯然不高,警示的聲音更是微弱得不敢喘氣,只是偶爾聽到郎成平那唯恐眾人皆醉的幾聲吶喊。在中國,人們愛打死老虎,你打我打大家都打。於是,那些破產、倒閉的企業就成了無數專家的靶子,但除了郎成平,誰又敢對風頭正勁的企業,甚至對聯想、長虹這樣的教父式企業動輒批判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