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畢試國

迦畢試國

大唐西域記一卷十八頁云:迦畢試國,周四千餘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嶺。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宜谷麥,多果木;出善馬鬱金香。異方奇貨,多聚此國。氣序風寒,人性暴獷,言辭鄙媟,婚姻雜亂。文字大同睹貨邏國。習俗語言風教頗異。服用毛疊,衣兼皮褐,貨用金錢銀錢及小銅錢。規矩模樣,異於諸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迦畢試國
  • 所屬洲:亞洲
  • 政治體制:君主制
  • 主要宗教:佛教
  • 特點:規矩模樣,異於諸國
王、剎利種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懾鄰境,統十餘國。愛育百姓,敬崇三寶。歲造丈八尺銀佛像,兼設無遮大會,周給貧寠,惠施鰥寡。伽藍百餘所,僧徒六千餘人。並多學習大乘法教。窣堵波、僧伽藍、崇高弘敝,廣博嚴淨。天祠數十所,異道千餘人。或露形,或塗灰。連絡髑髏,以為冠鬘。大城東三四里北山下,有大伽藍;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小乘法教。聞諸先志曰:昔健馱邏國迦膩色迦王,威被鄰國,化洽遠方。治兵廣地,至蔥嶺東。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特加禮命。寒暑改館。冬居印度諸國,夏還迦畢試國,春秋止健馱邏國。故質子三時住處,各建伽藍。今此伽藍,即夏居之所建也。故諸屋壁,圖畫質子容貌服飾,頗同東夏。其後得還本國,心存故居。雖阻山川;不替供養。故今僧眾,每至入安居,解安居,大興法會,為諸質子祈福樹善;相繼不絕,以至於今。伽藍佛院東門南大神王像右足下,坎地藏寶。質子之所藏也。故其銘曰:伽藍朽壞,取以修治。近有邊王,貪婪凶暴;聞此伽藍,多藏珍寶。驅逐僧徒,方事發掘。神王冠中鸚鵡鳥像,乃奮羽驚鳴,地為震動。王及軍人,辟易僵仆久而得起,謝咎以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