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包括塔本、賈邁勒、艾爾-沃德和斯庫爾岩洞。出土文物顯示,這裡在4萬到2萬年前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8000年後,屬於另一文化部落的人再次定居於此。以色列給予這些遺址全面保護,並在不損害文物前提下,利用音響、光線等現代展覽手段,原址再現史前人類的穴居歲月,供人參觀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
- 外文名:Sites of Human Evolution at Mount Carmel: The Nahal Me’arot / Wadi el-Mughara Caves
- 地理位置:以色列
世界文化遺產,基本資料,遺產描述,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迦密山,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梅爾瓦特河/瓦迪·艾瑪哈爾洞穴群
Sites of Human Evolution at Mount Carmel: The Nahal Me’arot / Wadi el-Mughara Caves
入選時間:2012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
地理位置:N32 40 12 E34 57 55
遺產編號: 1393
遺產描述
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梅爾瓦特河/瓦迪·艾瑪哈爾洞穴群地處以色列境內,坐落於迦密山西坡的梅爾瓦特河(Nahal Me’arot)/瓦迪·艾瑪哈爾(Wadi el-Mughara)山谷深處的塔幫(Tabun)、約馬爾(Jamal)、艾瓦德(el-Mughara)和斯虎爾(Skhul),洞穴占地超過54公頃,遺址內保存有展現人類50萬年來進化歷程的文化留存,如墓葬、早期石頭建築以及從狩獵採集向農業與動物畜養生活方式轉變的證據等等。截至目前,這一遺址是唯一已知的既發現了尼安德特人,又發現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早期化石遺蹟的文化群采糠漿,為討論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及智人的進化提供了新的證據。在此進行的90年考古研究揭示了文化時間排序中尚未被認知的一段,為了解西南亞早期人類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01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v),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梅爾瓦特河/瓦迪·艾瑪哈爾洞穴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該遺址位於迦密山脈的西坡上,包括塔幫(Tabun)、約馬爾(Jamal)、艾瓦德(el-Mughara)和斯虎爾(Skhul)洞穴組成,90年的考古研究揭示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文化序列,提供了西南亞早期人類生活的檔案。這54公頃的遺址土地上包含了至朽騙仔少50萬年人類進化的文化沉積物,證明了尼安德特人和在解剖學上膠精淚非常現代的人類的獨特存在於同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框架內。從大量的納圖弗安墓葬和早期石制建築中得到的證據,代表了從狩櫃墊肯獵採集生活方式向農業和畜牧業的過渡。因此,這些洞穴已成為整個人類總體進化的年代地層框架的關鍵地點,尤其是黎凡特的史前史。
迦密山
迦密山位於以色列北部。迦密山又被稱為加爾默羅山、加爾慕羅山,瀕臨地中海。迦密山是“上帝的葡萄園”,因為在古代的時候,迦密山種植了一片葡萄園,現今的迦密山一直以水土肥沃著稱。迦密山高一千八百英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發揮了巨大的轉折作用,它是1918年英國軍隊跟奧斯曼帝國作戰的轉折點。
迦密山的教會有三棟建築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紙采備微半圓形建築的會堂,還有以利亞洞。以利亞洞包括兒童主日學教室、防空洞和一個禱告室;迦密山之光是第二棟建築物,包括有實習生宿舍、大廚房、牧師館和可以容納數個訪客的客房等;最後的那一棟設有婦女收嘗殃容夜贈愉譽所,這是為了收容那些從各國回歸的猶太受難婦女而建的。
先知以利亞曾經在迦密山上與巴力進行比試,後來天降神跡,將巴力所有的燔祭燒盡。在迦密山頂的以利亞紀念堂前,佇立有一座以利亞的雕像,腳下踏著巴力的先知,造型極為神勇、威武,迦密山也因此永垂不朽。歷代的先知及君王多半在迦密山上築壇,所以迦密山是美麗及榮耀的象徵。
迦密山最值得榮耀的是坐落於迦密山西坡的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梅爾瓦特河谷/瓦迪艾瑪哈爾洞穴群。
先知以利亞曾經在迦密山上與巴力進行比試,後來天降神跡,將巴力所有的燔祭燒盡。在迦密山頂的以利亞紀念堂前,佇立有一座以利亞的雕像,腳下踏著巴力的先知,造型極為神勇、威武,迦密山也因此永垂不朽。歷代的先知及君王多半在迦密山上築壇,所以迦密山是美麗及榮耀的象徵。
迦密山最值得榮耀的是坐落於迦密山西坡的迦密山人類進化遺址:梅爾瓦特河谷/瓦迪艾瑪哈爾洞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