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時空變化研究

近2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時空變化研究

《近2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時空變化研究》是依託西北大學,由郭忠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2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時空變化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郭忠明
  • 依託單位:西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是中低緯度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冰川是我國西北乾旱區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水資源。冰川雪線高度是研究冰川形成、演化的重要指標。目前雪線高度研究只集中在單條冰川或小區域冰川。本研究擬利用高時空解析度的遙感影像、數據高程模型,對遙感數據進行預處理轉換為寬波段反照率數據,基於冰、雪反照率差異區分消融季末冰川表面上部積雪區 (積累區)與下部裸冰區(消融區)之間的界線,確定青藏高原冰川的雪線高度,分析雪線高度的精度,揭示近2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的時空變化特徵,並結合氣象數據探討雪線高度對氣候變化的回響。該研究對於估算冰川物質平衡、理解區域氣候變化、重建古氣候及評估冰川消融過程對水資源的影響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雪線高度可指示平衡線高度,因此可用於估計物質平衡和氣候重建。本研究利用遙感數據基於冰雪反照率差異獲取了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區和青藏高原冰川的雪線高度,分析了雪線高度的不確定性,用氣象數據驗證利用遙感影像獲取的雪線高度,討論了雪線高度與平衡線高度的關係,總結了近20年典型冰川區的雪線高度變化及與氣溫和降水的關係,分析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指導意義。結合氣象台站數據,探討了氣溫和降水對青藏高原冰川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青藏高原冰川近20年雪線高度總體呈上升趨勢,雪線高度升高30-340 m;粒雪區面積、粒雪區面積比率與雪線高度的變化趨勢相反,呈下降趨勢。西南分布冰川的雪線高度最高,為5160 m,朝北分布冰川的雪線高度最低,僅為4260 m。朝北比朝南分布冰川的平均雪線高度低270 m。朝西和朝東分布冰川的平均雪線高度分別為4970 m和4940 m。帕米爾山區的朝南分布冰川平均雪線高度比朝北的高480 m。念青唐古拉山朝南與朝北分布冰川平均雪線高度差異最小,為10 m。天山典型冰川區朝西分布冰川雪線高度低於朝東的,朝南比朝北分布冰川雪線高度高。念青唐古拉山南北朝向分布冰川雪線高度變化趨勢與天山的相反,東西朝向雪線高度變化與天山的一致。青藏高原12個山區里,青藏高原內部的平均雪線較高,雪線高度一般在5670 m以上,其中岡底斯山的平均雪線最高,可達5760 m。雪線高度具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平均每降低一個緯度雪線高度上升133.3 m。青藏高原內部的雪線高度呈環形分布。朝北和朝南分布冰川雪線高度與整體冰川的雪線高度等值線空間分布特徵基本一致。除青藏高原腹地,朝南分布冰川的雪線高度都要高於整體和朝北分布冰川的雪線高度。夏季平均氣溫等值線分布圖式與雪線高度等值線圖分布類似。青藏高原2010年夏季降水中蘇聯天山、帕米爾西部山區附近的夏季降水較少,橫斷山的貢嘎山夏季降水最多。降水具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自南向北降水量隨緯度降低而增加。南坡雪線高度高於北坡雪線高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