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敘事詩研究

本書以張維屏等五十幾位近代詩人的敘事詩為代表,對近代敘事詩的創作概貌、藝術特徵、發展軌跡、意義價值以及敘事意識等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力圖概括、描繪出近代敘事詩發展的總體概況及其規律特徵。

基本介紹

  • 書名:近代敘事詩研究
  • 作者:李亞峰 著
  • 譯者:周曉慧
  • ISBN:9787516166611
  • 頁數:270
  •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1版1次)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以張維屏等五十幾位近代詩人的敘事詩為代表,對近代敘事詩的創作概貌、藝術特徵、發展軌跡、意義價值以及敘事意識等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力圖概括、描繪出近代敘事詩發展的總體概況及其規律特徵。 就內容主題而言,近代敘事詩不僅注重反映社會民生、關注重大歷史事件,呈現出與時代風雲密切相關的創作特徵;而且注重描繪個體生命的命運軌跡,塑造出豐富多彩的人物,呈現出生活化、平民化的創作傾向。其不僅全面反映了國內社會生活,而且也開始睜眼看世界,描繪了域外見聞。 就詩體特徵而言,樂府敘事詩多採用客觀化場景敘事,側重於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描寫。五言敘事詩多運用主體性、個性化較強的自敘或見證式敘事,既可以描繪社會問題,又可以展示個人生活。七言歌行的表現方式介於兩者之間,表現功能側重於描繪各色人物、講述傳奇故事。而敘事組詩多採用不同時空的場景組合式敘事,其表現功能則極為廣泛,具有系列性和規模性的特點。 就表現手法而言,近代敘事詩不僅傳承、深化了前代的“以文為詩”、意象和用典敘事等手法,而且借鑑了小說戲曲的傳奇技巧,拓展了白描刻畫的表現空間,創造性地運用了寓言和神話等技法,從而對各類敘事詩的表現特徵和功能做了進一步開拓和發展。 就敘事意識而言,近代敘事詩雖仍以“詩史”、“觀風”等傳統觀念為主流意識,但各派詩人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地拓展和豐富,折射、反映出他們不同的詩學觀以及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處世立身和文化選擇。此外,魏源、張際亮等對傳統“諷諫”精神的開拓;魯一同、張之洞等關於詩中之“事”的思考;黃遵憲、金和等有關“以文為詩”創作技法的論述;姚燮、金和等對傳奇意識的借鑑等等,都彰顯出近代詩人在傳統意識基礎上力辟新境的努力。

作者簡介

李亞峰 男,1978年4月生,江蘇沛縣人。文學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學者。現任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明清及近代詩文研究,在《學習與探索》《明清小說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近代詩歌編年史”一項,市廳級科研項目三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三項。曾獲市廳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校“青藍工程”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等榮譽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