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科學”概念的生成與歧變(1896~1919)》是2018年08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代中國“科學”概念的生成與歧變
- 作者:張帆
- 出版時間:2018年08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335 頁
- ISBN:9787520123693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關鍵字:“科學”概念|近代中國|生成|歧變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尋繹了19世紀末來自日本的漢語借詞“科學”由外而內地生成中國“科學”概念的全過程,爬梳了近代中國的學術轉型與社會變革之間發生的複雜深刻的糾葛,由此揭示一路走來“科學”泛化為信仰的緣由。研究表明,在晚清民初的語境中,“科學”一詞因國人的理想不同,各循進路,“科學”語義在格義曲解中泛化生歧,呈現中國特色,且權威性日益增強,整體性地嵌入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理念,一直延續。
目錄
導 論 近代中國“科學”概念溯源/1
第一章 從“格致”到“科學”的過渡(1896~1905)/16
第一節 晚清“格致學”意義的流變/16
第二節 從“格致學”到日本“理學”/34
第三節 從“格致學”到“科學”/42
第二章 從“分科之學”到教科之“科學”的歧出(1901~1905)/56
第一節 從科舉到分科教育的觀念轉換(1900年以前)/56
第二節 從分科之“科學”到教科之“科學”/68
第三節 晚清“科學”教育的構想與困境/83
第三章 從“分科之學”到“科學”的觀念轉化/115
第一節 “科學”概念的學術特徵/115
第二節 “有學”“無學”之辨/128
第三節 “科學”的維度與政治考量/143
第四章 中學“科學化”的路徑與流變/172
第一節 中學“科學化”的嘗試:以史學為例/172
第二節 走向形而上的“科學”/193
第三節 “科學”的限度與道德調適/204
第四節 “常識”與“科學”/223
第五章 從分科治學到整體性“科學”的過渡(1912~1919)/228
第一節 道德救國論中的多元“科學”視角/228
第二節 歐洲戰爭與中國“科學”概念的新走向/258
第三節 民初國學研究範式的變遷/281
結語 未完成的正名/308
參考文獻/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