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大覺禪師敕》是唐代李豫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迎大覺禪師敕
- 作者:李豫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迎大覺禪師敕》是唐代李豫創作的一篇散文。
《迎大覺禪師敕》是唐代李豫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迎大覺禪師敕朕聞江左有蘊道禪人,德性冰霜,淨行林野。朕虛心瞻企,渴仰懸懸,有感必通,國亦大慶。願和尚遠降中天,盡朕皈向,不違願力,應物現形。今遣內侍黃鳳宣旨,特到詔迎,速...
黃櫱禪師為宣城敬亭山廣教寺之肇基者,史書記載,廣教寺之肇基者,為晚唐之斷際禪師希運,禪師系曹溪六祖之謫孫,初居高安黃櫱山,故又稱黃櫱禪師。唐大中二年(848),裴休知宣州,迎斷際禪師來宣,駐錫城內開元寺,第二年創建廣教寺。生平概況 《佛祖歷代通載》:黃檗希運禪師,姿貌豐碩,遊方晚趍江西參馬祖...
迦陵舍利塔又稱迦陵和尚塔、大覺寺塔,是清代雍正年間寺內住持迦陵禪師的墓塔,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迦陵舍利塔矗立在大悲堂北側全寺的最高點,高12米,是覆缽式塔,與北海永安寺白塔的形制相仿。迦陵舍利塔塔基是兩層須彌座,下面的八角須彌座刻有仰蓮和伏蓮紋樣,在八個面中心和四周都鑲嵌有磚雕,轉角處...
敕諡“真宗大師”。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諸禪師,楷定禪門之宗旨,遂以師為禪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龍寺。其法流稱荷澤宗,門下英才甚多,有無名、法如等。〔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下、宋高僧傳卷八、景德傳燈錄卷五〕關於神會的一生行履,以贊寧《高僧傳》較為全面。基本上透露出了神會參學...
時因樞密鄧子常之奏請,敕賜紫服及‘佛果禪師’之號。政和末年,奉詔移住金陵蔣山,大振宗風。後居於金山,高宗幸揚州時,詔其入對,賜號‘圜悟’,世稱圜悟克勤。後歸成都昭覺寺。紹興五年示寂,世壽七十三,諡號‘真覺禪師’。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紹隆等禪門龍象。曾於夾山之碧岩,集雪竇重顯之頌古百...
大中三年終於黃檗敕謚斷際禪師。悟道因緣 黃檗在洪州高安縣鷥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名為黃檗山,往來學眾雲集,會昌二年(842年)裴休在鐘陵(今江西),迎請黃檗禪師上山,安置在龍興寺,旦夕問道,並隨錄日常對話成集,為《鐘陵綠》。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鎮宛陵(今安徽宣城縣),又請黃檗至開元寺,隨時間道,...
元和十年乙未冬示滅,敕謚大宣教禪師。懷海,俗姓王,長樂人,洪州百丈山僧。早年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巾侍馬祖。後懷海採錄大小乘戒律,別創禪律,號稱”百丈清規”。元和九年正月歸寂,穆宗長慶元年敕謚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西堂智藏,八十示滅,謚大覺禪師。⑤石礬開弓曰:”看箭!”謂學禪須直指...
於內援建立法雲道場,安置潭州覺禪師以下"。照禪師即是智者同學,於南嶽門下禪法第一,江陵論法師即是渚宮法論,曾為智者作傳記,慧莊不知何人,想來亦是曾居慧日道場的智者弟子。據《百錄》,灌頂齋智者法華義疏到京後,先付有司繕寫,後經灌頂校勘,勘後入宮受持供養。其後右庶子張衡宣令灌頂入辭,面奉...
又以師久住雪竇山,後世多以“雪竇禪師”稱之。於皇祐四年入寂,世壽七十三。諡號“明覺大師”。遺有明覺禪師語錄六卷、碧岩集百則頌,及詩集瀑泉集行世。簡介 重顯自幼讀書善於抓住要點,下筆敏捷。在成都普安院從僧仁銑剃髮出家受戒,到大慈寺聽元瑩講唐代宗密的《圓覺經略疏注》,對其中“心本是佛,...
正澄死後敕謚“大鑒禪師”,其法系稱“大鑒派”。(三)道元、清拙正澄和茶道禮法 早在中唐,百丈懷海禪師便制定了《百丈清規》,對禪寺的布局、僧堂的造法,日常生活、各種禮法等作了規定。原本已失,唯見殘篇。後來又有北宋宗頤的《禪苑清規》、南宋惟勉的《叢林校定清規總要》、元澤山一鹹的《禪林...
智藏禪師主持寶華寺後,宗風發揚光大,名滿禪林,以至代宗皇帝李豫還敕賜寶華禪寺,寶華寺煊赫異常,成為江南著名的佛寺。宋代,寶華寺開始衰落。只有覺顯禪師一度中興。覺顯撣師天資極好,賦性高逸,機知善辯。他師承保?寧勇禪師,為臨濟第八世孫。覺顯撣師圓寂後,寶華寺在禪林中名聲漸衰,到了明代末年時已是...
他在圓寂之際說:“前後之際,前際無去,今際無往,後際無來”,再次點醒世人,於一念斷處反照自心,見性成佛。唐宣宗李忱敕謚“斷際禪師”。門庭施設 義玄按照自己的禪法思想接引、教誨弟子和來自各地的參禪者,有一套獨特的方式方法,禪宗史書稱之為“臨濟施設”、“臨濟門庭”。 自從臨濟法系的宋代風穴延沼...
宋代道隆禪師,13歲出家於大慈寺,學成之後,於淳祐六年(1246年)率徒東渡日本,首傳禪法,後嵯峨天皇特召謁見,並敕遷建仁寺。道隆在日本32年,弟子眾多,其名望可與唐代鑒真和尚相比。道隆示寂後敕贈“大覺禪師”,為日本有禪師諡號之始。相關記載 唐宋大慈寺附近商業繁榮。郭印《超悟院記》記載說:“成都...
李峴樂於結交地位低下的賢士,少年時就十分有政治才幹。李峴二十歲的時候,曾經跟大智禪師學習佛法,志向遠大、刻苦修行,禪師告訴他:“你應該為國家盡力,緣分不在此處。李峴父親信安王李禕軍功卓著,因此依靠祖上的功勳,李峴從左驍衛兵曹做起,後改任太子通事舍人、鴻臚丞、河南府士曹,直至多次擔任高陵令,以處理...
據《平山縣誌》記載:五代時有大覺禪師在此大開爐冶,僧眾從游者千人,山氣雲光,白曉達暮。宋元豐三年,大覺禪師創建天寧萬壽禪寺,鼎盛時期占地八十畝,中軸建築自西向東依次是山門、天王毆、羅漢殿、大佛殿、菩薩殿、八角琉璃井。另有戲樓、伽蘭殿、山神廟、龍王廟、經堂禪房、僧舍及二十七莊磚塔,僧眾...
必要的是覺,不是戒。一休宗純禪師是一位真實正覺的大修行人。個人作品 著作 (引自日本國京都市中京區西ノ京壷ノ內町8-1花園大學內(財)禪文化研究所藏書)一休はなし(繪入) Z5-13~14 一休はなし 續(繪入) 也來編 Z5-605~608 一休可笑記 如儡子著 Z5-630~635 一休骸骨 一休宗純著 Z5...
康熙九年(1670),皇帝敕賜寺名“護國臨濟寺”。乾隆五年(1740),朝廷恩賜御校藏經十二部。煥然一新的臨濟寺,廊廡兩楹,金碧輝煌。一位在大名府經商的山西富豪,雖在商海,宿根清淨,時常到寺里聽經學法。一日,他豁然有省,遂拋家舍業,落髮為僧,法名大通潤。大通潤禪師拿出全部資產,購置田地數頃,作為臨...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初春,王鐸在京城,充“皇陵陪祀”職。四月,升翰林院侍講職。夏,返里,修整“再芝園”藝以新竹,重名之“擬山園”。為“文岳老父母”書《再芝園詩軸》,作《與大覺禪師草書啟》。明崇禎二年(1629年)重陽節,同鄉里友人登覽邙山,並游鄏山之陰龍洞。有詩作《南山登高同友苗家...
楊積慶遇難後,年僅4歲的楊丹珠繼任寺主,民國政府授“輔教普覺禪師丹珠呼圖克圖”銜號。此後,又續建了天文歷算學院、法舞學院及佛塔、佛殿等建築,直至共和國建立。“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拆毀,僧眾被遣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禪定寺也被批准開放。自1981年起,陸續修建了大經...
師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搜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之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開寶八年示寂,世壽七十二。賜號‘智覺禪師’。省常大師 省常,(...
唐乾寧二年(895)敕賜塔額。宋元六年(1091)哲宗加封智廣祥師“慈應”。宋崇寧中(1102—1106)徽宗再賜僧智廣塔額,敕書“無塵”二字。宋時,端明殿學士蔡襄曾到這裡賞景,並手書懿宗賜匾“太平院”三字。宋代,仙遊佛教興盛,有“江南佛國”之稱,這跟智廣禪師的功績分不開。智廣祖師且致力於招收徒弟...
宋政和元年,上官敦復督兵捕寇,禱之而應;遂因去漕史柳某上其事於朝,敕賜塔額曰“慧慈”。寶林寺。在寶林山。唐大中六年建。宣宗時,獨覺禪師居其中。後祈雨屢應。宋鹹淳六年旱,知縣宋日隆躬詣石室,迎像至邑,大雨隨至。寺內有虎跑泉,因高僧法詮欲建庵,而苦乏水,虎跑而出之。故名。連江縣城南門...
覺山寺是太行山一帶最早的佛教重地之一。據《平山縣誌》記載:五代時有大覺禪師在此大開爐冶,僧眾從游者千人,山氣雲光,白曉達暮。宋元豐三年,大覺禪師創建天寧萬壽禪寺,鼎盛時期占地八十畝,中軸建築自西向東依次是山門、天王毆、羅漢殿、大佛殿、菩薩殿、八角琉璃井。另有戲樓、伽蘭殿、山神廟、龍王廟...
在道場裡每日的早晚課誦中,都會誦“伽藍贊”: 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護教的殊勝功德。但是,在我國的佛教寺中伽藍殿有時也供關公。我們見到的伽籃菩薩像穿圓領寬大之深綠袍,胸前加掛一盔甲,展現出華麗富麗之氣。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飛龍...
宋至道二年(996)九月,敕改顯聖寺。院後有王子敬筆倉,實一眢井。元時,寺毀。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大學士張浚元等延請圓澄(湛然)禪師重建寺於玉笥山前,開法雲門顯聖寺,法席大盛。全寺傍山而築,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殿堂宇舍200餘間。民國19年(1930),有僧200餘人。32年,部分寺舍為...
聞大靜山明禪師具圓滿覺,遂往事之。道成業就,拜辭而還。師曰:‘爾營以種種方便,澹足一切。’祖師還庵,用其師之言,乃勸造橋樑數十,以度往來。後移庵住麻章,為眾請雨,如期皆應。元豐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劉氏相與謀曰:‘麻章上人,道行精嚴,能感動天地。’比請而至,雨即露足,眾情胥悅,鹹...
乾寧中謚正覺禪師。唐乾寧二年(895年)敕賜塔額,宋崇寧中(1102年-1106年)徽宗再賜僧智廣塔額,敕書“無塵”二字。此塔北宋重建,建築風格均為唐代遺規。現是省級文保單位。宋代,仙遊佛教興盛,有“江南佛國”之稱,這跟智廣禪師的功績分不開。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哲宗加封智廣禪師“慈應”。南宋...
於時代宗皇帝聞之,有敕迎入,命之曰:“朕有疑滯,請為決之!”大師則依法呼召[26],解紛如流。皇帝嘆之曰:“龍子雖小(原文作少,誤)能解下雨,斯言不虛,左右書紳[27],入瓶小師[28],於今見矣。”從爾已還,驥騄迎送[29],四事無缺[30]。年滿進具[31],孜孜照雪[32],三藏教海,波濤唇吻...
後有普澤法鏡禪師住持洪江嵩雲山大興禪寺,於民國三十六年開期傳戒。隱居湘西洪江的原同盟會元老劉揆一為之題詞。民洪江嵩雲山大興禪寺普澤法鏡禪師(1891—1968),雲南麗江人氏。清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四月初七日生。童真入道。25歲受具後,廣參諸名宿。1930年駐錫雞足山悉曇寺,剃度湖南懷化的覺空光鈺、邵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