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迂腐)遠(空談,大道理)而闊於事情(對處理具體的事情沒有什麼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迂遠而闊於事情
- 主要人員:孟子
迂(迂腐)遠(空談,大道理)而闊於事情(對處理具體的事情沒有什麼價值)。
迂(迂腐)遠(空談,大道理)而闊於事情(對處理具體的事情沒有什麼價值)。這是孟子當時的諸侯對其學說的評價,也是後世某些人對於儒家思想的看法。即主張脫離社會現實。漢劉向、劉歆父子撰《諸子略》,認為儒家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
迂遠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yū yuǎn,意思是猶迂闊。不切合實際。解釋 1、猶迂闊。不切合實際。(2).迂迴遙遠。出處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孟軻 ﹞適 梁 , 梁惠王 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唐 皎然 《詩式·詩有四離》:“雖尚高逸而離迂遠,雖欲飛動而離輕浮。”宋 劉攽 《...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𠀤音於。《玉篇》:遠也。《史記·孟軻傳》:迂遠而闊於事情。《後漢·王暢傳》:其言若迂,其效甚近。又曲也。《書·盤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註:恐浮言之人迂汝心,使邪僻也。《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註:迂,曲不行,則...
孟子在戰國時代為宣揚儒家學說而被人認為“迂遠而闊於事情”,正與王安石在當時為宣傳改革主張而被守舊派譏為“迂闊”一樣。詩人不怕“舉世”對他的非議,而要引“斯人”孟子作為他的同調,來安慰他在政治上的“寂寥”,反映了王安石變法的堅強意志和決心。能從異代求知己,“故有斯人慰寂寥”,是一件快事,...
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這是儒家的傳統觀點!迂(迂腐)遠(空談,大道理)而闊於事情(對處理具體的事情沒有什麼價值)。這是孟子當時的諸侯對其學說的評價,也是後世某些人對於儒家思想的看法。文章鑑賞 司馬遷評說孟子的文章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司馬遷評價孟子說:“當是之時,秦用商君...
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簡要 《史記》說孟子有著述七篇傳數世,《漢書·藝文志》說有十一篇。東漢末趙岐說孟子有《性善辯》、《文說》、《孝經》、《為政》四篇外書,...
而在當時人們的眼裡,孟子則是“迂遠而闊於事情”,他是迂闊、不切實際的。所以理想與現實是有反差的,當你堅守理想的時候,你很難被人們理解。固然,我們可以說孟子對人性的複雜性缺乏反省,對歷史的看法也未免過於樂觀,但孟子至少有一點是對的,真正的理想是需要堅守的。在堅守一百多年後,孟子的思想已在士人中...
《史記》說孟子時,秦、齊諸國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國強兵和攻伐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認為“迂遠而闊於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與其門徒萬章等人著書立說。但據《孟子》所記,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禮遇,並向孟子請教治國之道。孟子在齊,宣王任之為上卿,“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
但在崇尚功利征伐的戰國亂世中,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不被諸侯採納。見大道不行於世,孟子退而講學,和學生們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作為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論政見的語錄體散文,與《論語》、《大學》、《中庸》並稱為“四書”,是儒家重要的典籍之一,是古代...
此外,孟子表字失傳,也是因為孟子企圖恢復夏商周三代土地公有的井田制,使貴族各按自己的政治身份裂土分封,農民均耕者有其田,其政治主張“迂遠而闊於事情”,與大貴族的根本利益相衝突,儒學在戰國時代非常卑微,戰國其他文獻均不記錄孟子。師承 孟子受業於何人,自漢代以來頗有爭議,一是認為師從子思,一是師從子...
孔子與孟子的思想由於時代的局限與思維路向的原因,趨向於以周朝禮樂制度為社會理想,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為改造社會的手段,而缺乏對社會現實及人性現實的冷峻的思考,被譏為“迂遠而闊於事情”,不為現實政治所接納。但根源於儒家思想深層的救世濟民的理念,必然要求後來的儒者強化儒學的現實性與在政治實踐中的可...
儒家的德政說在先秦時期被一些諸侯國君視為“迂遠而闊於事情”,不被採用。秦國推行商鞅、韓非的法家政策,富國強兵,最後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王朝,但是很快陷入滅亡。關於秦王朝的滅亡,歷代的儒家都在進行認真的研究,總結其經驗教訓。這種研究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例比較分析了兩種治國方針的利弊得失,探討了禮義與法令...
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鞅,楚、魏用吳起,齊用孫子、田忌,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此述《孟子》一書之由來也。孔子之道,集大成...
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
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和儒學,提倡仁政思想,並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力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因而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他只好退居講學。老子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音於。《玉篇》遠也。《史記·孟軻傳》迂遠而闊於事情。《後漢·王暢傳》其言若迂,其效甚近。又曲也。《書·盤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注》恐浮言之人迂汝心,使邪僻也。《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注》迂,曲不行,則通之使行。流...
所以,長期以來,世人曾以為,孟子祖述堯舜,“迂遠而闊於事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處世呆滯古板,難合時宜,似乎無“謀略”可言。其實不然。倘細品《孟子》全篇,不難發現,字裡行間,仍處處閃爍著孟子哲人思維的智慧之光。從根本上說,孟子的謀略智慧,恰恰正潛存於他關於治政之策、保民之術、修養...
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
《名人名傳(第2輯):孟子傳論》內容簡介:孟子長大成人之時,“朱楊、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不悅,立於儒家立場而斥之。週遊齊、晉、薛、魯、滕、梁諸囤推銷“仁者無敵”之理念,無人採納,被譏為“迂遠而闊於事情”。退而講學、著述,為後世升格為“亞聖”奠定了基石出。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
作為一個開明的君主,滕文公對孟子是尊敬的,而作為為君信任的臣子,孟子卻有些“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滕文公問孟子“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時,孟子只是說了些君民上下同心、與國家共存亡之類務虛不務實的話,讓滕文公頗感不滿。孟子最後在滕國的處境頗有些尷尬,為施行仁政而付出的努力...
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與萬章等幾個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圖書目錄 前言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丑上 公孫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
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朱熹】朱熹[1130年(庚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中國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亦稱朱文公。漢族,祖籍...
3、周建波:《孟子“迂遠而闊於事情”的經濟學分析》,《北京大學學報》,2011.4 4、周建波、孫淮寧:建國後薛暮橋的物價思想探析,《經濟學家》,2011.1 5、周建波、劉源:我國養殖業產品特性的經濟學分析,《保險研究》,2011.2 6、周建波、劉源: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發展模式初探,《財政研究》,2011.4 7、...
71.《儒家迂遠而闊於事情辨》,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72.《楚辭文本研究對楚辭研究的重要性》,滄州師範專科學院學報2005年1期。73.《從史記研究到史記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編《化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