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麥2號

農麥2號

品種來源:是由內蒙古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出的新品種,原代號15-1106,它是以“內麥19號”小麥為母本,“農麥201”小麥為父本進行雜交,並採用穿梭育種,南繁北育,經過連續多年多代的定向選擇培育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麥2號
  • 母本:內麥19號
  • 父本:農麥201
  • 審定編號:蒙審麥2005007號
  • 品種類型:小麥
  • 選育單位內蒙古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性狀描述,品質化驗結論,抗性鑑定結論,試驗情況,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區域,

性狀描述

幼苗:幼苗直立,株型緊湊,葉色深綠。
株高:株高90.0cm。
穗: 紡錘形,穗長8.8cm,大小均勻,長芒,穎殼白色,黑胚率低,成穗率較高,穗粒數34.1。
籽粒:白色、硬質,卵圓形,腹溝較淺,飽滿,千粒重45g,容重780克/升左右。

品質化驗結論

2003年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828g/L,籽粒蛋白質(乾基)含量為14.60%,降落值333S,濕麵筋(14%濕基)含量30.8%,沉降值47.2ml,吸水率62.2%,形成時間7.7min,穩定時間9.6min,軟化度69FU,評價值69,最大阻力472EU,延伸性18.6cm,面積113.6cm2。

抗性鑑定結論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於2003~2004年度對在田間分別採用條鏽菌、葉鏽菌、白粉菌混合優勢小種及赤霉病菌和黃矮病主流株系進行了人工接種鑑定。結果表明,該品種高抗白粉病、中感條鏽病和黃矮病,高感葉鏽病和赤霉病。

試驗情況

2002年參加了自治區水地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09.35kg,比對照永良4號增產4.54%。
2003年參加了自治區水地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8.25kg,比對照臨春1號和永良4號分別增產7.85%和7.51% 。
2004年參加了自治區水地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7.99kg,比對照永良4號增產4.48% 。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肥力中、上等且有灌溉條件的田地。適宜播量為每畝20~25kg,套種田按實際面積和共生作物的不同,適當增加畝播量。生育期灌水3~4次,及時澆好三葉期的第一水,同時每畝追施尿素15~20kg;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和防除雜草。適時早收。

適宜區域

在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