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牧草種質資源與育種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牧草種質資源與育種重點實驗室為草牧業創新學科群的專業性重點實驗室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農村部牧草種質資源與育種重點實驗室
  • 主管部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研究方向,科研條件,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1. 牧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評價
  重點開展以豆科和禾本科為主的牧草種質資源的收集引進並進行系統的植物學評價鑑定,開展牧草資源的更新繁殖和入庫保存工作,對已有資源進行維護與更新。開展野生牧草種質資源保存技術研究。建立規模化和規範化種質資源繁殖基地,建立健全牧草種質資源收集、繁殖更新體系。開展重要牧草特異種質和核心種質的表型和基因型特點研究;重點開展重要性狀多年多點表型精準鑑定以及基因型鑑定,篩選具有育種利用價值的優異資源,為牧草遺傳育種提供原始材料;套用遺傳學、組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發掘牧草重要性狀相關的基因資源及調控元件,利用牧草分子遺傳轉化技術平台,創製新種質材料。
  2. 飼草遺傳育種研究
  針對我國草食畜牧業發展和對苜蓿等優質飼草生產的實際需要,主要進行苜蓿等飼草的遺傳評價、品種改良、種子生產等方面的試驗研究。主要採用常規育種技術(系統選擇、輪迴選擇、雜交育種等)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結合的方法,重點開展苜蓿耐鹽、高產、優質、抗病蟲等新品種(系)選育,培育一批適應不同地區氣候土壤種植、綜合性狀表現突出、有較大影響的苜蓿新品種。
  3. 飼草分子育種技術研究
  開展飼草抗逆、產量及品質性狀的遺傳基礎研究,套用遺傳學、功能基因組與蛋白組學等分子生物技術和方法,發掘苜蓿等主要飼草重要性狀相關的基因資源及調節因子,闡釋其產量、抗逆、品質等性狀的遺傳機制。在此基礎上,重點開展苜蓿等飼草重要性狀的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基於測序技術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方法,發掘與產量、品質、抗性等複雜性狀關聯的、具有重要實用價值的候選基因標記/QTL,研究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和多基因聚合技術,完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提升我國牧草育種的科研創新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科研條件

農業農村部牧草種質資源與育種重點實驗室建築面積約1100平方米,配備有螢光定量PCR、螢光顯微鏡、高解析度溶解曲線分析系統、近紅外快速品質分析儀等先進的儀器設備50多台/套,總價值達2200多萬元。在河北廊坊、北京昌平有試驗基地2個,試驗地115畝,其中廊坊試驗基地的溫室等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並安裝有先進的物聯網系統。

人才培養

在職人員18人,其中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4人、助理研究員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6人。中青年結構合理,其中45歲以上的7人,35-45歲的7人,35歲以下的4人,還有博士、碩士研究生30多名。楊青川研究員為實驗室主任。成立了由11名知名草業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南志標院士為主任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