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一個理論框架及實證檢驗》是吳玉鋒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8月。
該書從農村社會資本理論視角出發,試圖回答農民參保決策的影響因素,在建構農村社會資本與農民參保決策理論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並提出了培育農村社會資本的政策建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一個理論框架及實證檢驗
- 作者:吳玉鋒
- 首版時間:2015年8月
- 字數:309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為五部分,八章。第一部分為導論,即第一章。該部分首先介紹該書提出的理論背景和現實緣由,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其次在梳理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的不足之處,並提出該書的視角;再次對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並分析如何實現具體的研究目標,依據研究思路給出該書的章節框架;最後介紹該書所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理論研究,即第二章。該部分的主旨是建構農村社會資本與農民參保決策理論模型,分析農村社會資本對參保決策的影響機制。第二章首先對農村社會資本概念、屬性、分析層次等基本理論進行歸納和分析,提出農村社會資本分析框架。其次根據參保決策的“過程”本質,在理論分析參保決策基礎上,提出參保決策的分析框架。最後建構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的理論模型,在此基礎上形成該書的研究假設。再從過程激勵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羊群行為理論分析農村社會資本對農民參保決策效應的理論基石。
第三部分是實證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是農村社會資本實證研究。該章分別從農民個體微觀和村域社區巨觀兩個層面實證檢驗農村社會資本理論。對農民個體和村域社區社會資本的測量指標進行因子分析,通過描述統計對農村社會資本各維度的狀況進行分析,通過相關分析對各維度之間的關係進行檢驗。第四章是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實證分析:微觀層面。該章從農民個體層面實證檢驗農村社會資本對於農民信息搜尋、參與指數和參保行為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第五章是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實證分析:巨觀層面。該章從村域社區層面實證檢驗農村社會資本對信息搜尋、參與指數和參保率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
第四部分是對策研究,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分析了農村社會資本對農民參保決策的效應。先分別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合作醫療和商業養老保險等三農保險項目為例,分析農村社會資本對農民參保決策的促進效應。第七章是農村社會資本的培育。該章的主旨是分析如何培育農村社會資本。為實現培育農村社會資本的目標,分別從大力發展民間組織、建構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增強互惠規範和保護農村傳統四個方面提出提升農村社會資本含量的建議。
第五部分是結論與討論,即第八章。該章歸納出具體的研究結論,並指出該書的創新和不足之處。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 第六章 農村社會資本對參保決策的效應分析 |
第二章 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理論基礎 | 第七章 農村社會資本的培育 |
第三章 農村社會資本實證研究 |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
第四章 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實證分析:微觀層面 | 參考文獻 |
第五章 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實證分析:巨觀層面 | 附錄/後記 |
創作背景
三農保險是中國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21世紀以來,中國三農保險市場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總體而言,中國農村保險事業還比較落後。中國三農保險市場發展滯後的本質是農村保險潛在需求巨大與實際參保率低的矛盾。三農保險參保率低,阻礙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腳步,也不利於農村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形成,更不利於城鄉統籌發展。在此背景下,分析農民參保決策的影響因素顯得非常迫切。《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一個理論框架及實證檢驗》就深入分析了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相關理論問題。
作品思想
該書分別建構了農村社會資本和參保決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農村社會資本與農民參保決策理論模型,在實證分析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檢驗了農村社會資本對農民參保決策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基於農村社會資本對農民參保決策的作用,提出了培育農村社會資本的建議。該書建議農村社會資本可以從民間組織、信任、互惠和農村傳統四方面培育。
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村民間組織。作為農民參與網路,民間組織增加了博弈的重複性和各種博弈之間的聯繫性,促進了農民個人品行信息的流動,促進了合作機制的形成,對培育農村社會資本有重要作用。中國民間組織缺乏成熟的制度規範,資金不足,獨立性不夠。立法機關要儘快填補民間組織法律的盲區,制定民間組織的相關法規。民間組織要打破只能依靠社會捐款發展的觀念,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政府要放開對民間組織的過多干預,給民間組織以獨立發展的空間。
其次,要建構農村社會信用體系。中國農村社會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基於血緣和地緣關係的特殊信任水平較高,但普遍信任水平較低。政府應該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為:加快農村社會信用體系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通過教育和輿論宣傳弘揚信任品質;加大獎勵守信者,懲罰失信者的力度,並能通過制度安排為農民提供社會安全網;保護農民的私有產權,讓農民形成立足長遠的穩定的投資心理和預期;建立農村快捷的信息溝通渠道,解決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農民失信問題。
再次,要增強互惠規範。互惠是一種具有高度生產性的社會資本,遵循互惠規範的共同體可以更有效地約束投機,實現合作。農民可以在“借錢”“借物”和“幫工”三個方面對人情往來進行投資,以增強互惠規範。人情往來是一個長期的持續過程,要遵循“禮尚往來”,避免人情往來間的即時性,還要適當的“水漲船高”。
最後,要保護農村傳統。在鄉土社會中,公共秩序的維護依靠對傳統規則的服膺。正式制度的運行應該考慮如何結合和運用農村傳統,給農民對正式規則選擇和改進的權利和空間,以建立起農民內心認同的鄉村秩序。政府應通過制定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來保護農村傳統文化,利用媒體加大對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農村社會資本與參保決策:一個理論框架及實證檢驗》 | 2015年8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6493-8 |
作者簡介
吳玉鋒,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2019年西北大學青年學術英才,社會保障專業、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社會保障、社會學和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