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十四節氣(梅源芒種開犁節),是浙江省雲和縣梅源山區在每年芒種時令啟動夏種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梅源芒種開犁節又稱牛大王節,該節有一套完整、固定的活動程式,包括鳴臘葦、吼開山號子、芒種犒牛、祭神田分紅肉、鳴禮炮、開犁、山歌對唱等,涵蓋祭神、祈福、感恩和吉慶等漢族民俗文化,集中展示了漢族傳統農耕技藝、民間藝術和民風習俗,體現了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漢族傳統文化核心思想。
2021年,農曆二十四節氣(梅源芒種開犁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Ⅹ-6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曆二十四節氣(梅源芒種開犁節)
- 批准時間:2021年
- 申報地區: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遺產編號:Ⅹ-68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梅源芒種開犁節,習俗由來已久,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雲和梅源一帶高山地區氣溫偏低,因此開犁儀式選擇在每年的芒種時節舉行,預示著農忙季節已經開始,並藉以祈福。
在唐初的時候,有部分畲民舉家遷入雲和境內(今雲和梯田所在區域),使這一帶形成了畲漢雜居的現狀,成就了當地獨特的畲族文化、農耕文化、女神文化等。梯田一帶的居民保持著原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很多古老的習俗和祭祀活動保留至今,其中就是每年舉行的“開犁節”。
文化特徵
梅源芒種開犁節,活動以祭神田、犒牛、開犁儀式為中心,將二十四節氣文化與地方信俗融合,由當地民眾集體實踐傳承,體現出對土地、耕牛、環境、物候的尊重。具體包括了設紐迎神、巡遊祈福、芒種開犁、酬神戲、仙娘飯等豐富內容。
設紐迎神,即梅源地區各村設12個“紐”作為主事村,籌劃迎神事務,芒種前擇吉日,迎神隊迎來各賜福之神至梅竹村禹王廟;巡遊祈福,即遊行隊伍自吳山村開始在18個村間巡遊祈福;芒種開犁,即芒種當天,十八村村民、遊行隊伍皆至下垟村梯田,設好香案祭品,主祭人、道士和十八村族人配合完成鳴喇葦、吼開山號子、祭神田、犒牛、開犁、分紅肉等儀式,山民唱起當地沙鋪山歌、畲族山歌;演酬神戲,即遊行隊伍至下垟村,戲台上演出當地花鼓戲等節目,百姓觀戲娛樂;吃仙娘飯,即晚上下垟村族人吃仙娘飯,共敘鄉誼,開犁節活動結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梅源芒種開犁節,該民俗活動為研究農耕時代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審美取向及農耕文明的起源、發展都提供重要依據,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民俗學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梅源芒種開犁節,不再限於傳統的儀式活動,更是搭上新潮的抖音話題、淘寶直播帶貨等一系列線上活動,將雲和梯田當地風情習俗融入到形象展示、產品展銷中。
保護措施
2021年9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雲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農曆二十四節氣(梅源芒種開犁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農曆二十四節氣(梅源芒種開犁節)項目保護單位雲和縣文化館(雲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梅源芒種開犁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四屆。
文化軼事
傳說
在雲和梅源一帶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為天庭司草官,每年向人間播撒一次草籽。有一年春旱,草種枯死,牲畜待斃。牛官忽生惻隱之心,黑夜偷播草種,不料田園青草瘋長,拯救了牲畜,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牛官被貶人間,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