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農曆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Ⅹ-6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曆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非遺編號:Ⅹ-68
- 申報地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農曆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立夏是標誌夏季開始的日子,又稱“立夏節”,為民間傳統節日。江浙一帶至今有“立夏日,吃補食”的風俗,如吃健腳筍、立夏蛋、吃立夏飯等。
主要活動
立夏這天,半山一帶不少人家會忙著做起烏糯米飯,“烏飯”實際上就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用一種名叫“烏飯葉”的野生灌木葉子浸出的汁液煮米飯做成的,立夏日吃烏糯米飯,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蟲叮咬。
除此之外,還有吃豌豆,食之可健身固齒;稱人,舊時,每到立夏之日,家家戶戶要用大秤桿“稱人”,稱的時候有講究,秤錘只能從里往外拿(表示增加),不可以外往裡移(表示減少)。據說這種習俗起源於三國時代,司馬昭發兵消滅蜀漢後,恐原屬漢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虜的後主阿斗,封他為安樂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馬昭當著一批跟到洛陽的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體重,並表示以後每年立夏再稱一次,保證阿斗年年體重不減,以示未受虧待。後民間仿效,由此形成風俗。
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農曆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項目保護單位杭州市拱墅區皋亭文化研究會評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