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空間行為變遷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研究》基於農戶空間行為的微觀分析,試圖從農戶空間行為的視角構建一種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資料、統計數據以及調研數據,著重探討了農戶空間行為的演變過程和環境效應,為最佳化鄉村人居環境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農戶空間行為變遷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研究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33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李伯華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4055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農戶空間行為變遷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研究》可供地理、社會、經濟和城鄉規劃領域的科研人員,以及從事三農建設的實際工作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李伯華(1979— ),湖北省紅安縣人,2009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人文地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衡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管理系副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居環境學、區域發展與城鄉規劃。在《地理科學》《地理科學進展》《人文地理》《中國農村觀察》《農業經濟問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課題及省級自然(社科)基金課題等7個項目。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現實背景:城市化進程中的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明顯
1.1.2理論背景:人居環境學科需要多學科合作和新的研究視角
1.1.3政策背景: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鄉村重構
1.2研究對象及案例區域的選取
1.2.1研究對象
1.2.2案例區域的選取
1.3研究動態
1.3.1 國內鄉村人居環境研究進展
1.3.2國外鄉村人居環境研究進展
1.4研究內容
1.4.1相關概念辨析與界定
1.4.2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1.4.3研究思路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農戶空間行為分析的理論框架
2.1過渡農戶:當代農戶性質的解讀
2.2有限理性:農戶空間行為的理論預設
2.3農戶空間行為的理論基礎
2.3.1行為地理學的空間行為研究
2.3.2空間行為與社會空間結構
2.3.3行為環境相互作用理論
2.4農戶空間行為引導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
2.4.1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的目標取向
2.4.2農戶空間行為的引導和調控
2.5本章小結
第三章農戶空間行為變遷的整體透視
3.1農戶空間行為變遷的影響因素
3.1.1鄉村制度變遷與農戶空間行為變遷
3.1.2鄉村經濟發展與農戶空間行為變遷
3.1.3城市文化擴散與農戶空間行為變遷
3.2農戶空間行為變遷的過程分析
3.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
3.2.2農戶消費空間行為
3.2.3農戶就業空間行為
3.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行為
3.3農戶空間行為變遷與鄉村人居環境演化
3.4本章小結
第四章計畫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與鄉村人居環境(1978"—'1984年)
4.1計畫經濟體制下的鄉村發展
4.1.1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革
4.1.2統購統銷政策的演變過程和影響
4.1.3家庭承包制實施的過程和影響
4.1.4鄉村經濟:沒有發展的增長
4.2計畫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特徵
4.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特徵
4.2.2農戶消費空間行為特徵
4.2.3農戶生產空間行為特徵
4.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行為特徵
4.3鄉村人居環境的演化特徵
4,3.1鄉村聚落形態的被動演化
4.3.2鄉村生態環境的異化趨勢
4.3.3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
4.4本章小結
第五章雙軌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和鄉村人居環境(1985"'1991年)“86
5.1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新變革
5.1.1 鄉村基層組織的結構和功能調整
5.1.2契約定購制度與鄉村農產品市場化
5.1.3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5.2有限市場調節下的農戶空間行為特徵
5.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特徵
5.2.2農戶消費空間行為特徵
5.2.3農戶生產活動的空間變動
5.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的延伸與重構
5.3鄉村人居環境的演進序幕
5.3.1鄉村聚落的空間拓展
5.3.2鄉村人居環境惡化速度加快
5.3.3鄉村人際關係網路的重新調整
5.4本章小結
第六章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與鄉村人居環境(1992—2008年)
6.1國家農村發展戰略的轉變
6.1.1 國家經濟體制的再次調整
6.1.2農村稅費制度的變革
6.1.3城鄉社會經濟關係的改善
6.2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農戶行為變遷及空間特徵
6.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2.2農戶消費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2.3農戶生產空間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3劇變中的鄉村人居環境
6.3.1 鄉村聚落的擴張和形態的變遷
6.3.3鄉村社會文化的更新
6.4本章小結
第七章農戶空間行為調控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
7.1農戶空間行為調控的內在機制
7.2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的路徑選擇
7.2.1規範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維護村落空間有序發展
7.2:2引導農戶生產生活行為,防治鄉村人居環境惡化
7.2.3積極培育當代新型農民,提高農戶的人居環境意識
7.2.4基於政府保障的鄉村人居環境的公共政策
7.3本章小結
第八章結論與研究展望
8.1主要創新點和研究結論
8.2後續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現實背景:城市化進程中的城鄉人居環境差異明顯
1.1.2理論背景:人居環境學科需要多學科合作和新的研究視角
1.1.3政策背景: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鄉村重構
1.2研究對象及案例區域的選取
1.2.1研究對象
1.2.2案例區域的選取
1.3研究動態
1.3.1 國內鄉村人居環境研究進展
1.3.2國外鄉村人居環境研究進展
1.4研究內容
1.4.1相關概念辨析與界定
1.4.2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1.4.3研究思路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農戶空間行為分析的理論框架
2.1過渡農戶:當代農戶性質的解讀
2.2有限理性:農戶空間行為的理論預設
2.3農戶空間行為的理論基礎
2.3.1行為地理學的空間行為研究
2.3.2空間行為與社會空間結構
2.3.3行為環境相互作用理論
2.4農戶空間行為引導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
2.4.1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的目標取向
2.4.2農戶空間行為的引導和調控
2.5本章小結
第三章農戶空間行為變遷的整體透視
3.1農戶空間行為變遷的影響因素
3.1.1鄉村制度變遷與農戶空間行為變遷
3.1.2鄉村經濟發展與農戶空間行為變遷
3.1.3城市文化擴散與農戶空間行為變遷
3.2農戶空間行為變遷的過程分析
3.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
3.2.2農戶消費空間行為
3.2.3農戶就業空間行為
3.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行為
3.3農戶空間行為變遷與鄉村人居環境演化
3.4本章小結
第四章計畫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與鄉村人居環境(1978"—'1984年)
4.1計畫經濟體制下的鄉村發展
4.1.1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革
4.1.2統購統銷政策的演變過程和影響
4.1.3家庭承包制實施的過程和影響
4.1.4鄉村經濟:沒有發展的增長
4.2計畫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特徵
4.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特徵
4.2.2農戶消費空間行為特徵
4.2.3農戶生產空間行為特徵
4.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行為特徵
4.3鄉村人居環境的演化特徵
4,3.1鄉村聚落形態的被動演化
4.3.2鄉村生態環境的異化趨勢
4.3.3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
4.4本章小結
第五章雙軌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和鄉村人居環境(1985"'1991年)“86
5.1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新變革
5.1.1 鄉村基層組織的結構和功能調整
5.1.2契約定購制度與鄉村農產品市場化
5.1.3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5.2有限市場調節下的農戶空間行為特徵
5.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特徵
5.2.2農戶消費空間行為特徵
5.2.3農戶生產活動的空間變動
5.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的延伸與重構
5.3鄉村人居環境的演進序幕
5.3.1鄉村聚落的空間拓展
5.3.2鄉村人居環境惡化速度加快
5.3.3鄉村人際關係網路的重新調整
5.4本章小結
第六章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農戶空間行為與鄉村人居環境(1992—2008年)
6.1國家農村發展戰略的轉變
6.1.1 國家經濟體制的再次調整
6.1.2農村稅費制度的變革
6.1.3城鄉社會經濟關係的改善
6.2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農戶行為變遷及空間特徵
6.2.1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2.2農戶消費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2.3農戶生產空間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2.4農戶社會交往空間行為的變遷及空間特徵
6.3劇變中的鄉村人居環境
6.3.1 鄉村聚落的擴張和形態的變遷
6.3.3鄉村社會文化的更新
6.4本章小結
第七章農戶空間行為調控與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
7.1農戶空間行為調控的內在機制
7.2鄉村人居環境最佳化的路徑選擇
7.2.1規範農戶居住空間行為,維護村落空間有序發展
7.2:2引導農戶生產生活行為,防治鄉村人居環境惡化
7.2.3積極培育當代新型農民,提高農戶的人居環境意識
7.2.4基於政府保障的鄉村人居環境的公共政策
7.3本章小結
第八章結論與研究展望
8.1主要創新點和研究結論
8.2後續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