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建二師,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是人民解放軍成建制轉業到黑龍江墾區的第一支部隊。它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九十七師,轄二八九、二九〇、二九一3個團。1952年,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31個師轉為生產建設兵團。3月,步兵九十七師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1954年8月21日,中央農村工作部批准農建二師移墾北大荒。農建二師8300多名官兵出密山、越寶清、戰集賢、奔鐵力、拓綏濱,先後以團為單位在松花江兩岸和呼蘭河上游創建3個農場。1955年10月,經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管理廳批准,並尊重農建二師各團官兵的感情和意願,將二九〇團和二九一團所建農場,分別命名為二九〇農場和二九一農場,將二八九團按建場日命名為“十一農場”(現鐵力農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建二師
- 別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
- 成立時間:1952年2月
歷史沿革,後世紀念,
歷史沿革
農建二師,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7師,所屬二八九、二九〇、二九一三個團。在解放戰爭中,轉戰山東各地,參加過孟良崮、張店、昌濰、濟南等戰役,屢建戰功。濟南解放後,該師奉命衛戍濟南市。1952年2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以及所屬4、5、6三個團。
1954年8月,中央農業部遵照副總理鄧子恢的指示,召開會議,研究開墾東北荒地和農建二師移墾北大荒的問題。1954年8月21日,中央農村工作部批轉了農業部黨組《關於開發東北荒地和農建二師移墾東北問題》的報告。
1954年9月,鬥志高昂的二師先遣團到達密山。四團駐密山火車站,五團駐北大營,六團駐知一鎮。師部在密山縣城。但由於事前對荒原了解不夠,受沼澤、交通、水利、氣象等影響,初戰受挫。後經請示中央同意,農建二師決定撤離密虎地區,繼續北上踏查,選擇新址。
於是,農建二師兵分三路:六團由密山北上,經寶清到達集賢的福山地區;五團繼續北上,由集賢到達富錦縣的綏東鄉;四團由北向西,經湯原到達鐵力縣。各團克服各種困難,開荒、建房、修路,一個個農場開始初具規模。
為了尊重農建二師所屬三個團指戰員的感情和意願,經省國營農場管理局批准,將所建農場用原來部隊番號命名:二九〇農場和二九一農場;二八九團遷鐵力,正是國慶節建場,故名“十一農場”,後與鐵力農場合併,更名為鐵力農場。
後世紀念
在北大荒博物館第二展廳的展櫃裡,保存著一套由二九一農場捐贈的木質公章,大小共31枚。如今,像這樣保存完好的印鑑是及其少見的,因此,這也成為了北大荒博物館非常珍貴的一套展品。這是一套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使用過的全部公章。1954年9月18日,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由山東省廣饒地區開赴黑龍江省密山縣建立大型機械化國營農場。由於部隊帶不走的一些物資財產需要與山東省相關部門辦理最後的移交手續,所以,這些印鑑暫時被保留在了二師師直移交工作負責人尹曙同志的手裡。部隊開拔以後,整個營房就剩下他一個人,從營房駐地,甚至到黃河島——五團開墾的一塊荒地……千頭萬緒,孤單與枯燥的移交工作整整進行了四個半月。當年一式兩份的移交清冊上,老部隊每個單位的財產都是由尹曙同志親自清點、核對、蓋章並移交的。在辦完所有手續,監交、移交和接收三方蓋完公章以後,已經是朔雪紛紛,臨近年關了,農建二師剩下的全部家當,換回了一張由山東省公安廳開具的13億元的轉賬支票。
1955年正月初六,尹曙同志便懷揣著13億的轉賬支票和滿滿一兜子的印章踏上了北上的列車,來到了北大荒,與師直交接好支票事宜以後,他被分配到二九一團,並親手將團內31枚公章完好無缺地交到了原政治處主任(二九一農場第一任場長)林文章同志的手中。同年4月,農建二師全體官兵回響中央、省委的動員指示,集體轉業,這套公章便作為原始檔案材料被封存起來。
北大荒博物館落成以後,這31枚公章,就被陳列在博物館的第二展廳內。這些公章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一營營部印”“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二營營部印”“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三營營部印”“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政治處印”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後方勤務處印”“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司令部軍務股”“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司令部軍訓股”“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政治處保衛股”“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司令部偵察股”“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後方勤務處財務股”和用繁體字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九一團某某連”字樣的公章,另外還有1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農建六團供應站營業用章”......
如今,這31枚公章在北大荒博物館的展櫃裡整齊地排列著,它們用“整建制”的陣容述說著二九一團上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它們用無聲的語言為每一位參觀者講述著一段屬於北大荒的軍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