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月刊

《農工月刊 》1947年4月創刊於南京,停刊於1948年9月,南京中央農工部農工月刊社編輯並出版,月刊。屬於機關刊物。主要撰稿人有吉德梁、吳文暉、藍夢九、韋安仁、吳士雄、伍一民、伊夫斯、劉世超、張德粹、陳劍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工月刊
  • 類別:機關刊物
  • 創刊時間:1947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旨在溝通國內外農工訊息,闡揚國民黨農工理論和政策,研究如何改善農工生活及增進福利,提高農工的知識水準,以期農工問題的合理解決。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有農工要聞、短評、農工點滴、附錄、社論、評論、書刊介紹等。
刊登文章有韋安仁《復興農村與建設中國》、吳文暉《民生主義的農業政策》、伍一民《略論中國農民革命》、吉德梁《談農工生活》、張德粹《中國農民的出路》、吳士雄《中國農業勞動問題》、劉世超《論土地制度與國民經濟生活之關係》、藍夢九《農民運動與農業推廣》、伊夫斯《論美國新勞工法》、陳劍如《泛論農工福利事業》等。
刊載內容都是討論研究如何改善農工的生活和福利問題,由此也引出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以及農民運動等問題。農工占人口的大多數,提倡改善農工的生活和農工的知識水平,實則也是提高國家經濟水平,增進國家的改革建設,使國家更為有利的發展下去。這些都為今後研究有關農工問題的討論,指出一條光明道路,起到指導作用。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
我國農工,占全國人民之絕對大多數,是以農工生活之改善,實為國家富強之基礎。本黨總理又見及此,早在五十年錢,對於如何增加農業生產,及改善農民生活,已極注意,(見上李鴻章書中)同時,他認為中國目前雖屬農業社會,惟將來工業之發展,勢所必然,所以他對於工業化所引起的問題,尤其是勞工問題,早就特別注意,他認為工人無力與資本家競爭,故對於如何保障工人利益,尤所關懷,晚年會被認為勞工之友。本黨秉承,總理遺訓。對於改善農工生活,及抬高其社會地位,數十年來如一日,雖難言有若何成績,惟農工之合法利益,在法律上及憲法上,已獲得充分之保障,此或可以告慰於國人也。中國革命的成功,有待於農工問題的徹底解決,而農工問題的徹底解決,在於農工自身的覺悟。本刊於創辦,將站在客觀的立場,謀農工問題的合理解決,雖屬有限,可是希望最少能做到下列幾點:第一,講通國際和國內的農工訊息。我們要改善農工生活,離不開現實的環境,我們明白農工的情況,一切計畫才不致落空。本刊希望能把國內外的農工訊息,作有系統與正確的報導,以供研究農工問題者參考。第二,弘揚本黨農工理論和政策,理論是行動的根據,政策市工作的方針。本黨的農工政策,是站在國家的立場,本公平正義之原則,謀全體人民的福利。所以本黨勞工政策,系基於勞資協調的理論,與共產黨的勞工政策,基於階級爭鬥理論,完全相反,本黨農民政策,以和平漸進的方法,實現“耕者有其田”,提高農民社會,政治,及經濟的地位,與共產黨之“清算”“鬥爭”及“無償沒收土地”政策相反。希望海內外同志,對於本黨的農工政策及其理論根據,儘量發表意見,集思廣益,使理論成為事實,政策得以實現。第三,研究如何改善農工生活及增進其福利——過去三十年中,本黨無日不以改善農工生活為職志,但以內尤頻仍,外患疊起,使工作推進,受到種種妨障,到了現在,農工的痛苦,還沒有完全解除。希望海內外同志,對於這個問題:多作研究,然後將研究結果,製成政綱,督促政府,付諸實行,苦海慈航,使農工大眾,早日晚離黑暗境界,走上光明大道。第四,提高農工的知識水準——現在訓政時期已告結束,憲政行將開始,本黨從此還政於民,共商國事,惟憲政實施之後,其成其敗,在於國民對於憲政是否能作良好的運用,換言之,國民對於政府的措施,是否能處於監督的地位,以政治成績為各政黨去留之標準,是以對於當前的政治社會經濟問題,必須能認識清楚,方能判斷是非,故抬高國民之生活水準,實為刻不容緩之事,本刊希望將政治社會及經濟問題,作簡明的分析,以幫助農工同胞對於各項問題的了解,使其得以運用民權,督促政府,實現良好的民主政治。本刊草創伊始,限於時力,其所成就,未能如理想所預期,海內外宏達,進而教之,有厚望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