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師二二三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二師二二三團位於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西北部和靜縣境內,團部坐落在天山的南坡沖積平原向陽坡上,團場東與三六一零三部隊農場、和碩縣戈壁灘為鄰,西與和靜縣乃門莫墩鄉、和靜鎮接壤。南以軍民總乾排黃水溝為界,與二十二團相望,北部直抵後山根。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20公里。農區和山外荒草場其地理經緯度為東經86°27′54″—86°45′05″,北緯45°13′22″—42°28′48″之間,海拔高度 1055米—1912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二師二二三團
  • 地點:天山的南坡沖積平原向陽坡上
  • 土地總面積:116.02萬畝
  • 農區面積:51.52萬畝
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發展,

簡介

農場土地總面各116.02萬畝,其中:山區草場面積64.5萬畝,農區面積51.52萬畝。墾區現有耕地3萬畝,果園1.4萬畝,林地及退耕還林地1.9萬畝,新建生態經濟1.3萬畝。二二三團屬中溫帶大陸性乾燥氣候,系山前洪積扇平原,小區氣候比較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地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春曖秋涼。平均氣候溫8.5℃>10℃,積溫為3495.7℃,無霜期195天,年降水量56.5毫米,年蒸發量2279.1毫米,年平均日照3049.2小時。適宜種植蘋果、小麥、甜菜、西紅柿、啤酒花等作物。
全團基層單位26個,其中農業單位5個,園林業8個。工商交建6個,文教衛生及其它行業7個。二二三團由漢、蒙、維、回13個民族組成,全團總人口8095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6%。
二二三團團部駐地哈木提鎮(自然鎮),哈木胡提,蒙古語,意為長鹼蓬草的地方。如今哈木胡提,她不再是長滿鹼蓬草的荒涼漠野,如今是果木蔭郁,禾稼連雲,牛羊滿圈,人煙輻輳,綠色藍天一片,呈現綠洲小鎮的勃勃生機。
鎮區面積0.83平方公里,總人口2949人,占全團總人口的40.98%。鎮區道路整潔,交通便利,是二二三團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歷史沿革

二二三團墾區原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伏爾加河流域東歸的南路土爾扈特烏訥恩素珠克圖盟扎布蘇爾旗的達恩達爾蘇木、蒙格勒蘇木和斜米訥爾旗的巴克希斜米訥爾蘇木所在地。1939年4月(民國二十八年),新疆省政府下令撤銷盟長公暑,設立縣治,此地歸轄為扎布素區開澤鄉,1950年4月,和靜縣舉行首屆各族各屆人民代表大會,廢除了盟旗制和保甲制,建立了人民政權。此地劃歸和靜縣開澤區管轄。1951年9月,開澤區與市區合併為一區。1956年此地成立猛進合作社。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一區成立了巴音人民公社,猛進合作社改為猛進大隊隸屬巴音人民公社,旋改為二大隊。1959年上半年,和靜縣巴音人民公社在二大隊六生產隊的基礎上創辦開澤農場(社辦)。同年秋季,自治區農墾廳在此選點定場。並於12月26日向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呈報了《新建農場選址審查意見》。1960年1月15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方國營和靜哈木胡提農場。1963年1月,升格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國營農場,隸屬自治區農墾廳領導。1970年11月移交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築工程師。1972年6月改番號為二二三團。1975年,兵團體制撤銷後,隸屬於自治區建築安裝總公司,1976年6月移交巴州農墾局,1982年4月兵團體制恢復後,二二三團歸農二師建制。

經濟發展

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二三團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利用團場工業、農業產業化、一團一品、合作組織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使資源優勢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市場優勢——
孵化二二三團農業產業化的春天
農二師二二三團黨委把農業產業化建設與新型工業化建設、新型團場建設、現代農業標準化建設相結合,實現了團場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二二三團東西長13公里的種植帶上,北乾渠從團場腹地穿過,形成渠北、渠南兩個栽培區。渠南以種植大田作物為主,渠北以發展果蔬園藝業為主。這個團發揮職工創新積極性和自主創造性,運用龍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與專業合作組織對接,凸顯了主導產業,形成了規模化生產,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影響力大的品牌產品成為團場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帶動了團場、職工增收致富。
4月22日,該團到處春意盎然、一派繁忙。筆者在農五連看到,職工們正在忙著移栽番茄苗。副連長王永勝介紹說,近幾年,團場加大了種植結構調整力度,推廣番茄、萬壽菊、辣椒高密度移栽技術和膜下滴灌技術,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番茄、辣椒秧苗全部來自本團78座溫室大棚生產的工廠化育苗,所生產的農產品被新疆德美農產品有限公司(番茄制乾廠)、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菊花顆粒加工色素萃取廠)等民營龍頭企業全部訂單收購。
據了解,這個團在發展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積極探索和推進了“公司+農戶+協會”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水果協會已發展會員823人,帶動了團場100%的果農參與產業化經營;特色蘋果協會、杏協會、葡萄協會、萬壽菊協會、番茄協會等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7個,其中龍頭企業組織帶動型7個,農業產業化組織從業人數1259人,帶動農戶2700人,占全團總人口的1/4。2008年該團種植無公害番茄、萬壽菊兩項作物銷售收入1600萬元,全團職工均收入達到1.14萬元。
園林業是團場的優勢產業。隨著差別市場的形成,圍繞農業產業化“一團一品”項目,這個團不斷擴大無公害有機果品的生產面積,“貳貳叄”品牌紅富士蘋果、克瑞生葡萄暢銷上海、長沙、深圳等大中城市,“貳貳叄”品牌蘋果遠銷中亞和歐洲部分市場,該團果品獲有機證書1個,綠色食品證書1個,有機果品3個,綠色食品5個。已認定的優質有機果品3500畝,果品無公害生產基地2.9萬畝,發展果品訂單1.4萬畝,果品實現銷售收入5426萬元。該團對團屬紙箱加工廠進行改組,為經營者提供資金擔保,帶動了紙箱、貼字、紙袋、網套4家專業企業的發展,每年可實現工業增加值260萬元,為團場果品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隨著優勢產品和特色產品基地的形成,二二三團成功引進的幾家區外企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主戰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生產番茄醬為主的瑞祥番茄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就地消化本團及周邊鄉村番茄原料,2008年生產各類醬近3500噸,生產的番茄醬全部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壽源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其產品主要供應北美市場,年加工鮮菊花3萬噸,帶動該團及周邊鄉村萬壽菊的種植;新疆德美農產品有限公司生產番茄制乾180噸,實現銷售總收入504萬元,上交稅收68萬元。
全團現有新疆德美農產品有限公司、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 2008年,全團農業產業化組織固定資產總值3125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515萬元,較上年的1400萬元增長78%;完成銷售收入5048萬元,實現增加值1430萬元,上交稅收756萬元。
原料基地建設還向相關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擴展。這個團利用龍頭企業工業產品下腳料積極發動畜牧養殖業,下腳料滿足全團3萬頭牲畜圈舍飼養,解決了這個團山區牧場飼草匱乏矛盾的同時,又能為團場林果業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有機肥料。2008年,團畜牧業實現利潤40萬元,全社會牲畜存欄量突破5.1萬頭只,牧工職均收入達到1.1萬元。
2002年年總人7729人,從業員1572人,國內生產總值3428萬元,耕地面積1.89千公頃,播種面積1.93千公頃,糧食麵積1.00千公頃,總產量6213噸,小麥面積0.75千公頃,總產量4516噸,棉花面積0.02千公頃,總產量24噸,油菜面積0.02千公頃,總產量36噸,甜菜面積0.2千公頃,總產量14007噸,造林面積412公頃,果樹面積1107公頃,產量11074噸,牲畜年底存頭數3.22萬頭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