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師三十七團

農二師三十七團

農二師三十七團為原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於2012年10月,經兵團黨委批示,正式改建為農二師三十七團,使該支隊40年來的名不副實稱謂得以糾正,進入了兵團農牧團場序列,徹底滿足了該支隊三代人的夙願,同時也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二師三十七團
  • 原為: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
  • 改建時間:2012年10月
  • 行政區域:躍進區、紅旗區、石棉礦區
概述,歷史,重要意義,行政區域,未來展望,

概述

農二師三十七團的前身是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原支隊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境內,是農二師最偏遠的正團級單位,距農二師師部公路里程為750公里。位於塔里木盆地東南緣,崑崙山、阿爾金山北麓,東與若羌縣交界,相距300公里,西與和田地區的民豐縣毗鄰,相距315公里,南屏阿爾金山與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瑪乾沙漠與尉犁縣和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相望,屬典型大陸性荒漠氣候。

歷史

農二師三十七團為原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該支隊前身是兵團原工三師的一支築路隊,1973年民豐工程支隊與工三師且末開發指揮部合併成立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享受正團級待遇。1978年兵團體制撤銷後,且末支隊歸屬新疆農墾總局管轄,更名為巴州且末工程支隊。隨後,伴隨著兵團體制恢復,兵團黨委於1984年7月重新恢復農二師且末支隊編制,並與巴州黨委政府、且末縣委政府協商確定在且末縣城以西建立農二師且末勞改支隊。1997年8月,根據法務部的要求,農二師且末勞改支隊更名為農二師且末監獄。2009年4月,農二師黨委根據法務部的指示對且末勞改支隊實行“監企分離”,但始終沒有給且末支隊一個正式團場的稱謂,依然使用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的稱謂。
2012年7月12日,兵團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曹天星,編辦處長鮑延平一行,帶著兵團黨委的重託,深入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南緣的農二師且末工程支隊,就該支隊申請進入兵團農牧團場三十七團建制問題進行專程調研。就解決好且末支隊進入兵團農牧團場序列問題,與農二師黨委副書記、師長任茂林,且末縣委和支隊領導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同時對支隊城鎮建設、紅棗產業、礦產開發,畜牧養殖進行詳細的實地考察。他表示不辜負農二師黨委、且末縣委和支隊領導以及廣大職工民眾的期盼,積極向兵團黨委提供決策依據,儘快解決好且末支隊進入兵團農牧團場序列的問題。
2012年10月,兵團黨委從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全局出發,批示將且末支隊改建為三十七團。

重要意義

三十七團的成立,是兵團黨委為促進南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對構建和諧兵團、關係“十二五”期間兵團率先在西北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係到兵團屯墾戍邊職能的更好發揮,促進地方及兵團經濟融合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

行政區域


該團(原且末支隊)按照屬地劃分為躍進區、紅旗區、石棉礦區、縣城城區四個部分;擁有土地面積16.8萬畝,其中耕種面積4.2萬畝、林地面積2.3萬畝,種植紅棗3.7萬畝;現有人口4150人,其中在冊職工人數1635人。

未來展望

據悉,該團計畫力爭在“十二五”末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總人口達到7000人,並不斷尋找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切入點,挖掘潛力,深化改革,在兵師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扶持下,與農二師其他團場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為農二師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當地社會穩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