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積翠宮翻經表》是唐代玄奘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辭積翠宮翻經表
- 作者:玄奘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辭積翠宮翻經表
沙門玄奘言:伏奉恩旨,許積翠宮翻經,仰佩優渥,誠深喜戴;伏念違離,旋增憫然。玄奘功微勛府,道謝德科,而久紊榮章,鎮荷曾覆,循涯知懼,臨谷匪危。
伏惟皇帝皇后聖哲含宏,仁慈亭育,故使萬類取足,一物獲安。而近隔蘭除,聽錫鑾而悲結;甫瞻茨嶺,想多豫而欣然。伏願玉宇延和,仙桃薦壽。邁甘泉之清暑,等瑤池之隹游。所冀溫樹迎秋,涼飆造夏,候歸軒於砥陌,儼幽錫於帷林,稱慶萬春,甘從九游,不勝感戀之極。謹附表奉辭以聞。荒越在顏,水火交應。
作者簡介
玄奘(600或602~664年)唐初高僧,佛經翻譯家。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13歲出家,玄奘為其法號。苦心研習佛家經典,四處訪師求學。在遊歷及研讀各派理論過程中,他發現疑難甚多,佛經譯本缺乏,屢見舛錯,遂決心西行佛教聖地——天竺求法解惑。於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過玉門關,穿越戰亂不已的邊境,經中亞,進入北印度,跋涉高山雪嶺,荒漠流沙,歷盡艱辛。貞觀十六年(642年)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諾吉城)舉行的佛學辯證大會上,他為論主,獲譽甚高。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歷時10餘年,行程5萬里。回國後,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先後主持弘福寺和大慈恩寺的譯場,並修大雁塔,以保存佛經。主持譯經75部、1335卷。授業弟子數千人,成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創始人。《大唐西域記》一書是他回國後,口述旅行中的豐富見聞,由弟子筆錄而成,是重要的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