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

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

《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是2024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
  • 作者:孫盼盼 著,李建中,袁勁 編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8 頁
  • 字數:215000
  • ISBN:9787307238879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融合“文體學研究”與“關鍵字研究”論題,運用“歷史語義學”(historical semantics)與“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的研究方法,從巨觀和微觀、歷時和共時等不同向度切入傳統文論之“辨”研究,不僅強調其語義的歷史源頭及演變,而且強調文論觀念的“現在”風貌和“現在”意涵,也就是強調“現在”的意義、暗示與關係,肯定過去與現在的“共聯關係”(community),重新認識到文論關鍵字之意義轉變的歷史、複雜性與不同用法,變異、斷裂與衝突之現象,以及創新、過時、限定、延伸、重複、轉移等具體過程。《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圍繞“辨物”“辨禮”“辨體”“辨得”“辨失”“辨文”“辨藝”的語義譜系和文化傳統,將其原生、次生、再生的語義梳理與思想史、觀念史、文化史的具體語用以及文論史、文體史上一些關鍵性節點的鑄刻相結合,闡釋由“求得”“避失”而“趨辨”的微妙關係和內涵特徵,呈現其時代活力、闡釋效力及理論魅力。因此,在古代文獻和現代理路的結合、碰撞下,我們研究傳統視域中的“辨物居方”“辨禮識義”“辨體明性”等問題,不單是在闡釋中解讀觀念,在解讀中還原觀念,還應該把相關的關鍵字放在一起討論,深化對“體”“文”“藝”的觀照和思考,實現對“大傳統”與“小傳統”互動格局的揭示,以在中國文化及文論研究中形成合力共振效應,確立相關的批評範式,把傳統文論觀念的現代轉換這一命題付諸實踐。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對象及意義
二、研究現狀及特徵
三、研究重點及難點
第一章 辨:中國文學批評的固有特點
一、辨物居方
二、辨禮識義
三、辨體明性
第二章 “辨物居方”與“神”觀念之源流
一、辨物:“神”的隱喻性生成
二、觀史:“神”觀念的展開路徑
三、居方:“神”的劃界與越界
第三章 “辨禮識義”與“體”的禮學基因
一、“辨禮”與“辨體”的內在淵源
二、“制禮”與“立體”的互動發展
三、“禮體”與“文體”的關聯互動
第四章 “辨體明性”與“體”的意義生成
一、漢字構形與文化記憶
二、話語權力與觀念傳遞
三、觀念轉向與範式塑造
第五章 “辨”與“體”的雙向建構及策略
一、解體與獻體:“辨體”意識的發生
二、得體與失體:“辨體”傳統的轉換
三、從變與從義:“辨體”闡釋的原則
第六章 辨“得”:文體批評的體認與覺解
一、宗旨:心生言立,言立文明
二、情態:洞曉情變,曲昭文體
三、依據:類例既分,文體自明
第七章 辨“失”:文體省察及其實踐路徑
一、證“失”:踵事增華,變本加厲
二、辨“式”:分之雙美,合之兩傷
三、賦“法”:統緒失宗,義脈不流
第八章 辨“文”:語義嵌入與疊加賦值
一、濫觴:原始表末,釋名章義
二、取捨: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三、檢視:望今制奇,參古定法
第九章 辨“藝”:概念耦合與話語重構
一、探源:東海謠海,心理攸同
二、流變:因智造藝,因藝立事
三、鍵閉:僑詞來歸,舊瓶新酒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孫盼盼,男,漢族,1990年9月生,安徽宿州人,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後。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專任教師,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文化及文論的研究工作。入選江蘇省“雙創計畫”雙創博士項目,揚州市“綠揚金鳳計畫”優秀博士項目。先後在《中國美學研究》《學術研究》《江西師範大學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數字版)、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出版個人專著《神:中華文化的幽情壯采》。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神’與中國文論的生命精神研究”;主持並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創新項目1項,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