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結線蟲病

辣椒根結線蟲病

辣椒根結線蟲病是由南方根結線蟲引起的、發生在辣椒的病害,主要為害根部。病株根上部生長不良,葉片發黃,追肥後仍不能恢復。病株根系不發達,主、側根局部膨大,形成根結,剖視根結,可見其中白色洋梨形的雌根結線蟲。

辣椒根結線蟲病病原主要在壤中生存,以2齡幼蟲或卵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越冬卵孵化為幼蟲,幼蟲繼續發育侵入寄主。地勢高燥、土壤質地疏鬆、鹽分低的條件適宜線蟲活動,有利於發病,多年連作地發病重。

辣椒根結線蟲病實行水旱輪作是最有效的辦法。市場上出售的藥劑雖然對根結線蟲有一定的殺滅作用,但多數對根系也有抑制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辣椒根結線蟲病
  • 外文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disease of Pepper
  • 病原:南方根結線蟲
  • 為害作物:辣椒
  • 為害部位:根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辣椒根結線蟲病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ld & White) Chitwood),屬根結線蟲屬。該種線蟲屬內寄生線蟲,雌蟲和雄蟲的形態明顯不同。雌蟲成熟後膨大呈梨形,體長440~1300微米,體寬325~700微米,雙卵巢,卵巢盤卷於蟲體內,陰門和肛門位於蟲體後部末端,陰門周圍的角質膜形成特徵性的會陰花紋,是鑑定種的重要依據。會陰花紋背弓稍高,頂或圓或平,側區花紋由波浪形到鋸齒形,側區不清楚,側線上的紋常分叉。雄成蟲細長,尾短,無交合傘,交合刺粗壯,成對,針狀弓形,末端尖銳,彼此相連,體長1150~1900微米,體寬280~570微米。
辣椒根結線蟲病
南方根結線蟲
此外,也有資料顯示該病病原還包括花生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arenaria)及爪哇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javanica)。

為害症狀

辣椒根結線蟲病只為害辣椒的根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根部感病,主、側根局部膨大,在幼嫩的根上產生球狀或圓錐形的瘤狀物(即蟲癭)。瘤狀物初為白色或淺褐色,質地柔軟,體態較小,後期瘤狀物變大,顏色也變為褐色或暗褐色,表面容易龜裂。切開小瘤子,可見其中白色洋梨形的雌根結線蟲。病株根上部生長不良,葉片發黃,追肥後仍不能恢復。病株地上部枝葉生長衰弱、矮化、葉色淡、果小,有萎蔫現象,嚴重時根系腐爛。拔出病株,可見病根上長滿了大小不等的瘤狀物。

侵染循環

辣椒根結線蟲病由南方根結線蟲引起,根結線蟲侵入根內後,刺激根部,引起發病。病原線蟲主要在壤中生存,以2齡幼蟲或卵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越冬卵孵化為幼蟲,幼蟲繼續發育侵入寄主。

流行規律

病原線蟲隨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傳播,地勢高燥、土壤質地疏鬆、鹽分低的條件適宜線蟲活動,有利於發病,多年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 韭菜與辣椒輪作,利用根結線蟲不侵害韭菜的方法來阻斷其生存。
  • 深翻土地。夏季高溫季節深耕土地,將下面的土翻上來並在太陽下暴曬,可殺死較多線蟲。
  • 夏季休閒期高溫淹水處理土壤,這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拔園後,清潔地面,每畝施用稻草500~1000千克,生石灰200千克,然後深翻45~60厘米,按40厘米行距起壟,高30厘米,在溝內澆大水,使溝記憶體有明水。在地面覆蓋薄膜,如大棚的棚膜尚好,應儘量保持完整。使20厘米深的土壤溫度保持在50℃以上,連續保持15~20天。高溫處理後,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3千克,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劑3~4千克撒施地面,翻人地中。不僅可有效控制根結線蟲,而且對其他土傳病害、雜草種子、地下害蟲等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 用氯化苦處理土壤。每畝用氯化苦30~40千克,如是原液,需用專用注射槍按行距30厘米、穴距30厘米注入20厘米深的土壤中,每穴注入2~3毫升,封閉注射口,也可以放入氯化苦膠囊2~3粒。然後在地面用塑膠薄膜覆蓋嚴實,保持10~15天,最後耕翻土壤,散發土壤中殘留的農藥,7~10天后再播種或定植。
  • 如果條件不允許,沒有做上述處理,臨近播種或定植時可採用下列方法處理:在施人底肥、整地摟平的基礎上,每畝用1.8%阿維菌素乳油400~500毫升,摻細沙25~30千克,均勻撒施地面,深翻10~12厘米,把藥沙與土混勻。播種或定植時,每畝用保得土壤接種劑80~100克,摻細土25千克,均勻撒入播種或定植溝(穴)內,再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澆灌。如果進行的是越冬一大茬栽培,最好在翌年春季再灌一次阿維菌素與敵敵畏的混合藥液,每株灌藥液200~300毫升,一般灌一次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