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斑枯病

辣椒斑枯病

辣椒斑枯病是由番茄殼針孢引起的、發生在辣椒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在葉片上出現白色至淺灰黃色圓形或近圓形斑點,邊緣明顯,病斑中央具許多小黑點,病斑直徑2-4毫米。

辣椒斑枯病病菌發育適溫為22-26℃,分生孢子在52℃下經10分鐘即死。高濕利於分生孢子從器內逸出,適宜相對濕度92-94%,若濕度達不到則不發病。如遇多雨,特別是雨後轉晴及辣椒生長衰弱、肥料不足易發病。

辣椒斑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定植田實行3-4年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合理用肥,採收後把病殘體深埋或燒毀。發病初期還可以噴灑藥劑進行防治,每7-10天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辣椒斑枯病
  • 外文名:Pepper septoria leaf spot
  • 為害植物:辣椒
  • 為害部位:葉片
  • 病原:番茄殼針孢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辣椒斑枯病病原為番茄殼針孢(學名:Septoria lycopersici Speg.),屬半知菌綱、殼霉目、殼霉科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初埋生於寄主表皮下,後部分突破表皮,外露呈小黑點狀;殼壁較疏鬆,壁外常粘附部分菌絲體,大小(49-122.5)微米×(49-128.6)微米,器孔口外壁較薄,直徑7.5-57.5微米。分生孢子生於扁球形器底部,數量大,成熟後由孔口逸出,單個孢子無色,針狀,直或微彎,具3-9個隔膜,大小(45-90)微米×(2.3-2.8)微米。
病菌發育適溫為22-26℃,12℃以下27.8℃以上發育不良。分生孢子在52℃下經10分鐘即死。高濕利於分生孢子從器內逸出,適宜相對濕度92-94%,若濕度達不到則不發病。氣溫20-25℃,潛育期4天左右。

為害症狀

辣椒斑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在葉片上呈現白色至淺灰黃色圓形或近圓形斑點,邊緣明顯,病斑中央具許多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直徑2-4毫米。

侵染循環

病原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多年生茄科雜草上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一般分生孢子器吸水後,器內膠質物溶解,分生孢子逸出,借風雨傳播或被雨水反濺到茄子植株上,從氣孔侵入,後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擴大危害。

流行規律

高溫高濕利於發病,若濕度達不到則不發病;如遇多雨,特別是雨後轉晴易發病;生長衰弱、肥料不足,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①選用抗病品種;②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取出晾乾催芽播種,並用新土或2年內未種過茄科蔬菜的土育苗;③定植田實行3-4年輪作;④加強田間管理,採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田間排水降濕,避免種植過密,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及地面乾燥;⑤合理用肥,增施磷鉀肥,噴施0.5%上格全能600倍液(或表現美5000倍液)加綠裝甲600倍液,巧施鉀600倍液(或施全補4000倍液),或多效好4000倍液,或1.4%復硝鈉水劑6000-8000倍液,可提高抗病力;⑥採收後把病殘體深埋或燒毀。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灑80%盛藍可溶性粉劑4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25%密霉胺乳油1000-2000倍液、20%苯醚甲環唑微乳劑2000-3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3000-40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水劑500-600倍液、2%農抗120水劑100-200倍、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劑2500-3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或20%二氯異氰脲酸鈉可溶性粉劑4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500-8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800倍液,或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每7-10天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