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科研人員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利用行為研究》是依託北京理工大學,由蔡金陽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基因科研人員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利用行為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 項目負責人:蔡金陽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未來中國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與產業化面臨著主要跨國公司的競爭,而中國科研人員的智慧財產權利用和規避行為直接影響我國轉基因生物技術農產品是否會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如果在轉基因技術研發中不能有效避免國外專利“陷阱”,將不可避免的引起一系列影響我國轉基因技術商業化與產業發展的國際糾紛。而我國科研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利用行為的現狀如何?科研人員行為差異的原因和決定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避免國外智慧財產權陷阱?這些問題的回答對於我國轉基因技術政策的制定和如何有效避免國外智慧財產權陷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在分析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發現狀基礎上,通過對科研人員具體技術細節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利用行為的調查,重點研究科研人員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專利規避和成果轉讓的行為及其決定機制,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規範我國科研人員的研發行為,避免國外智慧財產權陷阱,促進我國轉基因技術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結題摘要
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已展示出其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技術潛力。然而,目前國際上農作物轉基因技術被主要跨國公司所壟斷。在轉基因技術領域,我國申請的國際專利相對較少,覆蓋範圍較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由於中國轉基因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缺乏,中國在研究自己的轉基因作物品種時,勢必會用到外國的專利。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轉基因品種研究中利用外國專利所帶來的潛在問題,那么這些轉基因品種商業化種植以後將受到國外專利持有人的制約,這將會給中國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帶來沉重打擊。 本項目的三項研究內容:(1)科研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利用現狀及科研體制障礙。(2)轉基因研發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利用行為及其決定因素。(3)規範轉基因技術研發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利用行為的相關政策研究。 本研究通過對28個省200家研究單位505個研究團隊的調查,在分析我國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發現狀的基礎上,研究了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發人員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利用行為及其決定因素,研究發現中國生物技術研發投資保持較快增長,而且研發能力穩步增強。雖然科研人員對他人轉基因智慧財產權的了解及規避程度還有待改善,但是多數人合法利用了他人智慧財產權。研發人員未能充分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研究人員之間很少共享研究成果,各單位之間缺乏明確的分工合作,沒有形成以產品為主導的研究體系。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發在2011-2015年的研發效率比開始啟動的前三年提高了很多。 科學意義:該部分內容的研究數據是第一個針對轉基因專項所有承擔單位的摸底調查數據,基於該普查數據得出的結論具有重要代表性。以上研究弄清了我國科研人員對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了解和對自己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情況,對於我國今後的轉基因研發如何制定政策和制度以避免國外的專利陷阱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研究發現轉基因專項研發單位之間未形成有效分工合作,其主要原因為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這也為今後的政策進行動態調整進而提高整體研發效率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