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期政府微觀規制行為研究

轉型時期政府微觀規制行為研究是一篇博士論文,論文的作者是石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型時期政府微觀規制行為研究
  • 作者:石濤
  • 關鍵字:經濟轉型期 國家干預 市場經濟 成本-效益分析 國有企業
  • 導師:袁恩楨
  • 學科專業:政治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館藏號:F123.16
  • 館藏目錄:2009\F123.16\1
中文摘要
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西方主要已開發國家掀起了放鬆規制的運動。這一運動從最初的若干行業蔓延到幾乎所有受到規制的行業,其基本思路是放鬆或者解除政府對相關產業的規制,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政府規制的領域開始向健康、安全、環境保護等社會領域延伸,從而形成了全面的政府規制改革態勢。我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基本實現了從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最初的體制轉軌到目前的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始終處於動態的調整過程中,而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政府微觀規制職能的變化。雖然,國內眾多文獻對西方已開發國家規制運動所取得的經驗教訓進行了介紹,並從巨觀面上提出了政策建議。但從實踐來看,規制改革的成效並不盡如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對西方國家規制運動的國情進行深入了解、沒有對轉型時期我國的政府規制現狀進行系統把握。因此,隨著轉型進入到更深層次,對政府微觀規制行為進行改革的呼聲日益提高。西方已開發國家在規制改革運動中總結出不少“共性”規律,這些規制改革的“共性”規律為轉型時期我國政府微觀規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鑑。但應該指出的是,這些共性知識是建立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政治法律體系和文化、風俗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基礎之上的,因此,這些共性知識能否真正適用於中國還需要實踐進一步證明,這正是本文選題的初衷和寫作的動機。 據此,本文提出了轉型時期政府規制並不能簡單地用放鬆來一言以蔽之,而是有放有收,有點有面,即要在重構經濟性規制的同時,充分考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步性,高度重視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環境、安全、健康等問題,從而加強社會性規制刻不容緩。根據本論文的研究,政府微觀規制和市場機制的邊界都具有有限性,從而在一定範圍內會造成“規制失靈”和“市場失靈”,這就必須要求發展基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性組織”,即非政府組織來降低“雙失靈”帶來的績效損失。 本文內容安排如下: 引言對選題的背景、目的和意義,若干重要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基本思路等進行了簡要的敘述。 第一章在對政府規制理論淵源進行說明的基礎上,對國內外政府微觀規制理論進行了梳理,指出政府規制的實質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第二章對西方國家規制運動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國、英國、日本的政府規制行為進行了描述。 第三章對轉型的內涵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轉型時期我國政府微觀規制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徵,突出強調了必須要關注規制過程中的風險問題。 第四章對轉型中各規制參與方的動機進行了分析,重點闡述了設租、尋租和合謀行為,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第五章介紹美國了政府規制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來龍去脈,提出了現階段對我國政府規制中的成本收益的認識,並提出政府規制有效性的對策。 第六章在簡要回顧了國有企業改革歷程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了國外國有企業改革中的經驗教訓,指出了我國國有企業未來發展的終極形態,並相應提出今後一段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 第七章是在前述各章有關理論的基礎上,對我國電信業規制改革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分析,以此加深轉型時期政府規制改革的理性認識。 第八章對轉型時期我國政府微觀規制的邊界、目標和原則進行了深入探討,並以此為依據提出了政府規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