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是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探究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與發展道路的獨特性,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國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經歷的變革和轉型過程。中國的改革開放30年間,華夏大地上演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變遷,世人稱之為“中國奇蹟” 。中國發展的歷史記錄、經驗不同於西方國家,鑒於此,現有西方經濟學理論就不能完整地解釋中國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215306, 9787543215306
- 作者:周黎安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16
- 品牌:格致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由格致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周黎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套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人,北京大學莫里斯經濟政策研究所(IERR)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地方官員的激勵與行為、產業組織、經濟轉型與發展。在國內外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地方政府與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1.2 地方政府的獨特地位
1.3 “把政府激勵搞對”
1.4 本書的基本內容
2 政府內部的激勵與治理:理論背景
2.1 經濟學的激勵與治理理論
2.2 政府組織中的激勵與治理
2.3 政府間關係:分權與財政聯邦主義
3 行政逐級發包和屬地管理
3.1 中國政府間關係的特徵:文獻回顧
3.2 屬地管理與行政逐級發包:歷史原型
3.3 古代行政逐級發包制的內在邏輯
3.4 建國以來政府間關係架構的演變
4 政治錦標賽模式
4.1 逐級淘汰的政治錦標賽模式:基本描述
4.2 有效實施的前提和條件
4.3 政治錦標賽作為一種激勵機制
4.4 幹部人事制度的調整與改革
4.5 幹部異地交流制度及其效果
4.6 政治錦標賽的成本
4.7 最近的發展
5 轉型中的地方分權
5.1 改革之前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5.2 改革以來的地方分權
5.3 條塊關係的演變與最近的發展
5.4 縣鄉基層政府問的關係:歷史演變
6 轉型中的財政分成
6.1 改革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
6.2 傳統體制下的財政激勵與承諾問題:進一步的分析
6.3 財政包乾與分稅制改革
6.4 預算外財政
6.5 省及以下政府問的財政關係
7 行政發包與晉升競爭:理解中國地方政府治理的一個分析框架
7.1 縱向發包和橫向競爭
7.2 中國行政體制的“集權一分權”悖論及其解釋
7.3 政府層級問的“責任狀”和“數目字管理”
7.4 地方政府治理的變遷與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7.5 傳統地方政府治理的弱點
8 區域經濟競爭與合作:地方官員激勵的影響
8.1 區域互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重複建設與過度競爭
8.2 被忽略的角落:行政區交界地帶的經濟發展問題
8.3 地方官員的激勵與合作:理論及其解釋
8.4 區域經濟互動中的“抱團競爭”
9 地方政府與企業
9.1 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歷史與現實
9.2 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理論分析
9.3 地方政府與鄉鎮企業的興盛
9.4 政企關係的新特徵
9.5 從“經營企業”到“經營城市”
9.6 中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差異:一個理論假說及其證據
10 地方政府治理的改革
10.1 問題與挑戰
10.2 地方政府治理的轉型
10.3 從發包制向官僚制過渡?
參考文獻
1.1 地方政府與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1.2 地方政府的獨特地位
1.3 “把政府激勵搞對”
1.4 本書的基本內容
2 政府內部的激勵與治理:理論背景
2.1 經濟學的激勵與治理理論
2.2 政府組織中的激勵與治理
2.3 政府間關係:分權與財政聯邦主義
3 行政逐級發包和屬地管理
3.1 中國政府間關係的特徵:文獻回顧
3.2 屬地管理與行政逐級發包:歷史原型
3.3 古代行政逐級發包制的內在邏輯
3.4 建國以來政府間關係架構的演變
4 政治錦標賽模式
4.1 逐級淘汰的政治錦標賽模式:基本描述
4.2 有效實施的前提和條件
4.3 政治錦標賽作為一種激勵機制
4.4 幹部人事制度的調整與改革
4.5 幹部異地交流制度及其效果
4.6 政治錦標賽的成本
4.7 最近的發展
5 轉型中的地方分權
5.1 改革之前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5.2 改革以來的地方分權
5.3 條塊關係的演變與最近的發展
5.4 縣鄉基層政府問的關係:歷史演變
6 轉型中的財政分成
6.1 改革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
6.2 傳統體制下的財政激勵與承諾問題:進一步的分析
6.3 財政包乾與分稅制改革
6.4 預算外財政
6.5 省及以下政府問的財政關係
7 行政發包與晉升競爭:理解中國地方政府治理的一個分析框架
7.1 縱向發包和橫向競爭
7.2 中國行政體制的“集權一分權”悖論及其解釋
7.3 政府層級問的“責任狀”和“數目字管理”
7.4 地方政府治理的變遷與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7.5 傳統地方政府治理的弱點
8 區域經濟競爭與合作:地方官員激勵的影響
8.1 區域互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重複建設與過度競爭
8.2 被忽略的角落:行政區交界地帶的經濟發展問題
8.3 地方官員的激勵與合作:理論及其解釋
8.4 區域經濟互動中的“抱團競爭”
9 地方政府與企業
9.1 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歷史與現實
9.2 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理論分析
9.3 地方政府與鄉鎮企業的興盛
9.4 政企關係的新特徵
9.5 從“經營企業”到“經營城市”
9.6 中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差異:一個理論假說及其證據
10 地方政府治理的改革
10.1 問題與挑戰
10.2 地方政府治理的轉型
10.3 從發包制向官僚制過渡?
參考文獻
序言
回顧中國過去的30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對於一個30年前還是商品高度匱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的人口大國,30年後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名列世界第四,平均年增長率接近10%,而這一切又發生在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事實首先令西方學者和觀察家感到困惑。西方人的這種困惑在20世紀70年代曾經出現過,那一次是日本經濟的崛起。西方人短時間內無法接受一個非西方國家能夠在經濟上與西方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平起平坐,之後經過相當一段時間才終於在心理上接納了這位東亞的新成員。這一次中國之崛起在思想和價值方面所帶來的衝擊波,我相信,遠比日本崛起來得大,因為中國不僅是一個非西方國家,而且還是一個在政治和經濟體制上與西方國家有著重大區別的國家。
平心而論,中國經濟的奇蹟對於中國人來說同樣難以置信。如果說西方人的困惑在於他們不了解中國,而中國人的困惑則在於我們太了解中國。我們太熟悉中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當中的各種弊端,我們太熟悉中國技術的落後,我們太熟悉中國人均資源的匱乏。打一個誇張一點的比喻,中國經濟就如同一輛在高速公路上飛速奔跑的舊車,西方人作為局外人不理解為什麼這么舊的車還能夠一路高速行駛,認為裡面一定有神秘裝置;而坐在車內的中國人,發現滿車的裝置簡陋,心裡也禁不住老犯嘀咕:這么舊的車為什麼還能夠一路狂奔?
平心而論,中國經濟的奇蹟對於中國人來說同樣難以置信。如果說西方人的困惑在於他們不了解中國,而中國人的困惑則在於我們太了解中國。我們太熟悉中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當中的各種弊端,我們太熟悉中國技術的落後,我們太熟悉中國人均資源的匱乏。打一個誇張一點的比喻,中國經濟就如同一輛在高速公路上飛速奔跑的舊車,西方人作為局外人不理解為什麼這么舊的車還能夠一路高速行駛,認為裡面一定有神秘裝置;而坐在車內的中國人,發現滿車的裝置簡陋,心裡也禁不住老犯嘀咕:這么舊的車為什麼還能夠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