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蟲(假體腔動物)

輪蟲(假體腔動物)

輪蟲分類形態結構特殊,長期以來其分類地位各家意見不統一。多將其列為線形動物門Nemathelminthes的-·個綱,即輪蟲綱 Rotifera。有的學者把這類假體整動物稱為原體脖動物門Aschelminthes。現在很多學者將輪蟲單獨列為輪蟲動物門 Phylum Rotifera。按照目前國外常用的分類方法,輪蟲可分為2 個亞綱,3 個總目,約2 500種,即尾盤亞綱和真輪蟲亞綱。身體壯實,前端有數個棘,頭冠之後的軀幹部被一透明、光滑的背甲所包圍,背甲前緣通常具有6個棘刺,中間的1對棘刺與其他兩對棘刺基本等長或稍長,背甲後部正中有一開口,在背面為正方形、腹面為三角形,後端深圓並具有兩個棘。

輪蟲分布很廣,大多屬世界性分布,僅少數種類分布狹窄。多數棲息在沼澤、池塘、湖泊和水庫等淡水水體中。大多數輪蟲是濾食性種類,藉助頭冠纖毛運動收集水中的微型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在正常環境下,輪蟲多見雌體,稱為非混交雌體,會產生非需精卵,進行孤雌生殖。

輪蟲含有絕大多數水生動物所需的胺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幾乎是所有魚類的魚苗階段和甲殼動物幼體最適口的餌料。同時也是指示生物,可用於環境監測和生態毒理學研究等方面。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rotifer
  • :動物界
  • 輪蟲綱
  • :尾盤總目、蛭態總目、單巢總目
  • 亞綱:尾盤亞綱 Seisona、真輪蟲亞綱
  • 中文學名:輪蟲
形態特點,生活特性,生活習性,生活方式,隱生特性,生態分布,繁殖技術,繁殖條件,

形態特點

1、輪蟲的頭部前端擴大成盤狀,其上方有一由纖毛組成的輪盤,稱頭冠(corona),是運動和攝食的器官。身體其他部分沒有纖毛。即具有纖毛環的頭冠。
輪蟲(假體腔動物)
輪蟲(假體腔動物)
睡蓮葉上的輪蟲群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別膨大,形成肌肉很發達的咀嚼囊(mastax),內藏咀嚼器(trophi)。即有內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體腔兩旁有一對原腎管,其末端有焰莖球。即有末端具有焰莖球的原腎管
總之,輪蟲的主要特徵是具有頭冠、咀嚼囊和原腎管。

生活特性

生活習性

1、運動
多數輪蟲主要借頭冠纖毛的轉動作旋轉或螺旋式運動,另一些有附肢的種類如三肢輪蟲、多肢輪蟲、巨腕輪蟲等則藉此作跳躍式運動。輪蟲的尾部雖不是主要運動器官。但它的擺動無疑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足腺分泌物粘著在基質上時,還會以此足作圓心轉圈運動。三肢輪蟲的後肢不能活動。但在運動中可起舵的作用。無論哪種運動方式。其速度一般<0.02cm/S。輪蟲緩慢的運動正是其成為水產動物幼苗開口餌料的有利條件。
輪蟲(假體腔動物)
輪蟲(假體腔動物)
2、食性
多數輪蟲靠輪盤纖毛環向同一方向的轉動使水形成旋渦。其中適口的細菌、單胞藻腐屑等便被沉入口中,過大的物體被口圍纖毛拒之於外。實驗表明,多數濾食性輪蟲的適口食物< 5 &micro;m,最適5-10 &micro;m;另一部分大型種類如晶囊輪蟲則倚仗其特殊的頭冠和砧型咀嚼器撲食原生動物、其它輪蟲、小型甲殼動物等。當然與這類食物大小差不多的大型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也在取食之例。
3、取食方式
輪蟲的取食方式不同,食物的類別各式各樣。它們的取食器官雖能排除一些異物。但也僅局限於顆粒大小而對食物的質量難有選擇性。現已查明,某些單胞藻如小球藻Chlorella、扁藻Platymonas等飼餵輪蟲的效果較裸藻屬Euglena、裸甲藻Gymnodinium為好。這裡除細胞大小、運動速度外可能還有營養成分和毒性問題。

生活方式

輪蟲的基本生活方式有兩類。一類營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另一類營底棲、附著或固著生活。

隱生特性

輪蟲有隱生(cryptosis)的特性。環境條件惡化,如水體乾涸,溫度不適宜時,某些種類可以停止活動,如死一般,代謝幾乎無法測量,當環境適宜時又復甦,稱為隱生。進入隱生必須緩慢乾燥若干天。已有記錄隱生動物抗溫可達150-200攝氏度幾分鐘至幾天,短時間接近絕對零度仍能復甦。已知道甘油和海藻糖對於其生物大分子的晶體化和保存是必要的。甘油可以保護組織免於氧化,取代水結合到生物大分子上;海藻糖則能取代膜上的水分子。

生態分布

輪蟲廣泛分布於各類淡水水體中,在海洋、內陸鹹水中也有其蹤跡。但種量稀少。部分具一定耐鹽性的種類可在河口、內陸鹽水以及淺海沿岸帶的混鹽水水體中生活,甚至大量繁殖。

繁殖技術

輪蟲體內約有10%的活性基因是來自細菌、真菌以及藻類等。許多無性繁殖的物種由於缺乏遺傳的多樣性以及來自一個親本基因中有害突變的積累而最終滅亡。但是這種輪蟲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分化成了至少400個亞種。

繁殖條件

1、池塘條件
培養池應建在靠近育苗場、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風向陽之處。最好是選擇地勢高一點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積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長方形,土質應為泥質或泥沙質,池底和池壁不滲漏。土池數量一般3個~5個或更多,便於同時分池,分批進水培養,交替收穫。
輪蟲(假體腔動物)
輪蟲(假體腔動物)
2、清池進水
新開挖池可直接進水;若為舊池應將積水排出,並對剩餘積水施用藥物,殺死其中魚類和甲殼動物。可用清池藥物有:⑴漂白粉使用前需檢測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藥效3天~5天消失。⑵“魚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清塘後即可進過濾後的海水,濾網用160目~200目篩絹,防止敵害生物混入。初期進水40厘米~60厘米,調節鹽度為10~20,並隨之施肥,使水富營養化。
3、肥水
常用肥類分有機肥和無機肥,施用量根據池水情況而定,應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過磷酸鈣為3克/立方米、尿素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為200克/立方米。雞、鴨糞類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強,用量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應先發酵。可在池邊挖一小坑,把糞便倒人其中,經發酵後可於每天中午前後,潑入池中。
施肥後,在一般光溫條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變淡綠或淺褐色。為儘快肥水,也可從科研單位或其他場購買經過培養的複合藻液潑入池中,用量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隨著水色加深可適時添加水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