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輞川集二十首·茱萸沜
- 作者:裴迪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簡介,詩詞正文,詩詞鑑賞,
作者簡介
裴迪(716-?),唐代詩人,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詩詞正文
飄香亂椒桂,布葉間檀欒。雲日雖回照,森沉猶自寒。
詩詞鑑賞
茱萸沜是蘭田輞川的風景點,是一個岸邊生長著繁茂的茱萸的深山池沼。作者一下筆便寫它飄散著濃烈的香味。可以想見這時他正往茱萸沜走來,遠遠地便聞到這股特異的芳香,心都醉了,以致分辨不出是茱萸還是胡椒、肉桂的氣味。這裡用虛擬的椒桂來比喻茱萸,使茱萸的香味具體可感。接著,作者已走近這個水池旁邊,眼前是大片茱萸、茂密的枝葉遮覆著濃綠的池水。在紫色的茱萸葉之間,還搖曳著娟秀、青翠的竹葉。這一句的檀欒修竹是實寫所見之景,它既襯托茱萸,又顯現出池沼四周林木蔥蘢,環境陰翳、幽深。事實上,茱萸沜給作者最鮮明最突出的印象,也是他最喜愛,感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幽暗、冷寂。怎樣把這種幽暗、冷寂的美更強烈地反映出來?作者巧妙地用光亮反襯。他在三、四句描繪日光透過雲層,折射到寂靜、濃綠的池水上。池水不但不變得明亮和溫暖起來,反而給他更陰沉、寒冷的感覺,在陰冷色調的畫面上添上了一點明亮的暖色調,陰冷給人的印象就更突出了。
茱萸沜的美,恐怕決不只是這一種森沉、幽冷的美。但作者從自己的禪家思想和審美趣味去感受外物,當然對這種森沉、幽冷的美最感興趣,體會得也最深刻。在下筆時,他先描摹茱萸的香味和沜旁的修竹,修為鋪墊,然後便抓住雲日回照的一剎那間,對茱萸沜作傳神的寫照,“森沉猶自寒”一句,使茱萸沜仿佛具有人的精神氣質。我們讀這句詩,也似乎感到一股凜凜寒氣侵入肌骨。
能夠以二十個字,在寫景中創造出很難表現的幽邃、森沉、陰冷的境界,可見作者的藝術手段甚高,概括力甚強。裴迪在《輞川集》中的詩,總的說來藝術性不及詩友王維的同題詠作,但《華子岡》、《木蘭柴》和《茱萸沜》等首,是可與王維詩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