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鹽面砂土是一種潮土土種,分布在安徽碭山、安徽靈璧、安徽泗縣、安徽淮北、安徽蕭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輕鹽面砂土
- 土種編號:10477
- 土壤類型:潮土
- 土壤亞類:鹽化潮土
- 土類(二普):潮土
- 亞類(二普):鹽化潮土
- 母質:黃泛沖積物
- 剖面構型:Az—Cz—C
- 面積(公頃):100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靈璧縣馮廟區大王鄉李鋪西南200m,緩坡平地,海拔22.6m,地下水位1.6m,黃泛沖積母質。年均溫14.5℃,年降水量812.6mm,無霜期196天,≥10℃積溫4695℃。 Az層: 0—19cm,濁黃色(乾,2.5Y 6/4),壤土,屑粒狀結構,疏鬆,多量根系, 石灰反應強,pH8.6。 Cz層: 19—70cm,濁黃色(乾,2.5Y 6/4),砂質壤土,單粒狀結構,稍松,根系自上而下漸少,石灰反應強,pH8.6。 C1層: 70—81cm,淡黃色(乾,2.5Y 7/3),粉砂質壤土,塊狀結構,稍緊,少量根系,石灰反應強,pH8.6。 C2層: 81—110cm,黃棕色(乾,2.5Y 5/6),粉砂質壤土,塊狀結構,稍緊, 有少量銹紋斑,石灰反應強,pH8.6。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黃泛沖積物,剖面為Az—Cz—C型,屬均質型。多為砂質壤土或粉砂質壤土,結持力弱,多呈單粒狀,心底土常有膠泥及板砂夾層,並有少量銹紋銹斑和石灰結核。下水位1.5m左右,礦化度小於1g/L,屬HCO-3—Cl-—Ca2+( Na+ ) —Mg2+型水。在旱季返鹽盛期,地表有一層似雪花狀的針狀結晶體的白色鹽斑,但在雨季,鹽霜消失與面砂土無甚區別。土體石灰反應強,呈鹼性,pH8. 5左右。耕層含鹽量小於0.30%,並隨剖面加深含鹽量漸減,離子組成以Cl-、SO2-4和K+、Na+為主。土壤保肥力弱,陽離子交換量小於10me/100g土。有機質、全氮含量低,速效磷極缺,速效鉀中等,據 25個樣品分析,有機質含量為0.82%,全氮0.053%,速效磷4ppm,速效鉀122ppm; 有效鋅含量為0.29ppm,有效硼為0.40ppm,均明顯低於其臨界值0.5ppm,屬極缺。
生產性能
該土種質地輕,結構差,養分貧乏,漏水漏肥, 供肥容量小,肥效短,土性涼,土溫比面砂土低0.5—1.0℃,且由於耕層含有少量可溶性鹽分,危害作物出苗及苗期生長,立苗率往往只有7—8成。土壤怕旱,更怕小雨,雨後地表易板結,鹽分下淋積聚在作物幼苗根部,增高了滲透壓,造成生理缺水,有時棉花在3—4片真葉時仍受鹽害。目前該土種以種植小麥、棉花、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為主,多一年一熟,部分為兩年三熟,一般畝施土雜肥1000—2000kg,碳銨40—50kg,過磷酸鈣30—50kg,氯化鉀10—15kg,年畝產小麥150—200kg,皮棉50—75kg。今後利用改良上應結合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適當深耕,擴種綠肥,合理配施化肥,補施硼、鋅肥;適時播種,躲鹽巧種,沖溝點播,及時中耕,地膜覆蓋。減少蒸發和返鹽,平整土地,打井灌溉,除澇洗鹽,有條件的地方可改種水稻,淋洗鹽分。
歸屬分布
輕鹽面砂土,屬鹽化潮土亞類鹽潮砂土土屬。主要分布在皖北黃泛區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淮北市郊等,所處地勢低洼,多位於傾斜平原與背河窪地的交接處,微域地形,略有起伏。面積15.1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