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閱讀國學叢書:三字經大智慧》:國學經典,包羅萬象,深奧難懂。如何參悟?如何為我所用?輕鬆閱讀國學叢書結合當今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利用古今中外的具體事例重新詮釋經典的智慧;讓您能夠輕鬆領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輕鬆閱讀國學叢書:三字經大智慧
- 作者:王華
-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1日
- 頁數:19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802503472, 7802503477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編輯推薦,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學做父母
01 人與人的不同不是天生的——乞丐命和狀元命
02 樹大不能自然直——小兒學棋
03 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一孟母三遷、斷機勸子
04 嚴謹的家規有助於孩子的成材——五子登科
05 父母和老師是引導孩子成功的人——養子不教、為師不勤
06 不要錯過對孩子的教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07 嚴愛才是愛——和氏獻璧、岳飛教子
0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子學禮、割席斷交
09 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孝——黃香溫衾
10 手足同胞之間要講親情——孔融讓梨、兄弟爭死
第二章 識物學禮
01 學禮第一,讀書第二——王祥孝母、小兒學字
02 簡單的數字里有複雜的道理——空中樓閣、倉頡造字
03 認識天、地與人的由來——盤古開天、女媧造人
04 認知做人的準則——楚將報恩、夫妻教子
05 認識四季——燦爛女神、四季風光
06 認識方向——磁石指南、黃帝戰車
07 認識五行——孫悟空被壓五行山
08 認知五常——千古一朋、最好的朋友
09 認識六穀——五穀起源、稻米傳說
10 認識六畜——六畜起源、義犬救主
11 認知人的情緒——曹操敗走華容道
12 認識音樂——濫竽充數、高山流水遇知音
13 認知人倫(一)一李密盡孝、九代同堂
14 認知人倫(二)——愚公移山、誅滅九族
15 認知義理(一)——善應孝母、趙孝爭死
16 認知義理(二)——一諾千金,三顧茅廬
第三章 讀書之道
01 孩子要接受正規的啟蒙教育——白字先生、書生斷句
02 先學會一本關於禮儀的書——庭訓、《國小》
03 跟著孔子學《論語》——孔子與《論語》
04 向孟子學習仁義道德——孟子與《孟子》
05 不偏不易才是中庸之道——子思與《中庸》
06 在《大學》里找到做人的標準——曾子與《大學》、曾子殺豬
07 《孝經》中的“百善孝為先”——咯指痛心、文王孝親
08 接觸不同的書、選擇喜歡的路一學習“六經”
第四章 教兒歷史
01 讓孩子在歷史中學會區分善惡——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02 謙讓的二帝——堯舜禪讓
03 仁義的三王——大禹治水、成湯愛民、文王德高
04 夏朝的興衰——夏禹傳子、夏桀亡國
05 商朝的興衰——成湯愛民、紂王暴行
06 周朝的建立——周武王伐紂、姜子牙試君
07 西漢的興衰——楚漢之爭、西漢興衰、王莽篡位
08 東漢的興衰——王莽新敗、東漢興衰
09 三國兩晉的歷史——三國鼎立、兩晉動盪
10 北朝的興衰一元魏分東西、北周和北齊
11 隋朝的興衰——楊堅建國、昏君楊廣
12 唐朝的建立——李淵建國
13 唐朝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14 五代十國的歷史——五代的興衰
16 元朝的建立與宋朝的滅亡——忽必烈建元、文天祥抗元、宋朝的滅亡
17 元朝的興衰——忽必烈擴疆、紅金軍起義
18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建明、朱棣奪權
19 明朝的衰落——朱棣遷都、南宮復辟、弘治中興
20 清朝的歷史——清兵入關、康乾盛世、林則徐禁菸、不平等條約、清朝滅亡州
21 用挑剔的眼光去學習——顧炎武騎馬讀書、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第五章 學做學問
01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拜童為師
02 學習不是為了升官發財——半部《論語》治天下、康熙勤學
03 督促自己讀書——頭懸樑、錐刺骨
04 沒有條件也要讀書——車胤囊螢、孫康映雪
0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買臣負薪、李密掛角
06 學習宜早不宜遲——呂蒙讀書
07 有志者事竟成——陳平受辱苦讀
08 沒有天生的蠢材——傷仲永
09 為祖國而讀書——劉晏正字
10 書山有路勤為徑——聞雞起舞、雞犬有功
11 學海無涯苦作舟——劃粥斷齏、蜂蠶獻寶
12 學習不是為了自己——宋愨乘風破浪、為百姓造福
13 不要虛度人生——宰相之傑張居正
14 業精於勤荒於嬉——種芭蕉的書法家
附:《三字經》全文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內容全面的《三字經》註解,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閱讀。
本書共分五部分,以學做父母、識物學禮、讀書之道、教兒歷史和學做學問為主題,以每四句原典為一個小節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並重點開闢了“說故事”環節。本著作品的原創意圖,本書通過古今中外的一些生動的故事,更加全面地向讀者闡述了書中的各種觀點。可以說,這幾千字的原文裡面,包含的全都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本書特別附上宋代王應麟先生《三字經》原文,以方便讀者記憶、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