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財抱合

危機期間,無論是經營電力、化學、飛機等行業的新財閥,還是生產鋼鐵、煤炭和造船的老財團,都更加依靠國家政權,加強與軍部的聯繫,靠著政府與軍部的支持,大力發展與軍事有關的新工業新產品。這樣做的結果是,一方面使日本工業生產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國民經濟加速向軍事生產轉化。另一方面,由於生產產品的變化,使新老財團本身與軍事有關的經濟利益發生聯繫,其軍事擴張傾向大大加強。這樣一來,軍閥與財閥前所未有地緊密結合起來,在日本歷史上被稱作“軍財抱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財抱合
  • 屬性:軍財
  • 發生時間:1929年
  • 所在國家:日本
起因,主要影響,

起因

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不可阻擋地席捲日本,使持續蕭條的日本經濟遭受新的打擊。日本的進出口貿易,1930年比1929年下降30%左右,1931年又比1929年下降約50%。國內八種主要商品價格1930年比1929年下降37%。日本是個島國,市場狹小,資源緊缺,對外貿易縮減,直接影響工農業生產。1931年經濟危機發展到最嚴重地步,這一年的工業總產值比1929年下降三分之 一,主要工業部門的開工率只達50%,比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早一年進入危急關頭。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政府不是設法減輕人民的痛苦,而是向人民轉嫁危機。日本濱口內閣(1929年7月~1931年4月)拯救危機的主要辦法是緊縮通貨,用降低工資增強勞動強度的辦法推行“產業合理化”,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日本商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擴大出口。1929年12月和1931年4月,濱口內閣分別頒布了“產業合理化綱要”和“主要產業統製法”,增加工人勞動強度,降低工人工資,在主要生產部門強制建立卡特爾,限制生產,淘汰中小企業,增強大財閥對主要產業的控制。日本政府在危機期間的主要財政政策,起初是保持金本位制。當1931年英美等國放棄金本位制之後,日本犬養毅內閣下令禁止黃金出口,恢復通貨膨脹政策。
為了扭轉國內生產萎縮局面,刺激國內生產,日本政府還實行“軍需通貨膨脹”政策。所謂軍需通貨膨脹,就是通貨膨脹與政府擴大軍事支出和軍事訂貨相結合,在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的同時,推動國民經濟向軍事化方向發展。1931年至1936年,日本政府發行67億公債,貨幣流通量增加9億日元。同時期,日本的軍事預算由原來占總預算支出的近三分之一,增至69%。

主要影響

“軍財抱合”使得原本軍國主義傳統濃厚的日本社會更加軍國主義化,對日本最終走上發動戰爭的道路具有重要影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