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名校哈軍工/哈軍工風雲錄系列叢書

軍中名校哈軍工/哈軍工風雲錄系列叢書

《軍中名校哈軍工》從教育學的角度科學地總結了哈軍工辦學的成功經驗;揭示了哈軍工人才輩出的規律,尤其是拔尖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做人與做事和諧統一的教育觀等。此書就是從軍事教育的角度,來探索哈軍工的辦學歷史和經驗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中名校哈軍工
  • 書名:軍中名校哈軍工哈軍工風雲錄叢書
  • 出版社: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 頁數:528頁
  • 開本:16
  • 作者:吳新明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610593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軍中名校哈軍工》集可讀性與資料性於一身,是適合哈軍工新老校友、哈軍工的追隨者和軍事迷們優秀的讀物之一。對於當代的熱血青年,《軍中名校哈軍工》又是不可多得的勵志性讀物。對於當今的高等教育和軍事教育,《軍中名校哈軍工》是一股清新的風

作者簡介

吳新明,1946年8月生於江蘇省贛榆縣,1965年就讀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飛彈工程系。先後在國防科技大學和蚌埠裝甲兵學院等軍校從事電子科學的教學和軍事教育理論研究工作。1989年在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專職進修軍事教育理論,20餘年來,青燈黃卷,潛心研究軍事歷史、軍事教育和哈軍工歷史。發表報告文學作品《皖南事變傅秋濤突圍傳奇》《建議停止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第一人張衍同志》《反覆無常的大漢奸郝鵬舉》《從老紅軍到漢奸王宏鳴的可恥人生》等;擁有專著《王牌軍校哈軍工》《王牌軍校高端訪談》兩部和多篇軍事教育研究成果。2008年到2011年,作為主要策劃人和編導之一,參與創作廣東電視台10集電視文獻紀錄片《哈軍工》。在該片製作過程中,曾跟蹤採訪了120餘名哈軍工元老、故舊,足跡踏過全國13個省市,遍布白山黑水、大江南北。該片在地方和中央台放映後,獲得一致好評,在茂名召開的“理想照耀中國——經典中國紅色紀錄片頒獎盛典”上獲得了“紅旗飄飄經典作品”榮譽,同時被中央檔案館永久收藏,2012年該片在長沙又獲得國家級紀錄片最高獎項“金鷹獎”。《軍中名校哈軍工》是繼創作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哈軍工》後筆者的又一部力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神秘、神奇、令人神往的軍校
第一節神秘、神奇的軍校
第二節美麗的哈爾濱迷人的哈軍工
第二章在領袖們的厚愛下誕生
第一節初出國門,小米加步槍撞上了高技術
第二節毛主席親自點將,陳賡出任哈軍工院長
第三節周總理親自協調,眾領導慷慨支持陳賡
第四節經費叫緊,陳賡再次晉見毛主席
第五節軍委例會,一籃子解決問題
第三章陳賡院長在教員和學員中
第一節陳賡院長的音容
第二節禮賢下士尊師重教
第三節陳賡院長在學員中
第四節和蘇聯顧問在一起工作
第四章未加冕的科學教育顧問張述祖先生
第一節尋求科學救國夢
第二節在兵工大學的日子裡
第三節組建華東軍事研究室
第四節舉薦人才和詳論大學之道
第五節坎坷與忠誠報國的一生
第五章陳賡辦學的三駕馬車
第一節徐立行將軍
第二節張衍將軍
第三節李懋之將軍
第六章陳賡辦學的五根支柱
第一節唐鐸主任
第二節趙唯剛主任
第三節黃景文主任
第四節徐介藩主任
第五節唐凱主任
第七章招賢納士組建教師隊伍
第一節先從陳毅那裡端來了一個“聚寶盆”
第二節東路黃景文、趙子立“禮聘”教授建頭功
第三節西路招兵周祖同大獲全勝
第四節再一次大規模調集專業教員
第五節母雞下蛋蛋孵小雞
第六節用人不疑委以重任
第八章開學盛典的台前幕後
第一節開學大典盛況空前
第二節來賓規格高低質疑
第九章編制序列的演變與編制規格疑案
第一節隸屬關係和編制序列
第二節院系預科及專業設定概況
第三節大軍區規格的矛盾
第四節分建後學院降為兵團級
第十章課程與學科建設中的老教授們
第一節課程建設的中堅(一)——盧慶駿先生
第二節課程建設的中堅(二)——周明灞先生
第三節學科與專業建設(一)——空軍工程系的學科與課程建設
第四節學科與專業建設(二)——海軍工程系的學科建設與發展
第五節教學過程的掌控者——曹鶴蓀教授
第六節中國火箭科學創建的先行者——“兩彈元勛”任新民
第十一章裝備科研結碩果
第一節“東風ll3”高速殲擊機
第二節裝甲兵工程系研製了我國第一代水陸坦克
第三節炮兵工程系設計出先進的火箭炮
第四節工兵工程系的成果
第五節海軍工程系設計成果
第十二章在中央及軍委首長的關懷下成長
第一節周總理的關愛
第二節朱德元帥的誇獎
第三節鄧小平總書記的鼓勵
第四節彭德懷元帥的關心和深入考察
第五節賀龍元帥的呵護
第六節林彪視察
第七節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感慨
第八節豪情滿懷憶當年
第十三章陶冶在溫暖的社會主義大家庭里
第一節從秘密招生到公開選優
第二節為保證教學質量的“瀉大肚子”
第三節嚴密施教教書育人
……
第十四章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教育
第十五章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發展
第十六章走向世界與外軍交流
第十七章與中外名校的比較
第十八章對撤銷軍隊建制的研究
第十九章在政治風浪中搏擊的謝有法政委
第二十章軍事教育家劉居英將軍
第二十一章哈軍工精神研究
第二十二章對65級(13期)學員的評說
第二十三章“紅二代”在哈軍工
第二十四章為哈軍工軍旗增輝的學子
第二十五章第二次分建與哈軍工院校群的形成
第二十六章六十年的回眸
後記

後記

當寫完《軍中名校哈軍工》最後一章的時候,我忙碌而緊張的心情稍稍得到寬慰和放鬆。哈軍工是一所特殊的學校,箇中編制沿革、相互關係錯綜複雜,離開了當事人的第一手資料並參與研究,難以理清。當我在電腦鍵盤上敲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感到欣慰的是,作為哈軍工的學子,我為母校留下了一筆真實的、相對準確的、有參考價值的軍事教育歷史文獻。
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陳賡大將,在他生命歲月的最後9年裡,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他以卓越的領導才能和遠見卓識,創造出世界軍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陳賡領導下的哈軍工充滿了傳奇和故事,筆者在與大批校友接觸中,經常被他們回憶的往事感動得熱血奔流或潸然淚下。為了新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哈軍工人在陳賡的帶領下,雖然沒有實兵戰場上的那種拋頭顱、灑熱血,刺刀見紅、你死我活的衝鋒陷陣,但在國防科技教學與裝備科研的大學堂里,所有的人都自覺地達到了“臥薪嘗膽”“頭懸樑、錐刺股”的境界。陳賡說:“辦不好軍工學院,我死不瞑目!”為了國防現代化,他婉辭了毛澤東主席勸他回北京解放軍總部機關去任要職、當“高官”的機會,堅持要當哈軍工的院長,堅持為國防現代化培育高科技人才。
陳賡院長的人品與風度造就了哈軍工人的特別情誼。哈軍工同學之情超級濃烈!大學時代是人的一生最寶貴的時期,此時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青春煥發,人生充滿了理想和希望,因此歷來同學之情是一壇陳年老酒,經久愈香!哈軍工同學還兼有戰友之情,中國軍人歷來珍重袍澤隋誼,這是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當然更加彌足珍貴!除了上面的兩條原因之外,哈軍工校友的感情,還在於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都以陳賡的門生而自豪,都不理解為何砍掉哈軍工並將其肢解,惋惜母校的輝煌!上述三個原因造就了哈軍工同學的友情,比任何一所學校的同學之情都更為深刻、更為醇厚!也造成了哈軍工是大家永遠的話題和相互聯繫的紐帶。哈軍工傳記和歷史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住這一點就一定平淡無奇,就注定會黯然失色。
許多有識之士都說哈軍工是文學領域裡的一脈“富礦”,這是千真萬確的。可惜目前缺少更多的文學界的朋友們來挖掘、開採。哈軍工是中國軍事教育史的一朵奇葩,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從軍事上也都有待深入地研究。目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從教育的角度去認識哈軍工的一切。哈軍工首先應當是一所學校。本書就是站在這個角度去看待和研究哈軍工的歷史的。
近年來在哈軍工北京校友會的倡導下,哈軍工校友們撰寫了大批關於哈軍工時期的教學與科研的回憶文章,把哈軍工歷史研究引向縱深。“老教師們”在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中的心血和成就被挖掘並凸顯出來,這才是哈軍工辦學成功的核心之所在。任何一個辦得成功的學校,一定是有意無意地適應了教育規律。
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組織的力量才是偉大的!沒有全國各地哈軍工校友會的大力幫助,我無論如何也難以收集到如此豐富的資料。本書在成文的過程中得到了哈軍工北京校友會的大力幫助,李慧芬會長、尚法尊、石振春副會長、廖海明秘書長不僅在精神上給了我巨大的鼓勵,而且還從人脈上給了我許多具體的幫助。
還要感謝各地哈軍工校友會的幫助,他們是:國防科大校友楊昂岳先生,天津校友會的吳鴻毅秘書長,南京校友會的謝代辛會長、張戰秘書長,西安校友會的楊埜秘書長,瀋陽校友會會長曹天志,連雲港校友會的汪漢民會長、許秉信先生,武漢校友會郭平安會長,成都校友會的李曉濱秘書長,河南校友會的李希輝會長、郭德遜先生等,是他們不辭辛苦為我收集校友的材料,並為我的採訪牽線搭橋。最令我感動的是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1期大學長、二炮原副司令員楊桓,親自為本書尋找當年犧牲在20基地的戰友劉德普和胡文全校友的珍貴照片資料;西安校友會的楊埜秘書長,為本書找到了開學大典時學員代表陳青的照片,以及1期學員潘錦珊先生珍藏的學員們在宿舍里拉計算尺學習、討論問題的照片。這張照片本來就已足夠珍貴了,更加難得的是,照片裡面還第一次出現了大學長謝光中將學生時代的身影,著實使本書增色不少!
本文在寫作的過程中還受益於滕敘兗學長的研究成果,是他的鴻篇巨著《哈軍工傳》這本哈軍工研究的集大成者,為我後來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在本書成文的過程中,原海軍工程大學高學敏政委、原哈爾濱安全局成培傑局長給了我許多有益的指點和教益。是他們的幫助使我敢於突破禁區,第一次在哈軍工研究作品中集中專門的章節,研究了謝有法政委、劉居英院長和科學教育部第一任部長張述祖先生,為他們的千秋功過作出認真的評說。
本書寫作的過程中還得到了原連雲港市計委專職委員,著名的歷史學、經濟學者寇彬堂先生的幫助和指教。他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友,由於哈工大與哈軍工同在一個城市,他對哈軍工不僅有感性了解而且有許多深入研究,他以獨特的視角為本書作了多處修改和潤色。
全書修改、定稿過程中還得到了哈軍工校友蚌埠裝甲兵學院高工劉立善校友和高級工程師楊聖福先生的大力幫助,他們不辭勞苦為全書作了認真的校正。
感謝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的工作人員,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才使本書能早日和讀者朋友們見面。
最後,還要感謝我15歲的孫女吳月,她不辭勞苦,犧牲了許多娛樂和休息時間,用電腦為我錄入了大量的文字資料,減輕了我重複的勞動。
總之,《軍中名校哈軍工》一書是哈軍工人集體奮鬥和智慧的結晶。本書的成功出版是哈軍工精神的最好體現!
吳新明
2012年12月4日
於蚌埠裝甲兵學院

序言

吳新明同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飛彈系第13期學員,哈軍工北京校友會的積極活動者。為了弘揚、傳承哈軍工精神,他20年來不畏勞苦,青燈黃卷,潛心研究,大江南北、白山黑水,到處尋蹤哈軍工校友的足跡。他先後撰寫出版了紀實文學作品《王牌軍校哈軍工》和《王牌軍校高端訪談》;與別人合作創作並發行了10集電視紀錄片《哈軍工》,為哈軍工留下了珍貴的文字及影視文獻。我與作者第一次認識就是在紀錄片的攝製過程中。2008年夏天,他風塵僕僕地帶領廣東電視台的《哈軍工》劇組人員來校友會採訪,他執著、認真研究哈軍工歷史的神情和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欣聞他編著的《軍中名校哈軍工》即將付梓並和廣大讀者見面。通過e-mail信箱的電子傳遞,我有幸成為本書的第一讀者。作者把我帶回了在哈軍工學習和生活的火紅的年代。哈軍工是一個值得大寫特寫的軍校,她獨特的辦學過程、成功的辦學經驗和輝煌的哈軍工精神將永遠值得回味、傳承和發揚。
本書有許多獨到之處。第一,本書跳出了以往研究的視野,從教育學的角度科學地總結了哈軍工辦學的成功經驗;第二,揭示了哈軍工人才輩出的規律,尤其是拔尖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做人與做事和諧統一的教育觀:做事先做人,哈軍工學員首先是一名軍人,其次才是工程師。這對於當前所有高等教育,包括軍事教育都有著積極的借鑑意義;第三,作者持有積極的歷史發展觀,對哈軍工歷史事件的研究,包括哈軍工的兩次分建,認為是歷史的必然而並非是大破壞;第四,本書敢於突破了哈軍工研究的難點,對哈軍工一些領導人的功過和政治工作特點作了客觀、歷史的評價。總之本書對哈軍工的研究視角獨特,探索深入,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本書圖文並茂,許多歷史照片是哈軍工時期的珍貴鏡頭。最令我欣慰的是,本書對大批從哈軍工走出的,戰鬥在各條戰線上的普通工程技術人員,也飽含激情,以濃墨重彩作了大篇幅的刻畫和描述。
作為紀實文學,本書集可讀性與資料性於一體,對於當今的高等教育特別是軍事教育,是一股清新的風!對於有志青年,此書是勵志性的優秀歷史讀物。對於哈軍工新老校友和哈軍工“冬粉”們,此書是最好的讀物之一。
願本書能給讀者以有益的啟迪,給所有哈軍工新老校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李慧芬
2013年2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