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車溪遊覽區位於宜昌城區江南的土城鄉,距市區十八公里,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由十大景區組成:石仙谷、巴楚故土園、三峽民俗村、農家博物館、水車博物館、人民公社舊址館、天龍雲窟、奇石館、風洞、忘憂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溪民俗景區
- 外文名:Chexi folk Scenic Area
- 地點:宜昌城區江南的土城鄉
- 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
概況
然而,6年前的車溪,這裡還只是一條普通的山溪,一條流淌了千百萬年的荒野山谷。1995年初,時任宜昌縣電力局局長的樂發祥到車溪考察水電資源,沒想到,一進入車溪峽谷,樂發祥便被這裡的奇山秀水深深吸引:“天龍雲窟”的地質奇觀,水仙谷的秀美瀑布,忘憂谷的險峻峽谷、臘梅峽的珍稀植物、土城鬼街的古怪石林、風洞的音樂鐘乳石、娘娘泉的清純湧泉……無不讓樂發祥激動心跳。
這么美妙的山水風光,加上純樸的民風民俗,正是旅遊開發的絕好地方。1997春,緣份使來自於廣東的“儒商”邢昊與樂發祥走到了一起,迷醉於車溪山水的一夥熱血商人,很快投身到車溪的旅遊開發和建設之中。他們組建了拓誠(現更名為車溪)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起了第一棟土家吊腳樓。經過半年多的施工建設,布建了“天龍雲窟”洞內燈光,修通了通往石仙谷、臘梅峽的道路,組建了一隻民間文藝表演隊。當年12月30日,車溪景區開業迎賓。風光引人,風光養人,風光迷人,車溪優美的自然風光,不僅令樂發祥等淘醉,蒙發了開發旅遊的決心,更讓天南地北的外地人著迷。
2004年5月30日,上海市1000多名老人遊覽車溪,人人誇讚這裡的山水之美,稱在一個景區內,青山、秀水、幽洞、湧泉、峽谷、瀑布、古木、石林、田園等自然風光一應俱全的,十分罕見。
獨特的三峽民俗文化,是車溪的靈魂
文化,是明天的經濟,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沒有文化氛圍和文化品位的景區是空洞的、膚淺的,是缺乏長久魅力的。樂發祥深深懂得這個道理。
車溪景區從開發的第一天起,就將獨特的三峽民俗文化輸入景區建設的各個細節。三峽車溪民俗風景區的定名,正是這種文化思想的結晶。他們通過挖掘整理進而張揚這個區域已形成了的巴楚文化。如巴楚故土園,恢復了有著千年歷史的古代造紙手工工藝、制陶工藝、榨油工藝、釀酒工藝等。在景區開業初期,車溪的創意者就明確提出了籌建農家博物館的構想。從1997年開始,景區派出民俗專家踏訪長陽、五峰、秭歸、興山等縣市邊遠山區的村村寨寨,行程一萬多公里,共收集巴楚先民農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用品一萬餘件,形成了國內獨有的“農耕文化”集中展示區??農家博物館。在農家博物館,吊鍋子、長牛角,以及農事生產用具:鏈枷、篩子等,都一應俱全,全部是農民祖祖輩輩用過的遺物,就連明清時期“大媽”(正房)、“二媽(小老婆)”不同等級的滴水床也是真正的農家器物。
農家博物館於2000年9月建成開放以後,立即成為車溪的“金看點”,成為新聞媒體的追蹤報導熱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中國旅遊報,以及省、市數十家媒體對這一新的文化現象進行了報導和專訪。2002年9月26日,湖北省文物局正式批准車溪為全省第一家民俗博物館。隨後,車溪又精心籌建了中國第一個水車博物館。2003年,車溪建成了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舊址館”。2004年初,車溪又建成了“三峽民俗村”。
對民間文藝的開發,尤其是土家族民間藝術的開發,車溪的開發者更是嘔心瀝血,對民間文藝的旅遊運用堪稱達到了極至。他們把那些在民間土得起殼、俗得掉渣的數百種藝術形式,一一搬上了景區旅遊舞台。讓遊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悟三峽民間藝術的洋洋大觀,從“粗”、“俗”、“土”中求得了“大雅”,如詼諧幽默的碗碟小鬧《夸丈夫》,鏗鏘激越的田園山歌擊打樂“薅草鑼鼓”,原汁原味的土家祭祀舞蹈——跳喪、跳神,以及“土家堂戲”、打夯、巴山舞等等。
民間藝人,是民間文化的活“文物”,車溪廣納民間賢才,招收湖南、湖北鄉間藝人60多人,僅此一項,每月工資就要花去6萬餘元。王純成、王愛民倆父子,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地地到到的農民,但有一套喊山歌、擊打樂絕活,父子雙雙都被景區招為員工,供應食宿,每天為遊人表演鄉土民俗戲曲,平均每月收入千元左右。民間藝人的到來,為景區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半山腰,在水車邊,在屋椽下,都有農民歌手在喊山歌,唱小調,織西蘭卡普,印扎染。一些源於生活的勞作場景,也被演繹在舞台之上、屋檐之下、田園之中,不僅給遊客帶來了一串串歡聲笑語,更多地是帶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截止2004年5月,車溪共開發整理山歌、堂戲、皮影戲等民間歌舞戲曲節目30套300多個,使車溪成為三峽地區民間藝人的“聚義廳”,民間藝術的“大觀園”。
擅情的動態參與性,是車溪的磁場 帶著憧憬,辟一處靜土,看一線飛瀑,探一個溶洞,登一次險峰,聽一曲山歌,觀一場歌舞,喊一聲號子,踏一回水車,劃一排竹筏,品一壺臘梅茶,飲一杯苞谷酒,嘗一碗“金包銀”,喝一口懶豆花,圍一堆篝火,宿一夜帳篷……
在車溪旅遊,可以看(風光),可以做(制陶),可以說(笑話),可以叫(回音壁),可以喊(山歌),可以聽(戲曲),可以摸(農具),可以聞(香石),可以跳(巴山舞),可以踩(水車),可以吃(農家餐),可以喝(包穀酒),可以品(臘梅茶)……至始至終,遊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場景式的景物配置,每時每刻都在調動遊人的各種感官,讓遊人融入其中,不斷地調動情感,在參與中取樂,在參與中學到知識,正是這種無處不在的參與性,使車溪之行樂趣橫生,興奮之情持久不衰。
2004年4月28日下午,由中美教育交流協會組織的美國考察團一行110人來到了車溪。在巴楚故土園,英語導遊向客人一一介紹了北宋造紙作坊、土陶作坊、釀酒作坊後,外賓們饒有興趣地動手做起了陶製品和造紙。在三峽民俗村和農家博物館,外賓們學打鐵、學打榨、擊石取火、坐滴水床扮新娘。在農家樂表演樓上,72歲的羅伯特先生還被有幸選中當上了土家新郎。老人激動得手舞足蹈,惹得眾人捧腹大笑。考察團領隊卡瑞莎博士對導遊說:“旅行團12日從上海入境,途經12個城市,此次車溪之行,是旅遊團度過的最開心的一天,車溪真是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如今的車溪,遊人可以盡情體驗打鐵、造紙、煮酒、打夯、推車、打榨、制陶、耕地、做磚、車水、鑽石取火、推磨等農耕生活,只要你有時間,只要你樂意,這種參與活動可讓你玩上十天半月。參與性,為車溪構建了一個巨大的旅遊磁場,將遊人牢牢吸引過去。
巧妙的宣傳包裝,是車溪的翅膀
“夢裡老家”,是車溪的中心定位,“田園風光,土家風情”是車溪的衛星定位,同時,景區還提出了一系列的旅遊概念:“綠色深呼吸,車溪休閒遊”、“重拾野趣,返璞歸真”、“夢裡老家車溪游,田園風光伴您走”。但這些概念要使旅遊者接受,還得靠巧妙的行銷宣傳。——車溪經營者深詣行銷之道。他們認為,面對旅遊行業的激烈競爭,旅遊行銷已成為景區開發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產品的傳揚,應是立體的、全方位的。他們在職工內部,輸入了“全員行銷”理念,要求員工牢固樹立“行銷是企業的生命線”、“人人都是行銷員”、“乾好本職工作,維護公司形象,就是行銷”的思想。
科學制定行銷戰略,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方式,為車溪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插上了有力的翅膀。邀請媒體宣傳、組織文學筆會、編印旅遊書刊,出宣傳畫頁,開闢行銷網站,開發景點特色工藝品等,通過不同形式,將車溪品牌置入遊客的視線之中。用郵資明信片作門票,並進行系列編號,在全國沒有先例,於是,車溪請專家設計出了一套集實用、觀賞、紀念、收藏等功能為一體門票郵資明信片,開創了三峽旅遊系列編號旅遊門票郵資明信片的先河。6年多來,車溪共編印了《走進車溪》、《夢裡老家——三峽車溪》等旅遊叢書7套近100萬字。
在行銷過程中,運用得最充分的是媒體宣傳。他們與省、市數十家新聞媒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係,每一個新項目出台,每一個新的發現,景區都要邀請記者進行採訪,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新聞炒作。在媒體炒作的同時,邀請旅遊批發商迅速跟進。如一年一度的三峽臘梅節,車溪都要舉行新聞發布會和記者招待會,通過宣傳,使數以萬計的遊客在旅遊淡季進入車溪感受3000畝野生臘梅的清香,營造出宜昌三峽旅遊淡季的新亮點。
成功的行銷包裝,換來的是遊人如潮,周邊景區紛紛與車溪聯線,用車溪品牌推銷自己。五一黃金周,車溪再創歷史新高,接待國內外遊人3?4萬人次,其中省外遊人首次突破省內遊人,達到2萬餘人,遊人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
目前,車溪正在申報5A級景區,面對成功,車溪的開發者並沒有絲毫驕傲和鬆懈,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新一輪開拓之中,他們決定在不久的將來,推出中國最大的古作坊展示區等一系列新產品,舉辦“三峽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慶活動,並用更大的精力挖掘整理土家族文化,用一個景點宣傳一個民族,把車溪民俗打造成世界級三峽旅遊的精品,建成一道“民俗三峽”。
在這裡,古造紙作坊、土陶作坊、榨坊、酒作坊、鐵匠鋪等近百種古作坊讓您親自動手,體驗其操作過程,全身心感受勞動人民別樣的生活和勞作之美。
扎染(扎染是我國傳統的染色印花方式之一),它是用線把織物紮起來,或將線穿入織物,把織物縫成一定的縐壁、抽緊、釘牢,使織物不易上染,產生“空白”,從而形成花紋,然後再染,染成的花紋千變萬化,色彩斑讕,而且能產生神奇、朦朧的夢幻效果。傳統的扎染使用的染料一般為植物性的,如藍草、茜草、紅花和黃梔子等。在染制過程中先在鍋中加入適量五倍於,為防止褪色,然後加入少許食鹽,使其色彩固定,待水燒開20分鐘後,加入少量的醋,使之增加光澤度。
車溪風景區為深入挖掘我國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收集整理了一套民間扎染技法加以推廣,使廣大青少年在遊興之餘,親手參與扎染製作,從中體味勞動的樂趣和這一民間技藝的奇妙所在。
造紙作坊(造紙術是四大發明之一),車溪沿河兩岸原有古造紙作坊十六家,現仍存兩家。車溪造紙就地取竹為原料,用水車帶動石碓將竹子砸破,用石灰水浸泡三個月、半年去除竹子的膠柔質,留下竹纖維,用水動力機械轉動大石碾壓成纖維粉未,注水攪拌成紙漿,再用豎簾在水中端篩均勻出水乾燥成紙。車溪造紙始於何時,一是紙坊引水落差處的鐘乳石化驗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二是車溪紙坊流程中動力的橫向傳動及使用水車,吊盤廣泛套用於北宋時期,其使用的抄紙器是宋時流行的豎簾,因此,車溪造紙坊建於北宋時期。
紡織坊,也稱布坊。是紡線織布、織襪之處。主要設備是一張彈花弓,一架紡線車,一台竹木製織布機,一台半機械織襪機,一台鍋灶,一方腳踏碾壓石。紡織原料主要為棉花。在自給自足的經濟時代,人們自己生產棉花,用牛皮筋木弓彈去子粒,手工揉搓成棉條,再紡成紗線,織成白胚布,然後利用天然植物和礦物染料加溫著色,碾壓平整成為可套用的布料。紡織苧麻、蠶絲的方法與棉花基本相同。
土陶作坊,在車溪又叫“窯場”其產品稱為“窯貨”,陶坊生產設施主要是泥土與髮絲製成的慣性轉盤和烘燒產品的土窯。土窯分為兩種,一種是扇子窯用土磚在地面上砌成穹形的拱窯;另一種是耷窯,也稱串窯和龍窯,是在直線坡地上用磚砌成的從坡下延伸的半圓拄拱窯。陶藝又稱“玩泥巴”,在歐美已成為少年兒童的必修課。在我國傳統的陶器製作工藝已經消滅,恢復土陶作坊,除了能滿足人的觸覺感受外,還能培養其空間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寓教於樂,溫故知新,將昔日艱苦的勞動化作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活動,不僅是中小學生生態科普旅遊的需要,更是人們重拾野趣,返璞歸真的必然。
用石磨將糧食碾碎磨成麵粉的作坊稱磨坊。車溪人根據不同品種的糧食、不同需要的成品製作了多種石磨。磨坊的工具主要是大石磨。這種磨,盤大磨重,轉動石磨有三種方法:一是安裝磨擔子,人工繞磨眇行推動;二是用上牛、馬拉動;三是連結水車用水力帶動。還有雙手推拉手磨,磨盤較小,一人或兩人推拉,一人加料即可。單手推拉小石磨,完全由一個人操作,邊推邊加料。還有的使用秋碾加工麵粉,人力或畜力作動力均可,既可使穀物去殼,也可磨成麵粉。現在,古老的石器已經被淘汰,穀物加工已由現代化機器的所替代,但在車溪您仍然可以見到。
榨坊也叫油坊。主要設備是大木榨、槽碾、蒸甑、炒鍋等。植物的種子如芝麻、菜籽、花生、桐籽等都含有一定的脂肪,通過加工可以獲得油質。首先要對油脂原料通過炒乾後碾碎或碾碎後炒乾去掉水分,使原料中的蛋白質易於溶解,再用甑鍋蒸透,利用鐵圈包壓成薄餅,放入木榨的框內,用木楔子夾緊,再用撞桿撞楔子擠壓出液體油質。
從宜昌中心市區出發,經夷陵長江大橋,南行18公里,便到了“夢裡老家”車溪。車溪毗鄰三峽,位於宜昌江南土城鄉境內,因其水車眾多而得名。溯溪而行,沿途有八大景區: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農家博物館、臘梅峽、寶塔谷、天龍雲窟、風洞和忘憂谷,全程10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車溪山靈水秀,民風古樸。這裡雄峰、異石、奇洞、飛瀑、清泉等景觀隨處可見,古作坊與土瓦民居交相輝映,自然景觀和風土民情水乳交融。目前已推出了八大特色之旅,即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土家歌舞欣賞、篝火野趣晚會、臘梅峽植物科考、天然森林浴、特大溶洞獵奇探險、忘憂谷溯溪探源。置身其間,仿佛就在“世外桃源”。
車溪自然景觀奇特秀麗,在3公里長的微型峽谷里,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時期遺存下來,屬世界罕見的古生臘梅群落3000多畝,被譽為“三峽植物奇觀”。天龍雲窟是車溪自然景觀精品,特別是蓮花洞內天然形成的蓮花瓣,堪稱“三峽一絕”。車溪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區,為了展示昔日土家風情,恢復了巴楚故土園景區,推出了三峽地區第一個農家博物館,置存紙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車和農事生產、生活器具。您可見識“竹子變成紙、泥巴變成陶、苞谷變成酒”的全過程,還可以一試身手,親自感受勞作之美。無盡的鄉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您的心田,叩開您的心扉,讓您跨越時空,回到那古老的年代。
車溪的野生臘梅是全國罕見的自然奇觀。每年隆冬時節,車溪臘梅峽谷三千多畝臘梅迎寒怒放,白色、黃色的梅花爭奇鬥豔,幽香裊裊,滔滔不絕,為遊人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臘梅節期間,車溪民俗旅遊區為遊客奉獻出60多套原生態土家歌舞表演,為遊客賞梅助興。
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三峽特殊的氣候環境,這使三峽地區成為植物理想的避難所。聯合國林業專家實地考察後稱宜昌是“理想的天然基因庫”。據植物專家考證,臘梅原產我國中部三峽地區。車溪峽谷有第四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野生臘梅群落3000多畝,進一步證明了宜昌是臘梅的故鄉。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做夷陵縣令時寫下的詩名“西陵峽口折寒梅,爭勸行人把一杯,須信春風無遠近,維舟處處有花開”,也足以證明西陵峽口自古多梅,歷代文人騷客在留下了不朽不詩篇。 為了使更多遊客感受車溪臘梅這一神奇的自然景觀,營造宜昌三峽旅遊淡季的新亮點,車溪於每年元旦期間,如期舉辦“三峽臘梅節”,開展吟梅誦梅詩文筆會、梅攝影展及以梅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大型篝火晚會等活動,通過精心打造這一品牌,增加宜昌三峽旅遊產品的多樣化,提升宜昌三峽旅遊的文化品位。
適逢車溪民俗旅遊區開業八周年之際,為答謝廣大市民多年來年支持與厚愛,車溪民俗旅遊區決定,在臘梅節期間(1月12日——2月12日),市民攜帶本人身份證,可享受半價優惠,特邀市民前來賞梅盡興。
車溪民俗風景區位於宜昌市南土城鄉境內,距離市區18公里,這裡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典型撞擊磨合區,其民俗文化獨具特色,兼具有巴人和楚人的特色,風景區內主要以田園風光和土家民俗文化為特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新三峽十景之一。
車溪民俗風景區溯溪而上,綿延7.5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分為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臘梅峽、農家博物館、水車博物館、寶塔谷、奇石館、天龍雲窟、風洞、忘憂谷等十大景區,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又有古老醇厚的巴楚民風,是體驗另類民族風情,享受田園風情的旅遊勝地。
車溪民俗風景區中有中國首家水車博物館、中國第一家農家博物館,還有全國最大的古作坊展示區,各博物館和占市區內實行動態展示,遊人可親密接觸,體味先民生活,夢回老家,全身心感受勞動人民的別樣生活和勞作之美。
車溪民俗風景區結合自身的秀美風光和醇厚的民風習俗,現已形成自身獨特的旅遊主題活動,有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土家歌舞欣賞、“野火情”篝火晚會、三峽特大溶洞獵奇探險、山村撒野、森林浴、靜態游、徒步游、保健游、鄉村游等,可讓遊客實地感受農耕文明、重溫田園舊夢,感受回歸自然的浪漫、體味物我兩忘的境界。
景點旅遊提示
內部交通:景區綿延7.5公里,景區內有當地居民自家的麵包車、三輪車及機車供遊人代步,但最好的辦法是在宜昌市內自行租車,非常方便。
住宿:車溪民俗風景區內有賓館可供遊人住宿歇息。
車溪民俗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境內,幾年前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深山溪谷,如今卻一躍成為“新三峽十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湖北省“十佳景區”。隨著遊客接待量逐年上升,車溪已成為新三峽旅遊幹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
據車溪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樂發勝介紹,車溪從開發伊始就十分注重發掘當地獨特的土家族民俗資源,目前已經成功地發展成為土家風情濃郁的民俗旅遊區,頗受海內外遊客的青睞。車溪是一個土家族聚居自然村,至今仍保留著跳喪、喊山歌、哭嫁等土家族民風民俗。從1997年開始,景區派出民俗專家踏訪湖北省的長陽、五峰、秭歸、興山、恩施等縣市,收集巴楚先民農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用品12000餘件,並建成了湖北省首家農家博物館,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和歷史研究價值。據悉,車溪民俗風景區還建成了大型古作坊展示區,有古造紙作坊、土陶作坊、榨坊、酒作坊、鐵匠鋪、印染作坊、豆腐坊、紡線織布作坊等80餘個。為了搶救保護撒爾嗬、擺手舞等土家族文化遺產,景區還從車溪村尋訪多位高齡藝人,蒐集整理曲目,成立了土家撒爾嗬藝術團。
三峽車溪民俗風景區位於宜昌城區江南的土城鄉,距中心城區18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由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臘梅峽、農家博物館、水車博物館、寶塔谷、奇石館、天龍雲窟、風洞、忘憂谷十大景區組成。三峽車溪民俗風景區是以“夢裡老家”為主題,以田園風光和土家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風景區。景區內巴楚民風古老淳厚,田園風光清新自然,其特點可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主題定位(夢裡老家),兩大自然奇觀(植物奇觀、地質奇觀),三種文化特質(民俗歌舞欣賞、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四種旅遊特色(民俗風情游、休閒體驗游、科普考察游、獵奇探險游)。車溪山靈水秀,民風古樸。這裡雄峰、異石、奇洞、飛瀑、清泉等景觀隨處可見,古作坊與土瓦民居交相輝映,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水乳交融。現已成功推出八大特色之旅:農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農家歌舞欣賞;篝火野趣晚會;臘梅植物科考;水車博物館、黑溝峽森林浴;特大溶洞獵奇探險;忘憂谷溯溪探源野考。
從宜昌市出發,過夷陵長江大橋,經點軍、橋邊、土城至車溪景區,景區實行統一售票分景點驗票,票價49元/人,整個遊程約5個小時,景區內有餐館可用餐,品嘗農家菜及土家族特色菜。
最佳旅遊季節
交通
車溪民俗風景區距宜昌市城區18公里。自駕車可經夷陵長江大橋過江,沿318國道,經點軍、橋邊至車溪;散客可在海通客運站乘“宜昌——土城”的專線車或沿江大道乘“曉溪塔——車溪”的專線車直達。
車溪一日游
早上宜昌出發至“夢裡老家”——車溪民俗風景區,觀石仙谷瀑布,游巴楚故土園,欣賞土家歌舞表演,參觀“中國第一家農家博物館”、“中國第一家水車博物館”,中午在車溪品特色農家餐。下午探天龍雲窟,賞地質奇觀,之後返宜昌。
住宿
車溪民俗風景區美食
景區裡面有很多農家餐館,價格公道,最重要的是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