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
- 作者:程樂松
- 出版時間:2017年3月1日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372 頁
- ISBN:9787301279168
- 定價:55 元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對道教的學術研究興起於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這百餘年的傳統中,道教的文化形象逐漸被固化為迷信、愚民實踐、缺乏宗教傳統的神聖性及缺乏原創性等,這些刻板的印象嚴重低估了道教的文化價值。本書從觀念史的視角入手,聚焦於神秘主義、身體、不死這三個核心概念,從中國傳統思想觀念及生活世界出發,詮釋了道教在中國人的日常及信仰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背後的理路。這種“同情理解”的研究視野有助於彌合歷史與信仰之間的巨大鴻溝。
作者簡介
程樂松,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男,1978年8月生,江西德興市人。2006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為六朝及隋唐道教史、兩漢思想史與早期道教、宗教經典詮釋學。
學術研究主張以“宗教(信仰)的方式看待宗教”的基本立場,運用文獻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立足於中國古代社會的思想與信仰語境,闡釋道教經典的文本歷史及特點,由此嘗試建構關於“中國文化史中的道教”的學術闡述。主要著作有《即神即心——陶弘景與茅山真人之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程樂鬆開設道教及宗教學理論的基礎與研究課程。近年開設的課程有《道教史》、《道教與民間宗教》、《道教研究》、《海外漢學中的道教》、《宗教學原理》等。
圖書目錄
序言(王宗昱)
第一章 紛繁、不經與“可理解”的道教
紛繁與不經的道教:學術敘述的挑戰
可理解的道教:觀念史的可能性
第二章 言道與術道:道家思想的信仰空間
不言之教:老莊的神秘主義底色
默契與術道:道家思想信仰空間的展開
第三章 從政治神學到不死實踐:宇宙圖景的神秘化
時空、宇宙與天地:簡要的語義分析
術數與天文:天地與時空的通識
創世與洞天:道教化的神秘圖景及其信仰價值
第四章 告別“信史”:道教歷史的敘述與詮釋
神聖與客觀之間:道教歷史的雙重敘述
拼圖與融入:詮釋性的歷史敘述
第五章 融攝與排異:神秘主義的兩種向度
神秘主義:語義學進路的分析
不言之教:詩性的融攝
秘而不言:排異的神性
第六章 道體與體道:身體的雙重角色
從概念到隱喻:道教身體敘述的思想語境
道在一身之中
體道:身體與生命的不朽
第七章 病體與仙體:病理與不死之道
醫道同源與中醫的身體觀
身體與中國古代醫學的建構
病與仙:道教的疾病生理學
第八章 存思的內景:身體切近神聖
洞徹朗照:從內景到身神
切近超越的身體:存思術的道與理
第九章 以身顯道:作為身體實踐的科儀
道教科儀研究的身體視角
程式化的身體與行動:科儀的秩序感與彈性
以身顯道的科儀實踐
第十章 以死長生:不死之藥的觀念與技術
從服食、黃白到外丹:觀念的雜糅與變遷
燒煉:儀式化與神秘化的外丹
以死長生:信仰觀念中的丹與毒
第十一章 鬼之仙途:陌生的焦慮與被消解的死亡
鬼的雙重意義:陌生與死亡
疫病、鬼祟與擊鬼:生活中的信仰技術
仙途:咒鬼、鬼仙與鍊度
第十二章 算命:我命、承負與不死
從宿命到我命:神秘的觀念張力
承負與玉籍:不死的可能
第十三章 內蘊超越的日常:中國信仰體系與道教的本土性
秩序的神聖性:日常的超越性
不死、禮樂與生活:道教本土性的詮釋
結語 邊緣的紋理:道教研究的觀念史視角
觀念史敘述的價值
邊緣的紋理:觀念激發理解
參考文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