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建築·城市

身體·建築·城市

《身體·建築·城市》是2017年11月1日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楚超超編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身體·建築·城市
  • 作者:楚超超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1日
  • ISBN:97875641750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身體作為與建築學十分密切相關的主題,從維特魯威到現在,一直印記在建築學之中,雖然身體曾經被現代建築學所漠視,但是當代建築學的發展開始關注身體的回歸。
  《身體·建築·城市/城鄉規劃新空間新思維叢書》以“身體”作為研究切入點,探討其如何在形式上、精神上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上來激發並擴展了建築學的領域,並與建築和城市發生關聯,同時分析了相關關鍵字之間的交織關係,如建築學中對比例、幾何學、神人同形同性、崇高的美學、離奇、權力、事件等的討論。
  《身體·建築·城市/城鄉規劃新空間新思維叢書》可供建築學、城市設計、城鄉規劃等領域的學生學習或參考,也可作為建築師、城鄉規劃師以及對此主題感興趣的相關專業人士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前言
1 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1.1 西方哲學語境中的“身體”概念
1.2 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1.3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2 古典建築中的身體投射
2.1 裸露的身體與展示的建築
2.1.1 對明朗肉身的讚美
2.1.2 視覺與聽覺的空間組織
2.1.3 方陣的品質與神廟的想像
2.2 幾何的身體與秩序的世界
2.2.1 維特魯威人與身體幾何學
2.2.2 視覺的控制
2.2.3 儀式與城市的建造
2.3 基督的身體與朝聖的空間
2.3.1 對肉身的棄絕與對基督身體的信仰
2.3.2 通往“上帝之城”與朝聖的空間
2.3.3 “中心”與“路徑”
2.4 身體中的秩序
2.4.1 神人同形同性
2.4.2 身體象徵柱式
2.4.3 身體象徵教堂
2.4.4 身體象徵城市
2.4.5 小結——來自身體的幾何與比例
2.5 本章小結
3 空間中的身體體驗
3.1 身體知覺與空間體驗
3.1.1 有關空間概念的哲學解釋
3.1.2 移情理論與空間體驗
3.1.3 森佩爾與空間圍合概念
3.1.4 施馬索夫與空間的創造
3.1.5 路斯與“空間布局”
3.1.6 西特與“空間藝術”
3.2 部雷的建築
3.2.1 崇高的美學
3.2.2 離奇的空間
3.2.3 大都市中的“離奇”
3.3 施萊默的“身體”概念
3.3.1 形式
3.3.2 身體與服飾
3.3.3 舞台上的身體
3.3.4 “身體”特徵
3.4 本章小結
4 身體在建築現象學中的回歸
4.1 梅洛-龐蒂的“身體”理論
4.1.1 身體現象學
4.1.2 身體
4.1.3 知覺
4.1.4 情境
4.2 身體的棲居——對現代主義無家感的反思
4.2.1 海德格爾的棲居概念
4.2.2 諾伯格一舒爾茨的棲居概念
4.2.3 卡其阿里的棲居概念.
4.2.4 棲居、無家感與現代性
4.3 “身體”的實驗——匡溪的實踐
4.3.1 匡溪藝術學院
4.3.2 身體知識
4.3.3 身體幾何學
4.3.4 身體現象學
4.4 基於身體知覺的建築實踐
4.4.1 斯蒂文-霍爾
4.4.2 尤哈尼·帕拉斯瑪
4.4.3 卡洛·斯卡帕
4.5 本章小結
5 後現代身體在建築中的隱喻
5.1 身體的後現代更新之源
5.1.1 尼采、福柯與德勒茲的身體解讀
5.1.2 身體“是”一種文本
5.1.3 人文主義體現的結束
5.2 規訓的身體與權力空間
5.2.1 權力機制與馴順的肉體
5.2.2 紀律的技術與對肉體的操練
5.2.3 權力空間與全景敞視建築的形式
5.2.4 身體的反“規範”
5.3 失根的身體與遊牧的城市
5.3.1 “異托邦”
5.3.2 身體的失根與流動
5.3.3 遊牧的烏托邦城市
5.4 空間與事件——伯納德·屈米的建築思想
5.4.1 空間
5.4.2 身體
5.4.3 事件與暴力
5.4.4 序列與計畫
5.4.5 屈米的解構主義
5.5 本章小結
6 身體變異與建築的結合
6.1 身體表面與“表面”的建築
6.1.1 身體表面
6.1.2 摺疊表面
6.1.3 媒體表面
6.2 身體結合與拓撲學空間
6.2.1 義肢化的身體
6.2.2 身體結合
6.2.3 拓撲學空間
6.3 身體變異與機械化的建築
6.3.1 半機器人
6.3.2 電子化的空間
6.3.3 機械化的建築
6.4 迪勒與斯科菲迪奧的實踐
6.4.1 肉體
6.4.2 身體作品
6.4.3 建築作品
6.4.4 身體、媒體與建築
6.5 本章小結
7 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後記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