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跳早族
- 原因:自主
- 含義:趁早跳槽
- 離職情況:近9成是主動離職
職場“新人”頻繁跳槽四大案例,原因分析,相關案例,
職場“新人”頻繁跳槽四大案例
據了解,企業新招收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在第一年內的流失率最高。跟蹤調查發現:在走上職業生涯一年內迅疾“跳槽”的大學生,在5年當中平均還會發生3次“跳槽”。有的應屆畢業生一年不到竟換了5次工作,且每次都沒有超過試用期,成為典型的“職業跳槽者”。這些現象,也成為許多企業不敢招收應屆畢業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一:太辛苦沒法堅持
應屆畢業生小李在一家培訓機構做業務。“這份工作太辛苦了,每天過著朝五晚九的生活,才兩個星期,我就瘦了四斤。”小李在上個月底就辭職了。
“雖然我個人感覺不太適合做業務,但這幾個月里,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溝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這對我今後找工作很有幫助。”小李說。
案例二:嫌工資太低
會計專業畢業的小黃,今年畢業後在一家蘇打水公司做會計。雖然才3個月,但她已開始頻繁出入招聘會,尋找新的崗位。
“現在的工資太低,一個月才1200元,試用期剛過,我以為工資還會漲,可領導說一兩年之內不會漲。”小黃說,1200元的工資,除去房租等雜費,根本不夠花。
案例三:不是興趣所在
今年剛過完年,大四的小王就開始找工作。但究竟對什麼工作感興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小王很迷茫。
於是,“先就業後擇業”。她先進入一家行業報做記者。但喜歡文藝的她,對這個行業毫無興趣,她很快覺得度日如年,雖然工資待遇不錯,但她始終覺得與自己的興趣理想完全不能吻合,幹了一個月就放棄了。
隨後,她進了一家文化公司做文案策劃,但也只維持一個多月,目前又進了一家企業搞外宣。她說:“我可能是同學中更換工作較頻繁的一個,並不是因為工資,而是覺得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不是興趣所在,而且每次進一家單位之前所想的和實際情況完全不同,便時常想著放棄。”
案例四:與專業不對口
化工專業的小陳,至今還在人才市場徘徊。從今年初找工作到現在, 她已經是招聘會的常客。她一直想找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但始終不能如願。
畢業後,她做過一陣子銷售,覺得無法適應。還做過質檢員,但流水線作業,覺得沒勁,便炒了老闆“魷魚”,到人才市場另謀出路。“以前的工作工資也不算低,每個月有1500元,但與自己的專業不對口,覺得沒勁。還是想找個專業對口的工作。”
點評每次招聘會,應屆生最煩企業打出“只招收有工作經驗人員”的招牌。可不少企業表示,應屆生還要培訓,培訓完卻很快跳槽了,還不如招收有工作經驗人員。
鄭州某經貿公司人事部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不打算再招應屆畢業生,因為流失量太大。“我們公司去年招了10多個畢業生,現在只剩一個。他們離開的原因,一是因為承受能力弱,受到客戶拒絕後認為工作難做;二是覺得專業不對口。”
“過去給過應屆生許多機會,但他們安定性太差,企業花費人力物力培訓後,稍不如意他們就跳槽,培訓成本就這樣打水漂了。”一家醫藥公司的負責人說。
河南某軟體公司招聘人員金先生則表示,從這段時間招聘會上看,來求職的大都是應屆畢業生。“很多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專業知識不過硬,一些程式、語言的專業問題都回答不上來。
原因分析
“跳早族”雖然數量龐大,但並不可怕。因為跳槽,作為個人的職業選擇,早已被社會普遍接受。現在不像幾十年前,工作都是分配的,猶如包辦婚姻,很少會尊重你的選擇。現在雖然求職難,但總還是自主的,工作以後個人與單位的關係仍像自由戀愛,你情我願便你好我好,哪一方不滿意提出分手,這也是負責任的表現。既然不合適,也就沒必要互相拖累。
從理論上說,如果跳槽,就該早跳,因為無論跳到哪個新單位,都得一切重新開始,年輕人還有年齡優勢做資本,還折騰得起,要是年齡大了,身體條件差了,家庭負擔重了,即使想要跳槽也跳不動了。這恐怕就是“跳早族”日益壯大的原因。 不過,跳槽也好,跳早也罷,明確的目標不能少。據報導,“跳早族”中有不少人都表示,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之前的工作和狀態,但卻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這樣,她秀小編認為還是原地不動比較好,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跳到一個新的單位,由於沒有明確目標,就難免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到那時該怎么辦,接著跳?跳不了幾年,你就會發現,當時“忍”下來的同事們,要么升了,要么發了,只有跳來跳去的你,還在一次又一次地從頭再來……
當然,無論是事業還是人生,目標都不一定一開始就存在。對更多的人來說,終點是走著走著才看到的,而在尋找目標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經歷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會否定自己已經走過的路。而在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之前,也許堅持才是最好的選擇。都說不怕慢,就怕站,但在事業發展這條路上,哪怕停下來想想,也比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強,否則最終耽誤的肯定是自己。社會對跳槽包容,是鼓勵人們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縱容大家朝三暮四,到最後兩手空空。
相關案例
23歲的薇薇加入“跳早族”這個行列,是因為薪水的問題。薇薇在學校時是系裡公認的才女,畢業後在漢口一家廣告公司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策劃的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是設計公司的宣傳文案和海報等。
雖然是小公司,但是老總很賞識薇薇,經常誇她“天資聰慧”,要她好好乾。公司的辦公環境和氛圍都不錯,而且經常還有各種給新人的培訓機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薪水比較低,每個月才1500元的底薪,加上獎金什麼的,才2000元出頭。
本來,薇薇還比較滿足現狀的,在部落格上常常稱自己為“準白領”。但是工作後的第三個月和同學的一次聚會,讓她心裡很不爽:同樣是做策劃的,不少同學都號稱月薪在3000元以上,而自己還守著1500元在溫飽線上徘徊。而且其中,不少同學當時在學校的成績和能力完全無法和自己相比,這樣一比較,薇薇就拿定了跳槽的想法。儘管老總一再挽留,她就是鐵了心要走。
辭職後,薇薇又經歷了好幾家公司,但明顯感覺不如從前的那家公司正規,也完全沒有培訓和升職機會。而且是面試了好幾家公司以後才知道,對於應屆生而言,1500元的底薪在武漢是一個比較基本的數字,並不是太寒磣,而別人號稱的3000元可能有一定水分。“每一次跳槽,經驗和人脈又要‘歸零’,一切又得重新開始”。現在的薇薇,在武昌一家出版社做排版編輯,雖然薪水才達到她的“溫飽線”,但她開始滿足了,“趁年輕,多積累一點經驗和人脈”,薇薇拒絕再盲目跳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