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研究》是作者李冰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基於文獻更新修改整理而成。全書以經濟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學、全面風險管理與組織行為學為理論基礎,基於跨國併購的實務視角,以規範研究方法為主,結合部分案例分析和經驗分析,對研究結論進行驗證和說明。
基本介紹
- 書名: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研究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8頁
- 開本:16
- 定價:29.00
- 作者:李冰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451445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研究》共分為五章,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導論。第二部分,著重介紹跨國併購的相關理論。第三部分,詳細梳理了跨國併購的現狀。第四部分,重點分析跨國併購風險評估與風險識別。第五部分,提出了風險應對的策略及應採取的合理措施。《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研究》是作者李冰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基於文獻更新修改整理而成。《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研究》以經濟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學、全面風險管理與組織行為學為理論基礎,基於跨國併購的實務視角,以規範研究方法為主,結合部分案例分析和經驗分析,對研究結論進行驗證和說明。
作者簡介
李冰,女,1963年11月生,畢業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碩士,現為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近年來發表論文近50篇,主持或參與省級軟科學課題11項,獲省級論文獎2項。
圖書目錄
1導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義
1.3研究方法
1.4文獻綜述
2跨國併購的基本理論
2.1跨國併購的概念界定及基本類型
2.2跨國併購的動機
3跨國併購現狀
3.1全球企業併購的六次浪潮
3.2全球跨國併購的發展現狀
3.3中國企業跨國併購的發展
3.4跨國併購的程式
4跨國併購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
4.1跨國併購的整體風險識別
4.2財務風險與財務風險控制的含義及界定
4.3跨國併購財務風險識別
4.4跨國併購財務風險評估
5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
5.1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的原則與技術
5.2海外行銷型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
5.3跨國多元化經營財務風險控制
5.4跨國經營型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義
1.3研究方法
1.4文獻綜述
2跨國併購的基本理論
2.1跨國併購的概念界定及基本類型
2.2跨國併購的動機
3跨國併購現狀
3.1全球企業併購的六次浪潮
3.2全球跨國併購的發展現狀
3.3中國企業跨國併購的發展
3.4跨國併購的程式
4跨國併購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
4.1跨國併購的整體風險識別
4.2財務風險與財務風險控制的含義及界定
4.3跨國併購財務風險識別
4.4跨國併購財務風險評估
5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
5.1跨國併購財務風險控制的原則與技術
5.2海外行銷型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
5.3跨國多元化經營財務風險控制
5.4跨國經營型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歐徹(Ouchi,1979),維吉尼亞·泰勒、羅傑·卡什拉克(1997)等經研究,將跨國企業集團母公司對海外子公司的控制機制分為輸入控制、行政組織控制、產出控制和文化控制。其中,輸入控制主要包括人員委派監督控制和知識輸入控制;行政組織控制是通過正式化、集分權化的規則和程式影響海外子公司的決策;產出控制是監察、評估子公司業績產出與反饋評估報告制度,衡量子公司經營績效與薪酬等;文化控制是母公司建立企業文化與倫理,與子公司形成共同價值觀、行為規範與日標共享。
(5)從績效考核糾正偏差的角度研究的文獻。歐徹(1977)認為,管理控制是針對國際海外經理人對海外子公司的管理績效評價提出來的概念,海外子公司必須要符合母公司的績效目標要求,控制的目的是校正子公司的偏差行為,以使其遵從母公司的策略,使得母公司得以掌握子公司的績效。
(6)從信息系統控制的角度研究的文獻。派特·芬尼根和辛內德·尼·龍格(Pat Finnegan&Sinead Ni Longaigh,2002)研究了信息技術在母子公司中控制的作用。母公司能獲取子公司高質量的信息,支持戰略決策;大大加強母公司推行標準及執行戰略能力;尤其是母公司可以迅速了解集團內整體運營狀況,並立刻對子公司的危險行為做出風險預警。
(7)國際專業組織與機構的研究成果。英國財務報告理事會(FRC)2005年10月公布了修改後的特恩布爾(Turnbull)指南,基於原則導向,偏重公司治理,強調董事會的責任。在該指南的“Groups of Companies”部分,要求報告公司為母公司的集團公司應當從集團公司整體的角度審查內部控制韻有效性並向股東會報告市場情況。最佳改進措施的“控制自我評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CSA)由加拿大海灣公司(Gulf Canada)1987年首次提出,是為實現目標、控制風險而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和恰當性實施自我評估的方法,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11A)1996年這樣評價CSA:關注業務過程和控制成效,管理部門和職員共同進行,用結構化的方法開展自我評估,是風險評估運用的良好方法體系。
歐徹(Ouchi,1979),維吉尼亞·泰勒、羅傑·卡什拉克(1997)等經研究,將跨國企業集團母公司對海外子公司的控制機制分為輸入控制、行政組織控制、產出控制和文化控制。其中,輸入控制主要包括人員委派監督控制和知識輸入控制;行政組織控制是通過正式化、集分權化的規則和程式影響海外子公司的決策;產出控制是監察、評估子公司業績產出與反饋評估報告制度,衡量子公司經營績效與薪酬等;文化控制是母公司建立企業文化與倫理,與子公司形成共同價值觀、行為規範與日標共享。
(5)從績效考核糾正偏差的角度研究的文獻。歐徹(1977)認為,管理控制是針對國際海外經理人對海外子公司的管理績效評價提出來的概念,海外子公司必須要符合母公司的績效目標要求,控制的目的是校正子公司的偏差行為,以使其遵從母公司的策略,使得母公司得以掌握子公司的績效。
(6)從信息系統控制的角度研究的文獻。派特·芬尼根和辛內德·尼·龍格(Pat Finnegan&Sinead Ni Longaigh,2002)研究了信息技術在母子公司中控制的作用。母公司能獲取子公司高質量的信息,支持戰略決策;大大加強母公司推行標準及執行戰略能力;尤其是母公司可以迅速了解集團內整體運營狀況,並立刻對子公司的危險行為做出風險預警。
(7)國際專業組織與機構的研究成果。英國財務報告理事會(FRC)2005年10月公布了修改後的特恩布爾(Turnbull)指南,基於原則導向,偏重公司治理,強調董事會的責任。在該指南的“Groups of Companies”部分,要求報告公司為母公司的集團公司應當從集團公司整體的角度審查內部控制韻有效性並向股東會報告市場情況。最佳改進措施的“控制自我評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CSA)由加拿大海灣公司(Gulf Canada)1987年首次提出,是為實現目標、控制風險而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和恰當性實施自我評估的方法,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11A)1996年這樣評價CSA:關注業務過程和控制成效,管理部門和職員共同進行,用結構化的方法開展自我評估,是風險評估運用的良好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