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躄,第一層意思是兩足不能行,出處《禮記·王制》,第二層意思是比喻困頓,無所作為,出處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一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跛躄
- 拼音:bǒ bì
- 注音: ㄅㄛˇ ㄅㄧˋ
- 出處: 禮記·王制
詞語信息,詞語解釋,
詞語信息
bǒ bìㄅㄛˇ ㄅㄧˋ
跛躄
詞語解釋
亦作“ 跛躃 ”。 1.兩足不能行。《禮記·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孔穎達 疏:“跛躃謂足不能行。” 陸德明 釋文:“躄,兩足不能行也。” 漢 焦贛 《易林·井之蒙》:“跛躃難步,遲不及舍。” 宋 朱熹 《行宮便殿奏札二》:“何必使之勉彊盲聾、扶曳、跛躄,以污近侍之列而為盛世之羞哉!”《醒世姻緣傳》第三七回:“愚夫擇配論田莊,計量牛羊合囷倉;那怕喑聾兼跛躄,只圖首飾與衣裳。”
(2).比喻困頓,無所作為。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一折:“羞殺我老馬虺隤,那盜狗共鳴雞,都碌碌因人跛躄。” 明 張居正 《贈國子馬生行》:“鵾鵬跛躃風塵中,驊騮伏櫪鹽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