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村(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鄉跑馬村)

跑馬村(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鄉跑馬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跑馬村地處雲南省昆明市烏龍河谷北部,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800毫米。村委會所在地海拔1400米,轄9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6.12平方公里。

跑馬村有750戶2898人,耕地面積1921畝,其中水田887畝,旱地1034畝。主產稻穀、玉米、紅薯、蔬菜等,糧食總產量1069.7萬公斤,人均有糧369.1公斤,經濟收入主要以建築建材、運輸、外出打工、蔬菜種植和養殖業為主,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54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跑馬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雲南省昆明市烏龍河谷北部
  • 面積:6.1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口,經濟,文化教育,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21畝(其中:田887畝,地1034 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朽紋采4000畝;水面面積8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荒山荒地2606畝,其他面積645畝。
村內道路村內道路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堡欠頌贈全村有610戶通自來水,有35戶飲用井水,有18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50戶通電,有29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3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6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0戶。
耕地耕地
該村到鎮道路已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6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87畝,有效灌溉率為46.1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8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31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6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2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8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7.15%。
養殖業養殖業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6萬元,占總收入的29.9%;畜牧業收入411萬元,占總收入的49.9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136頭,肉牛61頭,肉羊118頭)危主燥愚;第二、三產業收入165.77萬元,占總收入的20.14%;工資性收入8.228萬元,占總收入的0.01%。農民人均純收入228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6.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0人(占勞動力的16.96%),在省內務工215人,到省外務工15人。
通自來水通自來水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750戶,鄉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 1517人,女性1432人。其中農業人口2943人,勞動力 1827人。該村有漢族、彝族、哈尼族,其中彝族21人, 哈尼族21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71人,參合率97.5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
衛生室衛生室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431人,距離鎮中學1.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73人,其中小學生431人,中學生142人。
教學樓教學樓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5人,其滲駝船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書記、副主任等組成,下設9個村民小組。
該村有團支部1個,團員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2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請櫃拘。年末集體總收入2.6萬元,有固定資產33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宣傳欄村務公開宣傳欄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現已由市、區下派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和村民意願整理編寫完成了整村及各村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交通狀況差,水利設施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夜閥婆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元潤,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431人,距離鎮中學1.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73人,其中小學生431人,中學生142人。
教學樓教學樓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5人,其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書記、副主任等組成,下設9個村民小組。
該村有團支部1個,團員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2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6萬元,有固定資產33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宣傳欄村務公開宣傳欄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現已由市、區下派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和村民意願整理編寫完成了整村及各村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交通狀況差,水利設施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