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經絡現象

足少陽經絡現象是一種皮下脂肪萎縮疾病。

典型足少陽經絡現象,足少陽經絡現象和現代研究摘錄,

典型足少陽經絡現象

呂某 男 5歲 1982年初診
病期四個月,沿右側膽經出現脂肪萎縮,從風市至丘墟穴。
郎某 男 36歲 1981年住院
膽經出血帶(正相關)
微循環障礙溶血性貧血,肝損害誘發膽經出血帶。

足少陽經絡現象和現代研究摘錄

1. 一名7歲男孩沿膽經路線出現轉移性膿腫。患兒發熱5天后在右下肢外側出現4顆黃豆大的小膿腫,排成一直線,繼而在胸腹部、右腋下及頸項部也出現小膿腫,全身膿腫共12處,除一處偏肩井內側、一處在維道附近和另一處在外丘、光明之間外,其餘膿腫均發生在膽經穴位上。
2. 有一名腰部受傷的患者,當指壓右足臨泣和丘墟穴時,在同側小腿的膽經路線上可見肌肉跳動,同時沿經出現一條二指寬的毛孔擴張帶。停止指壓15分鐘後,上述現象消失。用紅花液作穴位注射後,感傳從足臨泣直達京門。次日檢查時,發現從足外踝至膝上沿膽經再次出現毛孔擴張,汗毛豎立,皮膚呈魚鱗狀,色白光澤,以後逐漸消失。
3. 一名股外側皮神經炎患者,在左股外側有一片手掌大的麻木區,麻木區中心皮下有一棗核大小的結節,每天不定時從此處發出2~3陣閃電樣線狀溫熱衝動,循股外側經軀幹向頭面部放射。此時患者頭昏,心悸,左耳發熱,左齒麻木。每當按壓麻木區內的結節,都可“激惹”上述症狀發作。刺激患側懸鐘穴,即有一種麻脹熱感循膽經上行,途中跨越麻木區,再循經抵達膽經起點。切除結節後,感傳即行於原麻木區的膽經路線上,無“跨越”現象出現,自覺閃電樣的線狀溫熱衝動等不適症狀也有好轉,股外側皮神經炎症狀消失。
4. 針刺光明穴感傳上達耳部時,耳前肌電即出現強烈放電。壓迫陽陵泉,感傳被阻滯,耳前肌電反應亦隨之消失,而壓迫陽陵泉前後各旁開2厘米的對照點,感傳不受影響,肌電反應也無改變。以同樣的壓力從側面夾該部皮膚對感傳和肌電亦無影響。但是,只要準確地在感傳線上加壓,均可阻滯感傳和使耳前肌電消失。將感傳線上的這些阻滯點連線起來,即可繪出一條軌跡。實際上,這是一條連續不斷的線,因為感傳線上的每一點都是有效的阻滯點,該線與感傳路線完全一致,與經絡循行路線也基本一致。
5. 對16名受試者針刺陽陵泉時,有10人在下肢外側顯示一條低溫暗帶,其中8人的暗帶分布部位與膽經在該處的循行路線基本一致。不論有無感傳,也不論受試者主觀上是否有冷或熱的感覺,針刺後5~10分鐘,低溫帶即出現在熱象圖上,停止刺激10分鐘後,低溫帶逐漸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